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淮北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24:18

淮北市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度23分——117度02分,北纬33度16分——34度14分之间。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淮北市处于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性气候与湿润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秋季明显短于冬夏季,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8摄氏度。全年主导风向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无霜期203天,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1%,日照时数2315.8小时。

目录

·                                 • 简介

·                                 • 行政区划

·                                 • 交通区位

·                                 • 地理地形

·                                 • 气候特征

[显示全部]

淮北市-简介

 

市行政中心大楼

淮北市(英语简称:HUAIBEI,汉语拼音:huái běi shì)别称:相城
地理坐标:崛起的淮北市中心位于东经116度23分——117度02分,北纬33度16分——34度14分之间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安徽省(Anhui Province)
辖区:四个。淮北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
乡镇:33个乡镇
政府:淮北市政府位于相山区。市委书记毕美家,市长许崇信
面积:全市土地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773平方公里。
人口:立交桥夜景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3.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10万人。
电话区号:0561(+86)
邮政编码:235000
牌照:皖F
方言:中原官话(洛徐片)
市花:梅花、月季
市树:银杏、国槐
淮北市是安徽省的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心,市辖一县三区。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纺织、酿酒、建材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是中国能源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塌陷土地复垦示范区。淮北矿产颇丰、品种繁多,其中以煤为最,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山水相依、风光迷人,相山森林公园、老龙脊森林公园以及奇石、古树、繁花、古刹和塌陷湖泊,让人们在碧水青山新城之间领略着一份诗情画意的和谐。淮北市以原煤为动力的坑口发电,是华东电网的主力军之一,总装机容量已达95万KW。总装机容量120万KW的淮北第二发电厂已经建成发电。淮北市现有24对大型现代化矿井,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年洗原煤能力1100万吨,出口15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的五大煤炭基地之一。

淮北市-行政区划

 

市辖区:
相山区 面积 145平方千米,人口396725。邮政编码235000。区人民政府驻相阳路57号。
杜集区 面积 240平方千米,人口334292。邮政编码235047。
淮北市行政区划图烈山区 面积 388平方千米,人口344261。邮政编码235025。
县:
濉溪县 面积1968平方千米,人口1061310。邮政编码235100。县人民政府驻濉溪镇。

淮北市-交通区位

 

淮北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淮北交通区位和河南永城。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京沪、陇海、符夹等铁路纵横东西南北,6条国道、省道以及京福、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离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至连云港港口280公里,是安徽省距深水港口最近的城市。城市规划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已达80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市称号。

淮北市-地理地形

 

淮北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5——40米之间,坡降为万分之十一。地貌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5.3%,低山残丘面积仅占4.7%。以寒武和奥陶系地层形成的山丘,分两列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山地一般高程约200米,最高峰是濉溪县的老龙脊,海拔为362米,次高峰是市政府所在地的相山,海拔为342米,其余平原海拔高度在22.5~37.0米之间。

本市河流有十多条,总长378公里,主要河流有濉河、南沱河、闸河、龙岱河、岱河、龙河、湘西河、洪碱河、巴河、王引河、新北沱河、包河、浍河、懈河、北淝河等自然和人工河流。平均流量185-810每秒立方米,平均宽度50-6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全市因采煤塌陷土地已达15000公顷,形成永久性水面4000公顷,季节性水面5000公顷,平均水深3米,最大深度9米多。

淮北市-气候特征

 

淮北市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性气候与湿润性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202天。

淮北市-土地资源

 

市博物馆新貌

淮北市土地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988公顷,林地面积23266.67公顷,水域面积10000公顷,养殖水面8333公顷,荒沙、荒漠1466.67公顷。再生土地资源优势独特,综合复垦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已成为我市独特的资源优势。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强采煤塌陷地复垦工作,土地复垦率达到54%以上,位于全国前列。

淮北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和砂礓黑土两大类。潮土类主要分布在黄泛平原地区,面积约为108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1.1%;砂礓黑土是淮北地区的古老耕作土壤,分布面积最大,约为144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4.8%。此外,境内石灰岩残丘地带有面积较小的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和棕壤分布。

淮北市素有“百里煤城”美誉,大小煤矿星罗棋布,每年因采煤塌陷土地约500公顷,全市已塌陷土地面积15000公顷。形成的湿地面积中,永久性水面4000公顷,季节性水面5000公顷。境内主要河流有岱河、龙河、龙岱河、萧濉新河、王引河、沱河、浍河、闸河、解河等自然和人工河流,河流面积约18万平方米。

淮北市-环境质量

 

