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宣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37:22

宣城市,东临江苏和浙江,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下辖一区一

宣城市

市五县,面积约12340平方公里,人口约275万。该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地、岗地、平原五大类型。“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首诗描述的是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市靠近沪杭,地理位置优越,以特产、旅游等带动城市发展。

目录

·                                 • 概况

·                                 • 行政区划

·                                 • 人口

·                                 • 地理

·                                 • 气候

[显示全部]

宣城市-概况

 

 

宣城市

宣城历史悠久,因有一些人文、自然景观而成为一座中部旅游城市。全市有古遗址90余处,古建筑310余处,革命旧址及革命纪念地40余处。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7处,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敬亭山太极洞,中国鳄鱼湖太平湖清凉峰等。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的这首诗为人津津乐道。敬亭山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由于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此山被称为“江南诗山”。山上有许多人文景观,如一峰庵云齐阁、翠云庵、云根石等。 宣城市靠近沪杭,地理位置优越,以特产、旅游等带动城市发展。

宣城市-行政区划

 

 经过2001-2003年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全市由176个乡镇、

宣城市

街道办事处(67镇、103乡、6个办事处)调整为现在的1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有61个镇、44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

宣州区(14镇、5乡、7办事处)

水阳镇狸桥镇杨柳镇孙埠镇、洪林镇、沈村镇向阳镇溪口镇周王镇古泉镇水东镇新田镇

文昌镇、寒亭镇;黄渡乡养贤乡五星乡朱桥乡金坝乡;双桥办、鳌峰办、西林办、澄江办、济川办、

飞彩办、敬亭山办。

郎溪县(8镇、4乡)

建平镇毕桥镇涛城镇南丰镇十字镇梅渚镇东夏镇新发镇飞里乡凌笪乡姚村乡幸福乡

广德县(6镇、10乡)

桃州镇、邱村镇誓节镇新杭镇、流洞镇、柏垫镇;卢村乡、花鼓乡、月湾乡、下寺乡、赵村乡、祠山岗乡、

东亭乡凤桥乡杨滩乡四合乡

泾县 (11镇、10乡)

泾川镇茂林镇榔桥镇蔡村镇云岭镇黄村镇桃花潭镇晏公镇丁家桥镇、章渡镇、琴溪镇;西阳乡、汀溪乡、苏红乡、中村乡、北贡乡、包合乡、厚岸乡、昌桥乡、童疃乡、孤峰乡

宁国市(10镇、6乡、3办)

仙霞镇中溪镇宁墩镇梅林镇港口镇汪溪镇、霞西镇、甲路镇胡乐镇天湖镇青龙乡方塘乡

竹峰乡万家乡、南极乡、云梯畲族乡;西津办、南山办、河沥溪办

宣城市

绩溪县(7镇、4乡)

华阳镇金沙镇、杨溪镇、伏岭镇长安镇上庄镇、临溪镇;家朋乡板桥头乡瀛洲乡、荆洲乡

旌德县(5镇、5乡)

旌阳镇蔡家桥镇三溪镇庙首镇白地镇俞村乡兴隆乡孙村乡云乐乡版书乡

宣城市-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96‰,比上年上升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3‰,上升0.3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3.74‰,上升0.65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73万人,常住人口268万人。

宣城市-地理

 

宣城市

宣城市辖境在地质分区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地区。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完整。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地、岗地、平原五大类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错,海拔高程一般200—1000米以上;中部丘陵、岗冲起伏,高程一般15~100米;北部除一部分破碎的丘陵外,绝大部分为广袤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汉,圩区一般高程为7—12米。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属天目山山脉,西南部山区属黄山山脉,西部山区属九华山山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多座,最高的清凉峰1787.4米(位于绩溪县与歙县及浙江临安县交界处)。境内河流主要有青弋江和水阳江两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绩溪县有36%的流域面积属长江流域,64%的流域面积属钱塘江流域。天然湖泊有南漪湖及固城湖的一部分,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

