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员工怎样买断下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49:51
外国员工怎样买断下岗

2006年3月22日,经过极其艰苦复杂的的谈判,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赎买”的形式,请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作的工人们自愿“下岗”。
这次行动,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赎买”计划之一,所针对的是13万多的工人。其“赎买”的金额,也大得惊人。工作不足10年的工人,下岗将获得7万美元补偿,工作10到26年的工人,下岗将获得14万美元补偿,不过他们都将放弃退休后享受的医疗保障。工作27到29年的职工,如果同意在工龄达到30年时退休,就将在剩下的年份中得到双倍工资。工龄30年的工人,由于接近退休年龄,下岗将获得三万五千美元的补偿,同时享受原来的一切退休待遇。我们还必须注意:这只是资方的出价,工人是否接受,完全出于自愿。这也难怪为什么下岗的条件看起来这么“肥”。比如你工作10年出头,不过30多岁,年轻力壮;目前美国经济正在往上走,失业率很低,再找工作并非难事。这样下岗,一张14万美元的支票到手,可以支持一个三口之家过三年的。这三年,也足够一个毫无技艺的人学些谋生的本事了。
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制造业黄金时代的终结,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企业如何“体面地衰落”、在危机中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对转型中的中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二战以后,美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世界工厂”,其高度自动化的制造业统治全球。美国的工人,由于新政以后福利有了种种保障,得以从制造业的繁荣中分得大块的“既得利益”,成为世界的“贵族工人”。一个普通高中毕业生,受了12年义务教育后,就可以在当地的工厂找到一份基本上是终身的工作,收入福利加起来足能维持一个中产、甚至中高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到了1970年代,这一繁荣的制造业受到以**为首的东亚经济强烈挑战,许多领域丧失了优势,不得不进行产业重构,向高端的技术领域发展。1990年代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进一步瓦解了美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企业纷纷“外包”,用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工降低成本。蓝领在美国颇有些江河日下之势。
汽车制造业以及汽车工人的待遇,正是反映美国制造业兴衰的一个经典案例。从这件事例可以看出,虽然美国的劳动市场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最灵活的,老板解雇工人是相对容易些,但是,工人的基本权利还是得到了严格的保障。表面上看,这样严格的劳动保护,使企业的运营不灵活,丧失了竞争力。但是从长远看,这一整套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和社会整体的竞争力。试想,经济衰退时,许多企业裁员,如果对工人毫无补偿,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家庭可能一下子断了生计,不仅劳动者的技能无法维持,其子女的教育也难以保证。几年的短期经济危机,就会打断了许多劳动阶层一生的职业生涯。等经济复苏,企业则又找不到训练有素的人干活了。因此,保障工人的权利,就是禁止企业在困难时把负担甩给社会,使其进行负责的经营。企业不能靠压榨工人来赢利,这样其实也提高了企业管理和技术更新的标准,刺激企业变得更有效率,使在这方面不能竞争的企业自然被逃脱。中国对工人的保护不足,企业一有问题就想着怎么从工人身上省钱,这无疑会惯坏了企业,使其在经营管理和技术更新上不思进取,最终只能在低端的位置上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