淮北市夜景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各测点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要求。日平均浓度值在0.007~0.140mg/m3之间,季总平均值为0.026mg/m3。3个监测点日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2、全市各测点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日平均浓度值在0.004~0.040mg/m3之间,季总平均值为0.020mg/m3。监测结果显示:3个监测点日平均浓度均符合一级标准要求。

3、全市各测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在0.015~0.282mg/m3之间,季总平均值为0.071mg/m3。监测站、职大两测点日均值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2%、1.4%,烈山测点日均值全部达标;全市日均值超标率为3.3%。

(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与上季度及去年同期相比,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有所好转。

1、我市三测点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2、各测点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也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3、本季度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在Ⅰ~Ⅲ2级之间,其中属Ⅰ级的天数占28.2%;属Ⅱ级的天数占71.0%;属Ⅲ1级的天数占0.37%;属Ⅲ2级的天数占0.37%。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1、濉河水质三季度重度污染,水质类别以劣Ⅴ类水质为主。渠沟、青龙山、古饶三断面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陈路口断面水质为Ⅴ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CODCr、CODmn、BOD5、氨氮、总磷。

2、沱河水质中度污染,以Ⅴ类为主,超标项目为总磷、BOD5。

3、杨庄塌陷区水质良好,东、西两侧水质均符合Ⅲ类标准。

4、浍河水质轻度污染,三断面水质均为Ⅳ类,无超标项目。

5、化家湖水质良好,东、西两侧水质均符合Ⅲ类标准。

(二)地表水水质类别评价

1、濉河水质最差、其次是沱河、浍河,杨庄矿塌陷区、化家湖水质良好。

2、在监测的各断面中,濉河的渠沟、青龙山、古饶三断面水质超出Ⅳ类水体标准,属于劣Ⅴ类水质;濉河的陈路口、沱河的四铺、小王桥三断面超出Ⅳ类水体标准,属于Ⅴ类水质;其余各断面能够满足Ⅳ类水体标准的要求。

(三)地表水环境污染特征

(1)濉河水质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和无机物污染并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共存的污染特征。其主要污染指标有: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等。

(2)沱河污染无明显特征,主要污染指标有: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BOD5等。

(3)浍河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并重,主要污染指标有: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等。

(4)杨庄塌陷区则呈现以地球地质结构形成的本底增高为主要特征。主要污染指标有:pH值和氟化物等。

(5)化家湖无明显污染特征,主要污染指标有: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

与去年同期相比,濉河水质恶化;沱河水质无明显变化;浍河水质好转;杨庄塌陷区、化家湖的水质无明显变化。

与上季度相比,濉河、沱河水质无明显变化;浍河水质好转;杨庄塌陷区水质恶化;化家湖水质好转。

(四)淮河流域国控断面环境质量状况

本季度东沙河临涣集断面水质中度污染,以Ⅴ类水质为主,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显著好转;与上季度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沱河小王桥断面水质中度污染,以Ⅴ类水质为主。与去年同期及上季度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第三季度对我市地下水进行了3次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在监测的6个汇水区中,各项监测指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良好。但总体来看,地下水硬度偏高,硬度是影响我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

监测的6个汇水池水质综合评价全部为良好(Ⅰ类)。与去年同期及上季度相比,我市地下水水质总体变化不大。

四、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情况

本次监测道路总长度为28.160Km,全市Leq加权平均值为67.9dB(A),L10平均值为70.1dB(A),L50平均值为65.3dB(A)。L90平均值为58.6dB(A)。全市平均车流量为1213辆/小时。全市无超标路段,其中70.1~75.0dB(A)的路段为0Km,占干线总长度的0%;65.1~70.0dB(A)的路段为25.76Km,占干线总长度的91.5%;60.1~65.0dB(A)的路段为2.4Km,占干线总长度的8.5%;60.1~65.0dB(A)的路段为0Km。

在测量的十七条道路中淮海路、东山路、相阳路、洪山路、惠黎路、建安路、相山路、孟山路、闸河路、海宫路、长山路、南黎路、高岳路、古城路、人民路、濉溪路、鹰山路十七条道路均不超标。

我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良好,无超标路段出现。与去年监测结果相比,全市Leq平均值下降了0.1dB(A),交通状况无明显变化。

五、结论

1、三季度我市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符合二级标准要求;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监测站、职大两测点日均值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2%、1.4%,烈山测点日均值全部达标。

2、我市三测点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3、我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各测点环境空气的首要物也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4、本季度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在Ⅰ~Ⅲ2级之间,其中属Ⅰ级的天数占28.2%;属Ⅱ级的天数占71.0%;属Ⅲ1级的天数占0.37%;属Ⅲ2级的天数占0.37%。