水系

宣城水系

宣城地区河流湖泊主要属长江流域,仅宁国县东南部的茅坦河流向钱塘江。境内有青弋江、水阳江两大水系,湖泊有南漪湖及固城湖的一部分。
青弋江,古名清水、泾水、青弋水。发源于黄山北麓,自泾县陈村入境,经泾县、南陵县、宣州市、芜湖县,在芜湖市入长江。
水阳江,发源于天目山北麓绩溪县境内。干流宁国以上有西津、中津、东津河三条支流,在潘村渡汇合,进入宣州市。量70万吨。
南漪湖,位于宣州市和郎溪县北部圩区。东受郎溪的新老郎川河、钟桥河诸水,西南宣州的双桥河、沙河、浑水港诸水涨水时亦泻入。4、固城湖
固城湖,界江苏省高淳县和本区宣州市之间。水自1971年以后墙港、狮树河、撑龙港三条河的迸出口被筑坝堵死,水阳江洪水不能分泄入湖.加大了干流压力和宣州市沿湖圩区的洪涝问题。

2000年,宣城地区撤地设市,现辖宣州、宁国、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市一区,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 、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土壤
宣城地区土壤共有铁铝土淋溶土初育土、半水成土、人为土5个土纲。其下分10个土类、23个亚类、75个土属、119个土种。
红壤土类,是本区最大的一类地带性土壤,面积827.98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52%;广泛分布于宣州市寒亭至郎溪县白茅岭一线以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是发展多种经营的重要土壤资源。红壤分为黄红壤、棕红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及10 个土属、20个土种。其中,黄红壤亚类面积 428.39万亩,占红壤土类的 51.7%。成立母质多为花岗岩、泥质岩类风化物,少数为硅质岩、安山岩类风化物,植被覆盖良好,是用材林和茶叶生产的重要土壤资源。棕红壤亚类面积 146.46万亩,占红壤上类的17%。分布于浅丘、岗地海拔50~80米之间。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植被破坏严重,多为人工栽培的马尾松、杉木,次生植被为草丛和灌丛,是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土壤资源。目前有部分缓坡开垦为旱地、果园、茶园,大部分为疏林地。红壤性土亚类面积253.13万亩,占红壤土类的30.6%。分布在红壤土地带的低山、丘陵中上部,地形坡度多大于25度,植被破坏,土壤侵蚀严重。成土母质同黄红壤亚类。表土层薄,土壤养分缺乏,保水保肥性能差,亟需封山育林、保持水土,不宜开垦利用。

黄壤土类,面积42.23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2.7%。主要分布在天目山黄山山脉北坡,海拔 600~1000米之间,呈不连续的带状或片状分布。仅有1个亚类及 2个土属、2个土种。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泥质岩类风化物。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覆盖率高,无明显水土流失现象。黄壤由于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体上,人为影响小,地表有大量枯枝落叶,表土层有机质一般大于5%,全氮、全磷、全钾也相对较高。此类土壤山高路远,利用价值低于红壤,多为薪炭林和水源涵养林地。

黄棕壤土类,面积 62.28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 3.9%。水平分布于宣州市寒亭至郎溪县白茅岭一线以北地区,垂直分布于南部山区土壤垂直带谱中。有黄棕壤、粘盘黄棕壤和暗黄棕壤3个亚类及6个土属、9个土种。以粘盘黄棕壤和暗黄棕壤为主。前者分布在海拔  100米以下的岗地和高阶地上,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植被多为人工栽培的马尾松和自然草丛,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后者主要分布在海拔 11 00米以 上的中山地区,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泥质岩、硅质岩类风化物,植被覆盖良好,以山地灌丛林和草丛为主,是水源涵养林之地。

紫色土土类,面积137.29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8.6%。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由侏罗纪紫色砂页岩、白垩纪紫色砂页岩和砂砾岩分化物发育而成。依据土壤酸碱度分为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2个亚类及4个土属、7个土种。其中酸性紫色土占99%,分布在海拔350米以下剥蚀丘陵岗地上,坡度小于15度,植被覆盖少,土壤侵蚀严重,需注意水土保持,营造耐瘠树种乔、灌混交林。

黑色石灰土土类, 面积85.66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5.4%。主要分布在石灰岩低山丘林地区,植被多为稀疏的喜钙植物如柏树、乌柏树等。有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2个亚类及3个土属、5个土种。以棕色石灰土为主,分布在海拔45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成土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物。土层平均厚度74厘米。表土层质地中壤,粒状结构,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供肥性能较好,是蜜枣生产的土壤资源。

石质土土类 ,面积46.38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2.9%。有铁铝质石质土和钙质石质土2个亚类及4个土属、4个土种。主要分布在泾县、宣州的低山和高丘脊顶陡坡地带,坡度在25度以上。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于20%。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泥质岩、石灰岩的残、坡积物。表土层薄,一般在6~20厘米,砾石含量大于30%.士壤理化性状差,养分缺乏。此种土壤主要为荒山。

