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54:08

南乐县地图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汉置乐昌县,北魏改昌乐县,五代后唐改为南乐县。属濮阳市辖区,面积624平方公里,人口47万,辖9乡、3镇。南乐县地处黄卫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皆在50米以下。西北部有沙丘分布,间有洼地。主要河流有流卫河,境内长21.5公里,是河南省民航运输的主要河流之一。南乐县现有耕地58.3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土特产有兔肉、草帽辫和“三粉”(粉面、粉条、粉皮)。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名称由来

·                                 • 历史沿革

·                                 • 经济发展

·                                 • 当地民族

[显示全部]

南乐县-基本概况

 

南乐一中

南乐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字圣仓颉故里,唐高僧一行的故乡,天文学家一行创世界天文学史上三个第一,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第一次发现恒星运动。著名表演艺术家河南坠子皇后乔清秀,名冠神州。著名国画家端木梦锡,有丹青梅花王之称。古迹有仓颉庙、仓颉陵、赫胥陵、明文庙、十二牌坊及八大唐槐等,古朴典雅的民俗民风,多种新颖的名优特产,风味多彩的小吃,形成南乐独具特色的经济开发环境。

南乐地处平原,物华天宝,交通十分便利,西距京广铁路80公里,东距青岛口岸500公里,106国道(北京-广州)与安济公路(安阳济南)两条公路交汇于此,沟通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南乐县-名称由来

 

濮阳市南乐县地名由来夏为兖州,汉初置乐昌县,属东郡,其址位于今南乐县城西北17.5公里仓颉陵北侧,因县内古有昌意城,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所筑。“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置昌乐县,县治与乐昌同垣。何以将乐昌二字颠倒过来,可能认为昌在乐后,与古圣昌意之名不恭有关。南乐旧志与新志,皆言此县寻废。晋置废昌乐县时间和何以置废匆匆,其因不祥。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县复置昌乐县。隋大业初(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六年(623年),昌乐县治由吴村北(即仓颉陵北侧)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距今南乐县西北10公里)。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改名南乐。一说在晚唐出土的墓碑志中已有南乐之名,南乐名称始于何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为避河患,敕令南乐县东迁今城,即今南乐县城。

南乐县-历史沿革

 

 朝代

帝王纪年

公元纪年

县名

县城驻地

 隶属

 

 

 

 

跨冀、兖二州,属观国

商 

盘庚迁殷后273年

 

 

 

殷畿辅地

 

前11世纪

 

 

卫国

春秋 

周平王元年至敬王44年

前770至前476年

 

 

卫国、晋国

战国

周元王元年至秦始皇26年

前475至前221年

(繁阳)

 

 晋国、魏国

秦   

 

前221至前206年

 

 

东郡

西汉

 

前206至8年

乐昌

 仓陵北

 冀州东郡

 

 9至24年

乐昌

仓陵北

 治亭

东汉

 

 25至220年

 

 

冀州东郡、魏郡

三国

 

 220至280年

(魏县、元城阴安、东武阳)

 

 冀州魏郡、阳平郡

 

 281至386年

昌乐

仓陵北

 司州顿丘郡、魏郡

南北朝

前燕(迁都邺县后)

 慕容俊

 约357至370年

昌乐

仓陵北

 昌乐郡(始置)

北魏

385年

(魏县)

 

 魏郡

 

 太和二十一年

497年

 昌乐

仓陵北

魏郡

 

永安元年

 528年

昌州

吴村北

昌州

东魏

天平中

约535年

昌乐

仓陵北

魏郡

 

 557至581年

昌乐

仓陵北

 昌乐郡

开皇初

 581年

昌乐

仓陵北

 魏郡

 

大业初

605年

(繁水)

 

武阳郡

武德五年

622年

昌乐

仓陵北

 魏州

 

武德六年

623年

昌乐

谷村一带

魏州

五代

梁贞明二年

916年

南乐

谷村一带

 

 

 后唐

 

 南乐

谷村一带

 兴唐府

 

后晋

 

 南乐

谷村一带

广晋府

 

 

南乐

谷村一带

河北东路大名府

  

元丰四年

1081年

南乐

今城

河北东路大名府

 

崇宁四年

 1105年

南乐

 今城

澶源郡开德府

 

1126至1234年

南乐

今城

大名府路大名府

 

1279至1368年

南乐

 今城

中书省大名路

 明

 

1368至1644年

南乐

今城

中书省北平布政司大名路

 

1644至1912年

 南乐

今城

盛京、直隶大名府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

1913年

南乐

今城

直隶大名道

 

民国十七年

1928年

南乐

今城

 河北省大名道

 

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

 南乐

今城

 河北省大名行政督察专员区

 