5、地表水污染不容乐观,濉河的渠沟、青龙山、陈路口、古饶四断面和沱河小王、四铺断面水质超出Ⅳ类水体标准,其中渠沟、青龙山、古饶断面属于劣Ⅴ类水质;沱河小王桥、四铺两断面水质为Ⅴ类水质;浍河的临涣集、孙疃、南坪、沱河的后常桥断面水质为Ⅳ类水质、杨庄塌陷区东西两侧、化家湖水质均符合Ⅲ类水体标准,属Ⅲ类水体水质。

6、濉河水质重度污染,水质类别为劣Ⅴ类,超标项目有:CODCr、BOD5、CODmn、氨氮、总磷等。沱河水质中度污染,以Ⅴ类水质为主,超标项目有:总磷、BOD5。杨庄塌陷区水质良好,东、西两侧水质均符合Ⅲ类标准。浍河水质轻度污染,三断面水质均为Ⅳ类,无超标项目。

7、本季度东沙河临涣集断面水质中度污染,以Ⅴ类水质为主,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显著好转;与上季度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8、沱河小王桥断面水质中度污染,以Ⅴ类水质为主。与去年同期及上季度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9、地下水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全部为良好(Ⅰ类)。

10、我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良好,无超标路段出现。与去年监测结果相比,全市Leq平均值下降了0.1dB(A),交通状况无明显变化。

淮北市-历史回眸

 

淮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生息繁衍于相濉大地上。位于我市杜集区楼顶山的古岩画群和濉溪县城东南7公里处的石山孜古文化遗存等均是我市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见证。相传公元前21世纪,商王朝的创立者商汤的十一世祖相土向东部开拓疆土,建城于相山南麓,相山、相城由此得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之《商颂》就留有“相土烈烈,海外有载”的文字。

夏朝   据传,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朝前期,商族部落首领相土曾一度来相城居留,从而促进了相城的发展。相土是个大有作为、声名显赫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商族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族部落日益繁荣强盛,于是便决意向东方扩张势力。商族所到之处,其他弱小部落相继被征服,其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山东渤海边上。所以《诗经·商颂·长发》中有句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思是说相土干得轰轰烈烈,四海诸侯齐刷刷地归服于他。相土在东扩中选中相城作为若干中间站(或称别都)之一,后人为纪念相土来居,便把此地命名为相城、相山。

·春秋(公元前699年)冬11月,鲁庄公与宋公、卫候、陈候会盟于袤(今渠沟镇),共商攻打郑国,未克而返。这是我市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春秋(公元前588-576年)宋国共公为避水患,经睢阳迁都于相。

·战国(公元前268年)宋国被齐、楚、魏所灭,相属楚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统一中国,置相县,属泗水郡,郡治相县。同时,置轾县(今濉溪临涣),亦属泗水郡。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辖37县,治所在相县。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沛郡改称沛国。宣帝地节九年(公元前69年) 曾改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称沛郡。并置竹县,属沛郡。

·三国(220-265年)曹操分沛国置谯郡,铚县属谯郡。曹丕分沛国置汝阴郡。相县初属沛国,后属汝阴郡。

·西晋(265-316年)复置沛国,国都在相县。

·东晋(317-420年)晋室南渡后,相县先后入后赵、前燕,相县一带屡有战事发生,为戎马兵革之地,所属屡有更易。

·南北朝(421-528年) 相县归刘宋,属徐州沛郡(郡治在萧县),不久相县、铚县相继入北魏。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相县为相城乡 ,并入符离县。此后,相城无县以上建置。

·隋开皇九年(589年)相城随符离县属彭城郡。

·唐元和三年(808年)在相地筑城,发现“投火可燃”的石墨(即煤炭,时未开采)。

·唐元和四年(809年)割徐州所属的符离县、蕲县,毫州所属的临涣县,泗州之虹县建宿州。

·宋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派员在萧县白土镇北孤山一带“访获”煤炭,因作《石炭歌》咏之。

·元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蕲县、临涣3县并入宿州。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烈山一带农民发现露头煤,并开始凿挖。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高宗皇帝御赐“惠我南黎”匾额,悬于相山庙。

·咸丰五年(1855年)秋,濉溪任集人夏白在南坪集起义,为捻军蓝旗首领,屡败清军。

·宣统二年(1910年)烈山矿工江思运因作歌谣抨击矿主、工头,被毒打致死,引发矿工群起罢工。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市境分属安徽省宿县和江苏省萧县。

·1948年11月,市境解放。

·1949年6月,市境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署宿县专区之宿县和萧县。

·1953年2月,市境分属濉溪县和萧县。

·1958年5月,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

·1960年4月,建立濉溪市。

·1971年4月,更为淮北市。

·1977年2月,宿县地区所辖濉溪县划归淮北市管辖。

·今市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

淮北市-土特名产

 

