以偏执安全观导致黎惨剧频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26:22
黎巴嫩当地时间7月30日,以色列战机对黎南部加纳村发动空袭,导致至少54人死亡,其中包括37名儿童,从而酿成了一起惨无人道的平民伤亡悲剧。此前的25日,以色列空军袭击黎南部边境小镇希亚姆,造成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身亡。据黎官方统计,黎以冲突自7月12日爆发以来,已造成该国约750人丧生,2000多人受伤。
面对频发的惨剧,严重的伤亡,国际社会作出了强烈反应,各国纷纷呼吁以色列立即停火。然而,以色列对国际社会的呼吁置若罔闻,继续我行我素。人们不禁要问,以色列为何对黎真主党7月12日发动的袭击事件作出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烈度如此之高的反应?这种极不对称的军事报复行动产生的表面和深层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这次黎以冲突事出有因,是真主党先对以色列军队的一个哨所发动了袭击。以色列作出的军事响应倘若比较适度,也许在国际上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应。然而,人们发现,以色列采取猛烈军事行动隐藏着更深的意图。中东问题分析家们纷纷指出,除了要使被绑架的士兵获释并借机摧毁真主党武装外,以色列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敲山震虎」,对其它反对以色列的中东各种势力形成「威慑」,以确保以色列的绝对安全。
悲惨的历史遭遇,国土面积狭小,没有战略纵深,不少犹太人长期以来怀有某种偏执的国家安全观。追求绝对安全成为以色列上上下下的共识。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以色列一直把加强军事实力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而且,以色列并没有让强大的军事实力赋闲,而是随时将这种实力用于打击阿拉伯人的反抗中。在阿以冲突中,以色列信奉的不是「以牙还牙」,而是「以石击卵」。
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军队用坦克和大炮对付手掷石子的巴勒斯坦人﹔用先进的飞机和导弹「定点清除」巴武装抵抗组织的领导人﹔为了报复一起小小的袭击,不惜摧毁整座巴勒斯坦村庄﹔为了不让巴抵抗人员有藏身之处,不惜推倒大片树林﹔为了向巴民族权力机构前主席阿拉法特施压,不惜炸毁其总统座机和官邸。在此次黎以冲突中以色列的过度行为与其过去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真主党发射的火箭弹几十年来首次打到远离以色列北部边界的城市,更加刺激了以色列进行猛烈的军事报复行动。
在以色列人的眼中,一个称职的总理首先是一个能保障国家安全的总理。奥尔默特当上总理后,以色列有人怀疑他能否像前总理沙龙那样「铁腕」有力,保卫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因此,中东问题分析人士指出,奥尔默特总理为自己树立「强硬」形象的用意也是以色列军队眼下在黎巴嫩大打出手的原因。
很明显,以色列政府贯彻偏执的国家安全观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历史上,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曾发生数次大战,在这些战争中,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十分明显。几十年来,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优势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得以扩大,特别是在「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的名义,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反美反以的萨达姆政权。阿以军事实力的天平更加向以方倾斜。在此情况下,以色列此次在黎南部采取军事行动时更加肆无忌惮。
美国的偏袒也使以色列在进行军事行动时有恃无恐。以往,以色列在同阿拉伯国家发生冲突时,美国至少在口头上对以色列大开杀戒殃及平民提出批评。而在此次黎以冲突中,美国不顾冲突给黎方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完全倒向以色列一边。面对阿拉伯国家、欧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以及其它方面的强烈呼吁,美国不但听不进去,而且与以色列一唱一和,坚持先谈条件后停火,致使冲突仍在继续,惨剧在黎巴嫩接连发生。
国际舆论认为,美国在此次黎以冲突中毫无保留地支持以色列,除了以色列一直是其盟友这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假借以色列之手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等所谓「恐怖组织」和伊朗、叙利亚等美国不喜欢的国家,为其中东战略利益服务。
然而,观察家们认为,以色列贯彻其偏执的国家安全观并不一定就能保障其国家安全。此次黎以冲突爆发的根本原因还是迟迟未能解决的阿以领土争端。以色列政府至今仍拒绝以「土地换和平」原则,为伊斯兰武装抵抗组织袭击以色列提供了理由。实践证明,以色列要确保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进行和平谈判。一味依靠强大军事力量打击伊斯兰武装抵抗组织,只能使自己陷入「以暴易暴」的怪圈。同样,美国只要坚持偏袒以色列,它在中东的任何战略都难以得到阿拉伯国家的认同。
显然,黎以立即停火,是避免惨剧再次发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