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光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7:1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放初期的上海,困难犹存。爱国热情却如燎原之火,将整个城市装点得生机、顽强。  像左下角照片中,大红灯笼上的四个字———“光荣之家”。其实,这四个字不只属于军工烈属,还属于一切保家卫国的人,一切热爱祖国的人,一切将家国命运紧紧相连的人。  为了祖国,我们远行。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开始。陈毅市长的讲话掷地有声:“我们全华东每一个人都要问问自己,为抗美援朝运动做了些什么?”看,慈祥的母亲正在为参加赴朝医疗队的女儿整理着装,回头看一看母亲温暖的手吧,在战场为伤病员包扎的时候,不要忘却母亲的叮咛;抱着可爱的女儿,望着美丽的妻子,即将去朝鲜战场的丈夫,笑容如此柔情却坚毅;就要去朝鲜战场的小伙,立起了旗杆,出发前在祖国留张影,这是何等光荣的使命!……到1951年12月,上海各界为抗美援朝捐献的飞机达450多架,超过原定计划35%以上。  为了祖国,我们归来。获知新中国成立的喜讯,许多华裔科学家相约回国效力。1950年8月29日,赵忠尧和钱学森夫妇等一起,登上了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正要起航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突然上船搜查。为了扣留赵忠尧,他们不惜编造出各种谣言。面对莫须有的罪名和阻挠,赵忠尧寥寥数语:“我回大陆之意已决!”12月4日,他和留美同学一行九人终抵上海。照片中的赵忠尧,神态平静安详。然而可以想象:他的内心何等波涛澎湃!  为了祖国,我们全力支持。美蒋轰炸、奸商投机,上海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人民政府财政困难。此刻,响应中央人民政府号召购买公债,就是对新生祖国的巨大支持。著名漫画家张乐平拿起画笔,进行着自己的动员;更有数万名青年走到街头进行宣传,拿出了全部年奖或几个月的工资去认购公债……   印度《实业报》主编拉吉积绍·辛格上世纪50年代初来上海参观,写了篇《上海的奇迹》:“新的人民政府管理下的上海,是东方的骄傲!”这个骄傲,正是政府和人民共同创造的。    1951年1月26日,一位妻子带着孩子,依依不舍地欢送丈夫赴抗美援朝战场,完成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 汪刚 摄(本报资料照片)      1951年1月25日,一位即将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医务工作者出发前,在祖国留影。 俞创硕 摄(本报资料照片)       1951年1月26日,赴朝医疗队出发之前,母亲正为女儿整理着装。 汪刚 摄(本报资料照片)      1950年1月28日,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画三毛,鼓励市民购买胜利折实公债,以支持政府财政渡过难关。此前,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决定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万万份,于1950年内分两期发行。 俞创硕 摄(本报资料照片)      1951年1月26日,一队队的拜年队提着“光荣之家”的大红灯笼,去给为祖国作出贡献的军工烈属人家拜年。 汪刚 摄(本报资料照片)
      1950年12月4日,我国旅美原子物理学家赵忠尧(前排右二),克服百般阻挠,和留美同学一行九人抵达上海。 俞创硕 摄(本报资料照片)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总会发出了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活动的三大号召。6月5日,为支持抗美援朝,上海公安战线的干警响应号召,踊跃签名,捐献“公安号”飞机一架。陆顺兴 摄(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