濉溪县石板路老街

口子酒:蜚声大江南北,声冠长城内外,不仅酿造日久,而且酒文化更加源远流长,远在春秋鲁桓公15年(公元697年),宋襄公多次献血盟会诸侯,饮的就是当地酒。

相传魏晋时期,濉溪酿酒业已具一定规模。“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与“七贤”之中的刘伶,都生于酒乡,酷爱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后快。《晋书》载:他们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刘伶在《酒德颂》中写道:“捧罂承糟,衔杯啜醪,奋鬓箕距,枕曲籍糟,无忧无虑,其乐陶陶”,嵇康在《秋胡行》篇中留下了“俞酒盈樽,莫与交欢”的诗句。迄今的此地酒店,仍书有“嵇康问道谁处好,刘伶答曰此处高”做对联。

【临涣包瓜】久负盛名的临涣酱培包瓜,系传统名菜,有百余年历史。临涣包瓜在清光绪初年、由南京人潘孝武父子来临涣集开设“园昌斋”酱园店制成的一种酱菜。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

【临涣棒棒茶】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安徽却盛产茶叶。在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就有着一个叫做六安的地方,茶叶生产远近闻名。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饮这种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临涣镇的人口,现在还不足两千人,可这里数得上名字的古茶馆就有10多家,相传,这还因为临涣古镇有好泉水的缘故。古镇南面有一口泉,叫做回龙泉,相传这口泉水清冽甘甜,现今的茶楼也就大多分布在它的附近。

【黄里石榴】黄里石榴是久负盛名的特产,产于相城西北黄里村,多栽植在海拔50米至150米的山坡上。明朝嘉靖年间,大夫吴梦春所著《随年》一书,记载黄里石榴“颜色鲜羌气味芬芳,粒大籽软,汁甘而浓”。民国年间,远销南京、上海等地。黄里石榴品种繁多,有玛瑶籽、软籽、青皮糙、满园香、笨石榴等。其中品质最好的有一种是软籽石榴,又叫冰糖石榴,果圆形,皮极薄,单果重150克,最大300克,粒数350至400个,呈冰糖色,粒大汁多,籽实绵软,味极甜。

【黄里笆斗杏】黄里杏品种有水白杏、面杏、关公脸等,其中最好的当属笆斗杏,因其形状似笆斗而得名。此品种系由技师丁仰斋于民国初年嫁接培育而成。其特点是个头大,产量高,果皮光滑,色红黄,肉质厚,酸甜适口。

【土型西瓜】产于濉溪县土型,闻名淮海地区,风销淮北。徐州、蚌埠等地。该瓜品质优良,皮薄肉厚,脆嫩多汁。清香爽口,甘甜文“蜜。熟透之瓜,刀划其皮,自动裂开,瓜瓤突起,不可复合。品种有青核杉1纹、手中条、大毛秧、季子灰等。主要品种是青核桃纹,属中熟种,果型较大,为椭圆形;皮青绿色,有细网纹,厚约1厘米;瓤红、质沙、籽黑。单瓜重约20斤,大的30余斤,亩产4000斤左右,最高达7000斤,每年栽培面积约300亩。

【大庄葡萄】段园镇地处黄淮大平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特别适宜林果种植。境内的大庄葡萄栽植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大庄葡萄砀山梨”之说,为保护其品牌,已对大庄葡萄进行了注册登记,每年一度的“大庄葡萄采摘月”活动更使大庄葡萄名声大噪。

【宿半夏】我市濉溪县的名特产品,不仅是药汤剂的原料,也是部分中成药品丸剂和露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淮北市-民风民俗

 

 

 相山庙会

【相山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古相山庙会。古时,每春秋两季,我市境内地方官员都要到相山显通寺举行祭礼,祈求神灵保佑平安,降福于民。而周边民众则于农历三月十八日左右来此庙敬献香火。建国后,庙会曾经改成物资交流大会,高峰时可有十余省市、数十万客商和群众赶会。近年来,赶庙会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休闲、踏青的传统文化活动。

【音乐舞蹈】淮北市民间音乐舞蹈源远流长,门类繁多。由于风土、语言等原因,虽长期相互各有渗透,但仍保持着一定的区域性特色。

唢呐:俗称喇叭。淮北市唢呐艺人多分布在市郊农村,他们自由组班,每班五至七人不等,为民间婚丧嫁娶、节日欢娱时所聘用。演奏的曲牌因环境场合而异,一般办喜事常用“凡字四调”、“叫句子”、“柳金”等曲牌,并有大、小把攥子模仿地方戏曲、曲艺吹奏。

