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德:先当外国人 后当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18:18

  马海德(乔治·海德姆 1910—1988),美国人,后加入中国国籍。日内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卫生部“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获得者。

  入围理由:他是第一位来到延安的外国医生,也是第一个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在抗战时期,他为陕北军民治病数万人次,并为保障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的身体健康殚精竭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基本消灭性病和防治麻风病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中国的故事:

  医治社会病的医生

  1910年9月26日,马海德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水牛城一个阿拉伯移民家庭。他原名乔治·海德姆,后在中国改名为马海德。1933年夏,凭着良好的学习成绩,乔治荣获医学博士学位。

  在求学时期,乔治结识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从他那里了解到古老的东方悠久灿烂的文化,同时也了解到中国是一个贫困落后、任由西方宰割的国度。在那里,悠久的文明与落后并存,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乔治对中国充满着好奇,强烈的治病救人理想促使他决心到中国去行医。

  1933年11月,他飘洋过海,孑然一身,来到中国这个陌生的土地上。在上海,他结识了一批国际友人,如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新西兰人路易·艾黎等,而且还结识了宋庆龄。

  1936年初,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怀揣半张五英镑的钞票,他奔向延安。

  6月初,海德姆先到达南京,然后乘车北上,再转道西安,目的在于迷惑国民党特务的跟踪。在西安,海德姆与手持另外半张五英镑的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接上头。在董的安排下,海德姆与同胞斯诺一起闯过重重封锁线,辗转来到陕北红军驻地——安塞。

  年轻的卫生部顾问

  初到陕北,马海德对偏僻落后的黄土高坡非常陌生。然而见到毛泽东之后,他为毛泽东等人的乐观精神所感动,立即穿上红军的服装,实际调查根据地情况。

  他虽然是外国人,但他不把自己看作是外人,而是把自己当作红军中的一员。为了便于结识群众,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马海德。这样一改,既保留了原美国姓,又增加了边区回族同胞姓氏常见的“马”字。这是他决心献身中国进步事业的一个重大行动。

  马海德与斯诺在边区工作了4个多月,当斯诺完成采访任务离开边区时,马海德却说:“我决定留在陕北工作,要为中国进步事业作一些贡献。”

  马海德参加红军的请求得到毛泽东的赞许,并委任他为卫生部顾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担任八路军卫生部顾问。26岁的洋博士能够留在陕北边区,并被委以重任,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他的信任和厚望。

  马海德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光荣地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他也受到鲁迅艺术学院一位叫周苏菲的年轻女学生的青睐,并在1940年3月,两人结为终身伴侣,从此,苏菲便成为他的同志和亲密助手。

  领导人的保健医生

  马海德抗战时期除了担任卫生部顾问这一重要职务外,更重要的是保证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身体健康。他深知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竭尽全力去完成这一任务。

  毛泽东主席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养成了夜里办公、白天休息的习惯。马海德从医学角度,帮助毛泽东调整好生物钟,保证他完成对全国抗战的指导工作。马海德有时拉毛泽东主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当他发现主席有轻微风湿性关节炎后,就陪主席散步,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

  马海德当时还有一位重点医疗保护对象,就是当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王稼祥在长期艰苦的革命环境中,积劳成疾,患有多种疾病。马海德对症下药,体贴细微。每当王稼祥稍有不舒服的感觉,马海德就日夜守在他的身边,直到病情痊愈后才离开。

  周恩来总理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在骑马时不慎跌落马下,摔断了右臂,马海德立即组织当时在延安的印度医疗队的巴苏华、柯棣华等著名医生对周总理进行会诊,当他们发现周总理的臂骨愈合很不理想,右臂肌肉出现萎缩时,感到十分内疚。但是马海德并没有从困难中退缩下来,仍然想尽办法帮助周总理度过难关,直到中共中央决定送周总理去苏联治疗为止。

  此外,大部分从前线到延安汇报工作或开会的领导同志,也都接受过马海德医生的检查或治疗。他认为:“这些同志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在为中国人民争取未来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保证他们的健康。”保证中央领导同志的身体健康,是马海德在抗战时期的一大贡献。

  为防治两大疾病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一进北京城,提出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了他的请求,马海德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马海德非常激动,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协助组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性病和控制麻风病领域,并取得重大成果。60年代中国政府宣布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性病在中国已经基本灭绝,这与他积极从事性病研究和治疗是分不开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然受到“四人帮”的迫害,但他仍然坚持治病救人的理想。“文化大革命”之后,他集中精力从事麻风病的研究和治疗,为中国治疗麻风病开出较好的良方。

  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