民国三十年

 1941年1月

 南乐

今城

 冀鲁豫边区濮阳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

南乐

今城

平原省濮阳专区

 

 

  1954年

 南乐

今城

 河南省安阳专区

 

 

 1958年

南乐

 今城

  河南省新乡专区

    

 

1983年9月

 南乐

今城

河南省濮阳市

南乐县-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

南乐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较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中国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

南乐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政府建设发展迅速。南乐县已实现“四通”。

南乐县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较快,南乐县科研单位3个其中液压件厂第二代摩托车气缸体研制获市科技星火二等奖。提花台布研制获省科技星火三等奖。有中小学352所,各类教师3719人,南乐一中几年来升入高等学府的人数在濮阳市位居榜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7%,98年顺利通过省、市“普九”验收。

南乐县农业基础较好,其特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利资源丰富,机械化耕作程度高。1998年农业总产值14亿元,粮食总产量34万吨,油料2.6万吨,生猪年存栏24万头,肉类产量30035吨,冻兔肉是主要出口商品,远销西欧、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乐的工业在迅速崛起,现有国营企业11家,固定资产5114万元,年产值4498万元。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拥有4020家,产品有水泥、双氧水、空气炮、棉纺、造纸等,产值3.9亿元。“三资”企业11家,以化工、酿造、草制品为主,年产值1200万元,创汇80万美元。

南乐县-当地民族

 

按2003年统计,全县回族有545人,土家族17人,侗族6人,蒙古族182人,藏族28人,苗族38人,壮族23人,土族17人,撒拉族1人,彝族30人,达斡尔族8人,朝鲜族26人,布依族17人,满族20人,白族1人,栗族1人瓦族2人,高山族1人,布朗族1人,不含汉族计有18个民族10060人

南乐县-旅游资源

 

仓颉汉字文化节

文 庙

南乐文庙即孔子庙。俗称“黉学”(学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简称“文庙”。

赫胥陵

赫胥陵位于县城东北二十公里的福堪乡宋耿落村南,土冢,占地1000多平方米,为东汉公侯墓群。经1978年、1999年两次挖掘,出土国家一级文物l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多件,是我省最大的汉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古 槐

南乐城内原有八株古槐,相传是唐朝人所植俗称“八大槐”。今仅存1株,位于县城东北,高约15米,树围4.8米,枝繁叶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大景”
南乐县曾有“繁水荷花、方山夕照、傅潭秋月、演教晨钟、黄河晴波、翠香古亭、梦山三峰、古塔联岚”八处独具特色的景观,随着自然变迁,这些景观现巳不复存在。

黄泥岗

黄泥岗位于南乐县五花营村西北,《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就发生这里。

宋耿洛汉墓群
宋耿洛汉墓,位于南乐县东北23公里福堪乡宋耿洛村南300米处,这里有三大土家,呈“品”字形,最大冢高10米,面积1000余平方米,俗称“赫王坟”、“冢垌堆”。明《正德大名府志》、《南乐县志》均称其为赫胥陵,说是上古赫胥氏陵墓。

仓颉陵庙

仓颉陵 位于南乐县西北18公里的梁村乡吴村,在漳河故道之北,仓庙之东。仓颉陵为一高5米的大土丘,占地约2700平方米。

亭子碑

庙门西侧有亭子碑一座,四面各以不同雕刻技法刻成“字圣故里”、“魏州名邑”、“昌乐旧郡”和“万石君家”十六字。正面“字圣故里”,用的是平面起阳雕技法,为原北京市副市长郭献瑞题书,词意甚明,即指此处为造字圣人仓颉的故乡。东侧“魄州名邑”,平底雕刻,为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孙汉章题书。南乐东汉时属魏郡,唐代重要藩镇,属河北五镇(魏州、黎州、澶州、莘州、毛州)之首的魏州。

朝天门

仓颉庙头门名“朝天门”,原为硬山三间,后改建拱券三间三门。朝天门外有石华表一对,威武的石狮蹲卧两侧。大门正中石匾额书:“史皇圣庙”。为清康熙年间南乐知县方元启题书。两侧书“文宗”、“字祖”四字,为康熙年间曲阜贡生孔尚义所题。孔尚义名气不大,只是南乐县丞,可他的哥哥却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该剧以明末清初侯朝宗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不同人物的不同立场。

大方碑

朝天门里有两通大方碑,高大挺拔,皆为明朝天启年间立石,东侧方碑刻“三教之祖”,西侧刻“万圣之宗”。八个字皆近二尺见方。方碑是奉了圣旨而立的。当时朝廷有吏、户、礼、兵、刑、工六大部,三部尚书参与了立方碑,即吏都尚书崔景荣,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参加立碑的还有内阁大学士(宰相)魏广微,监察御史梁天奇以及大名府知府并府属各县县令等百余名官员,举动可谓大矣。立碑的主持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叶青天”叶廷秀,更增加了游人对方碑的肃然起敬和对仓庙的崇敬之情。