腰鼓:腰鼓气氛隆重、热烈、节奏性较强。一般以多支腰鼓组成腰鼓队演奏,边击边舞或配以节奏强而有力的词曲伴唱,或在短暂的停顿用夹以简捷雄壮的口号渲染气氛。腰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较为流行,以后日渐冷落,1978年以来,市区部分中小学又恢复了这一活动,多用于重大节日游行队列。

狮子舞:狮子头是用纸制成型,狮子身为布毛合制的狮皮。由二人合演,相互协调配合,模拟狮子的各种动作,如:抖毛、舔毛、搔痒、打滚及加有艺术色彩的各种表演。引狮者一人,执彩球戏狮。它流行于市郊农村,分厂矿俱乐部也开展此项活动。

龙灯:龙灯的龙身是用竹木扎成骨架,一般七至九节,龙头造型生动、雄伟,口、须、角、目栩栩如生,“龙衣”(龙皮)用布绘以龙甲,头尾各节有一木棍支撑龙身。表演时每人各执一节,前有一人引珠、龙头抢珠、龙身各节及尾随龙头的活动而舞动向前。本以欢快的唢呐锣鼓伴奏。活动时,龙灯多与狮子、竹马、旱船等配合。

竹马:竹马是用竹篾扎成马身骨架,蒙以纱布,外贴马毛(用彩纸剪成),马头可活动,马脖子及演员脚上均系铜铃。表演时,马身系于演员腰间,随着音乐和锣鼓节奏,用手操纵马头表演。

旱船:旱船的船身是用竹子和布结合扎成。表演时,船身生活系于女舞者腰间,前进时作行船状,另有一老船翁在旁撑船。

大头舞:大头舞是用马粪纸糊成一特大的人头造型,可根据需要或爱好塑成各种人物形象。如笑娃娃、老头、老妇、工人、农民等。表演时戴在演员头上,以造成与身体比例极不谐调的形象来产生艺术效果。1978年以来,大头舞常出现于重大节日游行队伍。市一些幼儿园、小学也开展大头舞活动。

高跷:高跷为演员腿上各绑一高跷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高跷腿是在一根木棍上部安有脚踏板而成,根据踏高跷人的技术精劣而定高低。高跷演员各抢一戏剧人物,可演一段戏曲插白或一折戏;或表演扑蹀、丢叉等舞蹈动作。相山区任圩乡农村较为流行。

【民间美术】风行在淮北市的民间美术有剪纸、泥塑、扎花、刺绣等。风格朴实,多取吉祥、喜庆题材,内容有龙凤、鲤鱼、公鸡、麒麟、花鸟、山水、人物及各种装饰花纹图案等。

1973年10月,市工艺美术厂研究创制了煤炭画。此种画以煤炭为原料,突出了淮北煤城的特色。煤炭画立体感强,形象逼真,大方典雅,被称为“立体的中国画”,适宜于宾馆、客厅装饰之用。市工艺美术厂制作的煤炭画曾参加过广交会和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还出口至美国、日本、西德、朝鲜、英国、越南等国家。有八幅大型作品在中国煤炭工业部外事局和迎宾馆陈列。

【地方戏曲】淮北市是一个新建的矿区城市,因为人员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所以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出均有他们的观众。但这一地区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曲当推淮北梆子戏、泗洲戏和花鼓戏。

淮北梆子戏:淮北绑子戏源于河南豫剧豫东沙河调。由于豫东与淮北毗邻,长期的艺术交流,使豫东沙河调逐渐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有益成份而演变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戏。淮北梆子戏的唱腔具有高昂、粗犷、奔放、感染力强的特点,有二百多种曲牌。演唱分大本腔与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乐器上除弦乐和鼓板之外,另加枣木梆相击作声,藉以增强声调之节奏。在艺术表演程式上受京剧的影响较大,但仍具有地区特色。淮北市梆剧团,淮北市的厂矿、郊区、农村剧团在演出剧目时绝大多数是演唱淮北梆子戏。