粗骨土土类,面积88.82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5.6%。依岩性不同分为铁铝质粗骨土和硅银质粗骨土2个亚类及5个土属、5个土种。主要分布在泾县、广德、宁国三县中低山及丘陵的中上部,海拔100~1100米之间,多位于山丘的脊顶陡坡地带。成土母质为花岗岩、泥质岩、硅质岩类的残蚀积物。自然植被以草丛为主,覆盖率低于20%。水上流失严重,表土层只有13厘米左右,土壤生产能力较差。但在铁铝质粗骨土亚类中的粗骨扁石土肥力略高于石质土,有利于茶叶生长,所产茶叶品质好。“涌溪火青”、“爱民杨尖”等名茶,就生长在这种土壤上。

红粘土土类,面积2.66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0.2%。只有1个酸性红粘土亚类及1个土属、3个土种。主要在棕红壤地区的低丘、岗地中上部,呈零星鸡窝状分布。表土层8厘米左右,酸性强,养分含量低,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差,植物根系难以伸展,是一种劣质土壤。

紫色土土类, 面积137.29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8.6%。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由侏罗纪紫色砂页岩、白垩纪紫色砂页岩

潮土土类,面积21.55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1.4%。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冲积平原和河漫滩一带,仅有灰潮土1个亚类及3个土属、6个土种。此类土壤种植历史悠久,土层深厚,剖面发育良好,土体潮润,质地均一,以壤质为主。土壤肥力较高,保肥供肥性能好,是棉花、油菜、蔬菜生产的土壤资源。

水稻土土类,是本区的主要耕地土壤。面积 274.58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 17.3%。广泛分布于平原和山丘冲、垄、贩、盆地及岗丘傍地。有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渗育型、脱潜型、漂洗型6个亚类及37个土属、58个土种。其中潴育型水稻土占水稻土类总面积89.3%,是农业生产力最高的土壤,属良水性水稻土。分布地形比较平坦,排灌条件好。剖面发育完整,潴育层发育良好,垂直节理明显。土壤渗而不漏,清而不滞。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增产潜力最大。

植被
本区处于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部位,复杂的地形、地貌和适宜的气候、土壤,为多种植被提供了生长繁衍条件。1986年统计,全区1546万多亩土地上,各种植被面积923.5万亩,占59.7%。其中,森林植被(包括疏林、灌木林、幼林、苗圃及茶、桑、果园)564·8万亩,占 36.5%,草地植被 134.7万亩,占 8.7%,农作物 224万亩,占 14.5%。

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宁国县森林覆盖率在45%以上,泾县在40%以上,广德县在35%左右。宣州市和郎溪县山区面积较小,森林覆盖率在20%左右。本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带性植被群落现已很少见到,多为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所替代,常见的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或阔叶、针叶混交林为主。由南到北,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尚保存有少数地带性植被群落。如宁国县板桥乡海拔700米以下山坡,有大片常绿阔叶林分布,主要为甜储林.\苦槠林、青冈栎林等。其中科储林面积达万亩以上,林相齐整,林木茂盛,盖度达90~95%。该乡还有成片的金钱柳、毛红椿金钱松云锦杜鹃青檀绞股蓝等群落。现已被划为自然保护区。

山区其他地方,大多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并混有人工栽植的针叶树种。如泾县黄兑山500米以下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500米以上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广德县低山高丘200~5OO米间以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为主,大片毛竹亦基本分布于此。宣郎广交界的低山区,林份组成亦多为针、阔叶混交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

中北部岗丘,天然植被残留极少,几乎全为人工植被及次生灌丛和草丛。人工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树种主要是松、杉等用材林以及茶、桑、竹、油桐、果木等经济林。

平原圩区成片森林较少,主要是四旁植树。常见的有楝、榆、槐、泡桐、杨柳等树种及桃、李、杏、梨等果树。

草地植被 荒山草坡各类成片草场主要分布在宣州、广德、宁国、泾县,占94%以上,万亩以上的成片草场有18块。多为森林被破坏后的次生植被。草场与林地、农田交错。分五种类型,即山地丘陵草丛类、山地丘陵疏林草丛类、山地丘陵灌木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平原沼泽类。植被种类,草丛草场多为禾本科的野古草、白茅草、狼尾草、班茅草、黄背草等。灌丛草场有大戟科的算盘子、大戟,壳斗科的大茅栗、白栋、青冈栋等,豆科的铁扫帚、胡校于、鸡眼草、葛藤、山蚂蝗等。1985年开始试种人工牧草,宣城县峰山乡建成人工草场2200亩,改良草场3000亩;广德县赵村乡1987年秋播牧草850亩。

