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鲁克夫妇:一个村庄 一所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12:14

  柯鲁克夫妇(戴维·柯鲁克David Crook 1910—2000,伊莎贝尔·柯鲁克Isabel Crook 1915—),戴维是英国人,曾从事新闻工作;伊莎贝尔是加拿大人,是研究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学者。

  入围理由:为了考察和报导中国解放区的土改运动,他们夫妻俩在河北武安县十里店村深入生活,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极有社会学价值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与《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被英国许多社会学教师指定为学生必读书。

  与中国的故事:伊莎贝尔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父亲是华西大学教务长,母亲在当地开办了一所幼儿园。伊莎贝尔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有一半光阴在中国度过。成年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专攻心理学,1938年获硕士学位;随后,她回成都探望双亲,并且深入中国西部农村开展调查。

  在中国,她遇到来华的英国共产党员戴维·柯鲁克。戴维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不公平社会,和平改良没有出路。“我被说服了。” 伊莎贝尔笑着说。1943年,她加入英国共产党。后来,他们俩走到一起,在战时伦敦结为情投意合的伴侣。

  向世界介绍十里店土改运动

  二战结束后,柯鲁克夫妇受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的启发,决定重返中国考察。1947年秋,他们持英共介绍信经香港转道上海和天津,进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驻地——河北武安县十里店村。那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前一段时间进行的土改工作进行复查,纠正一些错误。十里店被选作土改复查的第一个试点。

  柯鲁克夫妇穿起土布军装,住进了十里店。工作队进驻之前他们便深入农民家庭,经常端着饭碗蹲在地上和农民一起吃饭,促膝谈心,收集了这个村子1937年至1947年十年的历史情况和封建土地制度变革情况的材料。工作队进驻之后,他们形影不离工作队,密切观察他们的工作,与他们一同参加大大小小的村民集会。夜晚,开会的人群散去,柯鲁克夫妇的小屋透出灯光,打字机噼啪作响。

  1959年,柯鲁克夫妇合作撰写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在英国伦敦出版。20年后,内容更为翔实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于1979年在美国纽约问世。这两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使西方人真实了解了中国的土改运动。

  柯鲁克夫妇1959年和1960年两次回访十里店,将采访见闻写成《阳邑公社的头几年》一书,于1966年在英国出版。1985年2月,夫妇俩第三次回访十里店,将当地的缺水情况,向河北省和邯郸地区人民政府反映,使村里有了一眼深水井。

  柯鲁克夫妇与十里店淳朴的农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几十年通信往来不断。这种友谊一直延续到第二代,他们的三个儿子曾代表父母多次回访,向当地小学捐资、赠送图书。

  始终关注中国农村变迁

  柯鲁克夫妇原计划完成对中国解放区的调查后便返回英国。可是为了帮助新中国培养外语人才,他们慨然允诺在南海山外事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任教,成为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

  紧张教学的同时,柯鲁克夫妇仍然关注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面对贫困家庭孩子的失学状况,伊莎贝尔深感揪心。1999年秋,她与好友——美国东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临清,一起设立“伊柯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大兴镇贫困学生读书,至今,已帮助10多名贫困孩子。孩子们经常给远在北京的“奶奶”写信,使伊莎贝尔感到精神上的满足。“今年,有3个孩子考上大学啦!”她欣喜地说。

  自丈夫戴维2000年去世后,步入桑榆之年的伊莎贝尔一直注意收集大兴镇农村发展的历史资料,准备写成一部40万字的书。对现行的新农村政策,她说:“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但也有一个矛盾,比如,大兴镇收入的一大部分来源于为重庆嘉陵摩托车厂加工零件的企业。企业排放的污水,污染了环境。镇领导责令企业控制污染排放,企业说,这样生产成本提高了,我们只有关门!所以,怎样解决这对矛盾,确实面临着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