泗洲戏:泗洲戏原称“拉魂腔”,是淮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苏北及鲁南等地区,约有200多年历史。据传,与江苏、山东的柳琴戏同出一源。泗州戏是由民间说唱发展起来的比较典型的板腔体唱腔剧种。其唱腔南、北方风格交融,婉约与豪放并蓄,在一定基调的旋律基础上,演员可根据剧情的需要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灵活掌握曲调节奏的快慢、急缓和强弱高低,自由运用各种花腔调门,尽情发挥各自的特长,艺人把这称为 “弦包音”(即丝弦伴奏必须跟着唱腔走),也叫“怡心调”(根据剧情自由变换腔调),尤其是女声唱腔,尾音翻高八度,委婉尽致、动人心魄,被群众誉为有拉魂的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早期的泗州戏形式比较简单,它从一人敲板演唱,一人柳叶琴伴奏,逐渐发展到小戏班。泗州戏的艺术表演以“压花场”为基础,分“单压”和“双压”两种,具有明快爽朗、粗犷有力的鲜明特色。解放后,泗州戏在声腔艺术、表演艺术和剧目的创作、整理工作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除挖掘整理了《吕蒙正赶斋》、《樊梨花》、《小南堂》、《吵年》等传统剧目外,还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现代剧目,如《结婚之前》、《两面红旗》、《摔猪盆》、《喝面叶》等。

淮北花鼓戏:淮北市郊农村的集镇一直有花鼓戏小班社演出。这种班社五至十人,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他们农忙种田,农闲演出。一般不搭台子,围个地摊就可演出。淮北花鼓戏音调委婉,带有拖腔。不用弦乐,只用鼓板。生角穿件大褂,带上髯口,也简易化妆。旦角头上扎个彩球,腰间系上彩裙,自我表白角色。唱腔虽然曲调比较单调,但因吸收了淮北的民间小调,劳动号子、农谚、歇后语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而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民间文艺】淮北市民间文学协会曾经搜集、整理、编纂了《淮北民间故事集》基本上将淮北地区长期广泛流传的故事整理了出来。从1987年到1992年之间,民间文学协会还搜集了当地民谚民谣二千余条,归纳为政治、气象、气候、农业等二十余项。在楹联的搜集、整理、创作中,魏启鹏受中国楹联学会委托,与人合作编注罧《中国名胜楹联·安徽分册》。上述情况,分别详述如下:

民间故事:

1、吴乐森编写的《陈毅让车》、《邓政委喂马》,这类民间故事属于人物范畴的民间文学。主要是通过对伟人平凡小事的描述,来歌颂伟人的高尚品德。

2、属于地域范畴的民间文学有:武时良编写的《烈山的传说》,吴广彪编写的《朔里与东方朔》,这类故事多长期广泛地流传在民间,主要是探索某地某所的由来,某地与某历史人物的关系等。

3、属于民俗范畴的民间文学有:傅立泉编写的《烧纸钱的由来》、高文畴编写的《清明节与介子推》等。

民谚民谣:

1、属于气象方面的民谚很多,对天气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长虫过道,大雨就到”,“月亮戴斗笠有风,月亮烤火有雨。”“雨后西南风,没有三天空”“老头活了八十八,没见东南雨来发”“晚霞行千里,早霞雨倾盆”等。

2、属于气候方面的农谚有:“热在伏中,冷在三九”“三九四九中心腊,冻死河里连毛鸭”“处暑去暑天不热,寒露添寒穿棉衣”等。

3、属于农业的谚语有:“九尽花不开,水果压满街”“头伏萝卜二伏葱,三伏里边种白菜”“立秋三天遍地红,寒露两旁看早麦”“枣树发芽种棉花,过了谷雨点西瓜”“六月六,打棉头,七月十五拾早花”等等。

4、属于地理环境的有“大风刮倒万丈碑,石碑滚了三个省”这是指建国前,相山属安徽、江苏、河南三省交界处。另外,还有属于政治、文化、风俗、传说等方面的民谣。

【淮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地区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地区,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流行于安徽北部和皖豫苏鲁交界地区,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砀山、萧县、开封、邳县),中路(宿县、灵璧、泗洪、涡阳、蒙城、阜阳)和南路(蚌埠、淮南、寿县)。

淮北花鼓戏的原始形式是民间的小型歌舞。劳动人民在农闲季节里籍以自娱,有时在进行这些民间小唱时,伴以舞姿。这些舞姿都是根据民歌的内容,模仿生产生活上的动作编成。后来,在舞蹈上又吸收一些民间杂技,如“四门八叉”、“顶人”等,使舞蹈加强了动作性,更加吸引人。同时编唱了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小段子,如西厢段三国段等,并渐渐由唱短段到唱长段,从一人单唱到两人表演(一丑一旦都由男子扮演)。后来,又经过花古戏人的长期实践,在内容上改变了唱本故事,开始演唱连台本戏,演员也随之增多,唱腔及表演艺术逐步提高,到解放后,达到了丰富多采,日益完美的地步。

淮北花鼓戏的剧目分大戏小戏两种,传统剧目有《王小赶脚》、《四宝珠》、《花园会》等一百七十多个。内容多反应当时人民的生活、劳动、习惯、性格,用当地群众的纯朴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淮北花鼓戏唱腔大体上分两大类,一类是用于“八句子”和单出戏的专用调,如“货郎段”“西厢段”“黑驴段”等,旋律抒情优美,上下句对称整齐,组织较严谨;另一类是用于正本戏的板调,如“平板”、“寒板”等。叙述性强,变灵活,富于表现力。