宣城市-气候

 

宣城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本区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 为明显的区域之一。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内陆的偏北风。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天气高温多雨,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少雨,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一年中夏季最长,约121天(5月21日至9月18日,平均气温>22℃);冬季次之,约102天(11月27日至次年3月8日,平均气温<1O℃);春季较短,约73天(3月9日至5月20日,平均气温介于10~22℃之间);秋季最短,约69天(9月19日至11月26日,平均气温介于10~22℃之间)。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日照与温度的年内变化趋向一致,降水集中在暖热季节。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全区年平均温度为15.6℃,最热月平均28.1℃,最冷月平均2.7℃,气温年较差25.4℃,气候变化温和。干燥度在0.68~0.90之间,即可能蒸发量小于实际降水量,属湿润气候区。雨量丰沛,年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之间,气候湿润温和,无霜期长达8个月。

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梅雨是本区的一种重要天气现象。每年约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日数25天左右。平均梅雨量200~350毫米,一般约占全年雨量的四分之一。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一般夏季降水500~6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0%左右。

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山体相对较大,气象要素随山体坡向、坡度呈现不同的分布类型和规律,从而构成立体气候景观。多种类型的地形气候和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但是气象灾害也比较频繁。农业上因热量条件而引起的气象灾害有:春季的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夏季的“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秋季的“寒露风”和早霜冻,冬季的霜冻和寒潮等;因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局部地区山洪,大面积的旱涝等;伴随着某些气象要素异常变化而出现的大风、暴雨、冰雹、冰粒等;因适宜的气候条件而诱发的农作物病虫害等。

宣城市-历史沿革

 

宣城市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跨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东北至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为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区域面积1234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

宣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丹阳郡郡治就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宣州改为宁国府,直至清末。民国期间,宣城先后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宣城市,2001年二月正式挂牌成立。

宣城市-经济

 

宣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宣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7亿元,经济总量跃上300亿元的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继2005年突破1000美元后达到13051元(折合1716美元)。

在未来发展中,宣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推进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大力实施“一主两翼”(以新型工业化为主,以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和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三条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不动摇,努力实现在全省东向发展中率先融入、在全省奋力崛起中争先进位的目标。

宣城市-资源特色

 

宣城市

宣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55%,林业总面积44万多公顷,蓄积量170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9.3万多公顷,其中广德县4万公顷,毛竹蓄积量8000万株,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第一位,有“竹海”之誉;宁国市元竹、笋用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评为“中国元竹之乡”。林产品有板栗、蜜枣、山核桃等,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中药材种类繁多,著名的有宣木瓜、郎吴芋(吴茱英)、宁前胡、宁贝母等。珍稀野生动物有3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扬子鳄、梅花鹿、金钱豹、云豹、黑麂白鹳、丹顶鹤、白颈长尾雉等。境内的扬子鳄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绩溪清凉峰和宁国板桥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保护区内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它珍稀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树种30余种、动物13种。板桥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天然甜储林群落及其它珍稀动植物资源。其中甜槠林是安徽最北一处、我国东部最北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群落,十分珍贵;金钱松香果树杜仲等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水泥用石灰石,储量在160亿吨以上,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好,氧化钙含量大于50%的占95%以上。均宜露采。著名的“海螺”牌水泥原料就是取自宁国海螺山的石灰石

宣城市-文化

 

相沿二千多年, 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的赞辞,更因谢脁、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市-旅游

 

宣城旅游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谢脁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敬亭山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宣城名人辈出,梅尧臣、梅询、梅鼎祚、梅守德、梅清、梅文鼎、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宣城是宣纸、宣笔、徽墨的原产地域,2004年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因胡雪岩、胡开文、胡适、汪静之等而享有“邑小士多”的美名;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泾县桃花潭名扬海内外,“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来,历代仕子如林。

宣城市-特产

 

城特产众多。比较有名的土特产有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此外还有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等。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等物产纷纷销往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