仰圣门

方碑后为二门,也称重门,名“仰圣门”。硬山式建筑,三间,为清朝乾隆年间重建。二门内西侧,有石刻僧人抱“万善同归”石牌。故老相传,这就是和尚李保。

藏甲楼

藏甲楼谷称后楼,为仓颉庙最高建筑,三间两层。绿琉璃瓦盖顶,通体红墙,坐落在一丈多高的台基之上,更显峻峭挺拔。

南乐县-地方方言

 

西邵油桃

究其各方言小区特点的渊源,原因有三:

(1)受行政区划的影响

(2)地理环境的局限

(3)移民带来的语音差异

是形成南乐现阶段各方言区语音特点的主要因素。随着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交往的频繁,以及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方言土语的人越来越少,群众语音逐渐向标准化(普通话)发展。尤其是学校实行普通话教学,对于语言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南乐县-重大战事

 

南乐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中国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河南省南乐县城及其周围地区对日军及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的进攻战役。

南乐县城位于冀鲁豫区腹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收复清丰、内黄、濮阳、朝城之后,该城已成为日伪军孤立据点。为巩固与扩大卫河以东和开辟卫河以西地区,冀鲁豫军区集中3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及地方武装与民兵发动南乐战役。24日23时,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主力部队在火力掩护下向南乐县城发起强攻,迅速从城西南和西北角攻入城内,旋即对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3旅旅部和伪保安团团部及日军小队分割包围,尔后采取先打分散小股,后打集中大股之日伪军的战法,激战至26日,全歼守城之日伪军。与此同时,开赴浚(县)滑(县)和大名地区担负打援和牵制日伪军任务的冀鲁豫军区第3、第7、第9军分区部队亦将外围据点全部拔除,并击退由安阳、大名等处出援之日伪军。战役于27日结束。

此役,军区部队及清丰、南乐等县大队攻克南乐县城和清丰、卫河、南乐境内日伪据点,歼日军1个小队、俘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三旅旅长杨法贤。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3400余人,攻克据点32处,缴获大量武器和粮食。卫河县全境获解放。

南乐县-特色小吃

 

字圣仓颉庙外景

灌肠

以猪肠,猪血为主料,加葱、姜、花椒粉等佐料,灌制而成。南乐县传统风味之一,全县各地均有出售。吃法多种多样,旧日古庙会上常有简灶煎炸灌肠出售,老年人赶会多食之,以为口福。牙枣历史上传统风味之一,约出产于南乐城郊一带。古为进贡食品。是南乐“三宝”之一。

元村豆腐干

元村镇名产。元村豆腐干历史悠久,以上乘豆腐作原料精制而成,色呈乳白,咸淡相宜,味道可口,含水量适中,经久耐存,是酒席必备佳品。

烧饼

因烧烤炉子类似鸡窝,所以又称“鸡窝烧饼”。烧饼以发酵白面配葱花及花椒面油、夜糖、芝麻等用锯沫烤制而成,皮焦里软,咸甜适口,系南乐县传统风味之一,与外地产品不同。分三层,味道各异。

芝麻糖
以南乐西关产品称著,南乐县传统风味之一。芝麻糖以小麦培麦芽榨汁制作而成,状呈“8”形,芝麻掩体,味香甜而口酥。

南乐壮馍
南乐大众小吃。俗称肉饼,已有100多年历史。南乐城旧有刘家壮馍和霍家壮馍。刘家壮馍创始人刘长青,世居县城东街,以打壮馍为生,颇有名气,至今已传三代。

鸡蛋果子
南乐小吃又称鸡蛋布袋。制作果子的面放入碱和矾进行发酵,摸油切成近一尺的条放入油锅炸制,待变成黄色捞出,在一端撕开小口,打入鸡蛋并用手压匀,再放入油待炸带到金黄色捞出即可。

南乐县-地方名人

 

仓颉汉字文化节

仓颉,汉字的创造者,今河南南乐人;

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

李瑞英,河南南乐县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

铁瑛(1916~ ),原名任鸿让,县西百尺村人,曾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兼省军区第一政委,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郭献瑞(1913~ ),名珍,字献瑞,县东夏庄村人,曾任北京市副市长,郭献瑞擅长书法,行书道劲隽秀,为世人称道;

韩克华(1919~ ),原名韩世朝,字惠卿,梁村乡张庄人,曾当选为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代表,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国家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会长等职;

端木梦锡(1899~ ),名九龄,县城南后街人,中国著名国画家。端木庆顺 是世纪老人我国著名国画家端木梦锡之孙、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