淮北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是有独特风格的,无论是身段、动作、眼神等,都有自己特有的一套,它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淮北劳动人民的豪放、热情强悍的性格特,得粗犷、奔放而又朴实、诙谐。新整理的传统剧目《摸花轿》已拍成电影,受到观众的好评。

2007年,经省政府批准,淮北花鼓戏和淮北大鼓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淮北琴书】淮北琴书是地方曲艺的大曲种之一,它源远流长,积累丰富,旋律优美,板式繁丽,而且曲腔对文学载力强。既能说唱传奇大书,又能咏唱抒怀寄情的曲段。它是以说唱为主的曲艺形式,流行为苏西、豫东、皖北、鲁西南一带。据老艺人说:在没有洋琴伴奏的情况下,称“丝弦”,盲人演唱此曲种,群众称“瞎腔”,一人拉坠胡,足蹬脚踏板,口唱曲调,称“三张嘴”。师傅传授此艺术,徒弟必须先学“三张嘴”,才能学段子,学大部书。后来,有了洋琴,唱丝弦加上洋琴伴奏,叫唱 “洋琴”的,再后来,唱洋琴学会说大部书,才有“琴书”之称。唱琴书的“三张嘴”是敲琴、打板、唱曲。淮北琴书,历史悠久,确切年代,无法考证。

淮北琴书的音乐曲牌有《大八板》、《小五板》、《垛子板》、《慢板》、《快板》、《喜调子》、《哀调子》等曲牌。琴书开场前,先合奏一段曲牌《大八板》,群众称为“打闹台”,艺人称“拉拉场”(把观众吸引过来听书),优美、动听、欢快的音乐把观众吸引过来以后,即开始演唱小段,然后“开正本”(唱大部书)。淮北琴书在演唱小段之前,还有一段和观众交流的语言和唱段,以表现艺人谦虚和蔼的态度。

淮北琴书演出流传曲目多以人文戏为主,地方群众称其为“鞋筐子戏”。由于琴书历史悠久,加上老艺人不断创新,在演唱中也逐步出现了一些武戏。淮北琴书的曲牌《八大板》曲调鲜明,高低起伏,变化无穷,特别是坠胡伴奏,充分显示出它的特点。

淮北市-风景名胜

 

新城区新貌

【相山森林公园】座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相山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圆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海、苍柏、古寺、汉碑。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色诱人。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相山公园作为淮北市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显通寺】位于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葱笼,环境幽美。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民国年间又重修。寺内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书“渗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有房屋52间,其中山门奎楼3间,宝藏室 3间,走廊14间,东西配房各7间,大殿5间,后殿3间,戏台 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处。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高干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命令”。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市政府投资维修显通寺。1976年,辟为市博物馆馆址。1980-1985年,拨款维修。2003-2004年9月,再次改扩建工程完工,新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999平方米,集南北古寺设计风格于一体,气势宏大,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不仅将使该寺成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较大的佛刹宝地,也可为我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观。

【饮马池】位于相山层峦叠翠峰南麓。系一矩形石壁,不足2米见方,相传是宋共公饮马之处。池水似镜,明淑清透,虽无源而终年不涸,虽不活而历久不腐。

【钓鱼台】位于相山主峰西侧的山腰处,乃壑岗山一块突出的飞崖,相传为姜太公钓鱼之台。当春夏之季,云雾淹没山体,此台好象伸入大海中的礁石。站在台上,云雾在脚下翻腾,恰似浩瀚汪洋。

【叠翠峰】位于相山庙西龙山之阳。此峰岩层纹理清晰,如书平直。宛如精工巧匠精心堆砌而成。峰上四季风光不同,春则山花争艳,夏则峰青岗翠,秋则枫叶满坡,冬则苍松挺拔,登临其境,美不胜收。

【奇峰】位于摩崖石刻“渗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象一条巨龙僵卧深涧。唯奇峰处一峰突起,如鹤立鸡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

【摩崖石刻】也叫渗水崖,位于显通寺东山腰处的石壁底部处,横刻着同寺内渗水崖碑文印章相同的文字。此处树木茂盛,较为隐蔽,对研究相山水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万丈碑】位于钓鱼台西的山脊上。原碑高2米左右,碑的两面分别刻有“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此碑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原为苏豫皖3省的界碑。

【牛鼻洞】位于显通寺西北虎山腰的陡壁上,洞口形似牛鼻而得名。相传此洞与大海相通,古人从此洞放进一只鸭子,而这只鸭子从东海而出,洞深不可测,洞外灌木丛生,树叶悬垂而隐蔽洞口。

【秘霞洞】又名小仙洞,位于相山东岭,清光绪《凤阳府》记述:小仙洞,有丹灶、药井,传说是王子晋修炼处。明徐拱杓游后题咏:
春烟缥渺万山晴,仙洞凌风履齿轻,
金鼎丹成曾跨鹤,碧桃花放尚啼莺,
杯酒岗影连山醉,歌放云端落润鸣,
一饭胡麻无已暮,归来恍憾悟浮生。

【雪泉】又名三眼井,位于今儿童乐园北面的山坡处。据《宿州志》记载:山下有雪泉,春暖时雪水滔滔有一块露出的山石长25米,宽10余米不等,有自然风化的石孔洞3个,常年有水,干旱季也不干涸。洞距为30厘米,17厘米。直径分别为23厘米,32厘米,39厘米。冬季冰雪封山,春暖季节融化的雪水流进孔洞而溢出,形成滔滔不绝之雪水。

【战捷山】位于“万丈碑”西北处,此山原名著山,山之阳坡坳中是天藏寺。淮海战役期间,华东野战军在青龙集一带围歼杜聿明集团时,粟裕将军曾登临此处用望远镜观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百姓把着山改名为战捷山。

【天藏寺】位于显通寺的西山坳中砦山的南麓,大殿檐高1丈5尺,长3丈6尺,宽2丈余。雕梁画栋,群峰环抱,一水萦回,金碧辉煌。塑如来、文殊、普贤3佛。两厢18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3佛之后造假山,绘云龙其上,大鹏金翅鸟昂首听经。神台背后,依势造千佛山。大殿之后释迹牟尼像依山石雕琢而成,高1丈2尺,闭目合掌,形神肃穆。寺之大殿已毁,后有一石室,相距一步,室中供天然石佛像,东有石井。据载:“相传赵宋时,有西僧卓锡于此,苦无水,乃于石壁手书“天一”二字。去后,石上翕然水出,庙祝因凿石为井,虽不满尺,而资用不竭,亦一奇也!”石井向上不远处还有一石窟,观音抱子闭目安祥坐窟中。寺西有一棵大十余围的银杏,千余年矣。有民谣此处日:“树上有一庙,庙上有一井,井上又一庙,一步两庙,三块砖盖个庙,一丈二尺高的神。”

【龙脊山自然风景区】位于烈山区新蔡镇,距淮北市中心25千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东与宿州市接壤,北与肖县相连,最高峰海拔363米,为淮北海拔之最。龙脊山有较好的人工植被,奇峰俊秀,古木参天,树奇石怪,景色怡人,有千年古檀隐掩下的大方寺遗址,还有龙吟湖、扁泉、观日台、仙人洞、张果老升仙处等景点。           

【南湖公园】位于相城以南约5千米,距濉溪县城东1.5千米,是在杨庄煤矿采煤塌陷地的基础上形成的,水面面积约为2.1平方千米。随着杨庄煤矿进一步的开采,水面将进一步相北扩大。水质达到国家2级地表水标准,水位28.3-28.8米。南岸湖滨有酒店、机械游乐设施和寺庙。湖岸道路、照明、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初具规模。

【乾隆湖旅游风景区】位于濉溪县城东南侧,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历史遗迹丰富,园区地表形态各异,水质优良,植被繁茂,水面达1500亩,史料记裁,这里曾是乾隆皇帝驻足过的地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风景区于1999年底开工建设,目前已初具雏形。

【世纪广场】世纪广场位于新城区的中心地带,北朝淮北市市政府,南临淮北市博物馆,是全开放的静态广场。广场面积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水面4500平方米,栽植大规格乔木1000余株,花丛灌木15万株,各类灯光照明设施208组,有庭院灯85柱、泛光灯55盏、草坪灯136盏、电子花柱12个、电子花盆14个。世纪广场是我市占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绿化最丰富、水面最阔、设施最为先进的广场。其中安装的音乐喷泉,造型独特、水型奇美,夏日的夜晚各类水型喷泉交相出没,争奇斗艳,其中一柱擎天的展姿,最高喷射高度达35米。世纪广场开放以来,成为我市夏季休闲娱乐的新亮点,日均接待游人5000人,在2003年8月1日----8月3日举办的相山盛世之夏系列文艺晚会将广场文化氛围推向了高潮,10月14日安徽电视台在广场举办了《相约花戏楼》戏曲专场,并进行了卫视直播传送,世纪广场已成为淮北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更是体现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