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人消费心态:都死过一回了,还计较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6:56
2006-07-27 01:35:51 来源:信息时报网友评论 317 条进入论坛
河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李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没文化?煤文化?地震文化?有过切肤之痛的唐山人不多争,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都死过一回了,还计较什么”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胡非非 朱小勇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朱元斌
“奔驰、宝马一千多部,悍马几十辆,宾利、劳斯莱斯也有好几辆。”如今的唐山有“三多”:名车多,名品店多,银行多。弹丸之地尽显奢华之气。与煤的不解之缘积淀成唐山独特的“煤文化”,也形成了唐山人特殊的“矿工消费心态”。地震给了唐山人一笔财富,让唐山人变得豁达,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
经济状况:有钱,舍得大把花钱
一边是浮华世象,一边是看破尘缘。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概只有亲身经历过那些苦难岁月有着切肤之痛的唐山人,才能深刻理解自己现在的生活形态和方式。很多人在挖掘唐山的文化底蕴,有人说,唐山“没文化”;也有人说,唐山是“煤文化”;还有人说,唐山是“灾难文化”,或说是“地震文化”。
“奔驰、宝马一千多辆,悍马几十辆,宾利、劳斯莱斯也有好几辆。”出租车司机小赵向记者轻描淡写地报出了唐山市区的名车概况。这些车的主人基本都是煤矿、钢铁厂老板,他们住高档别墅区,有的则去北京买房子,进出星级酒店,吃山珍海味,送子女出国读书……凡是能“烧钱”的他们绝不会吝啬。
这样的描述显得太熟悉,很容易让人想起山西人。曾经见诸报端的山西矿主组成购房团,集体进京买楼的事,总是让人分外眼红并且屡屡遭人诟病。如果单纯从经济支柱和消费形态上来看,唐山似乎更像山西的一个翻版。
唐山人有钱,并且舍得大把花钱。虽然中心城区只有150多万人口,但所到之处尽显高档奢华之气。
消费心态:豁达,今朝有酒今朝醉
从1881年唐山煤矿建立,唐山就与煤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唐山与煤矿有关至少也有三四十万人,而当时整个城市的人口不过一百多万人,1/3的人与煤有关。
煤矿工人是一项高危职业,尤其是在过去技术条件相当落后的情况下。他们往往是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讨生活,早上下井,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上来。特殊的职业决定了煤矿工人异于常人的消费心态:有吃就吃,有喝就喝,不去管明天。
这种“矿工消费心态”在唐山大地震之后更加表露无遗。经历了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每一个幸存下来的唐山人心里都会有一句话:“都死过一回了,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在河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李贵看来,唐山人的消费观念经历了几次起落。唐山最初以煤矿工人、陶瓷工人为多,他们的生活比较困苦,所以生活也比较节俭。但是在1976年大地震之后到1978年,唐山人的消费变得大胆,那段时间消费一度上涨得厉害。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心情平复,唐山人的消费又逐渐回落。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了那次地震,唐山人的消费的确比较超前,时至今日,消费水平并不比广东低。
抗震精神:患难与共勇敢团结
在那次灾难中,所有侥幸从废墟里爬出来的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寻找亲人。你帮我家找,我帮你家找。面对随时可能再次倒塌的断壁残垣以及无法预知的余震,很多人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别人。不完全统计,地震后通过自救与互救相扒,救出了埋压在废墟下的数十万群众。灾后逃难途中和重建家园,“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勇敢、团结、热心,是唐山人公认的道德标准;畏惧、退缩、见死不救会遭到所有人的不齿和谴责。
对话河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
唐山没文化氛围留不住人才
唐山当地的文史学者都在极力挖掘唐山的文化内涵。唐山是“煤文化”;“灾难文化”?或者是“地震文化”?
地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河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李贵认为,唐山从一开始就是官方文化,哲学也是官方哲学,唐山近代工业文明是从清朝的李鸿章引进英国煤矿技术开始的,上层官方意识形态在唐山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才有李玉林首先想到的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情况的事,这就是走上层路线的一种体现。
新唐山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10年是唐山的重建阶段;第二个10年是唐山的经济发展阶段;最近10年则是地震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得到重视和开发。
地震文化给予唐山人的还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还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 “前一天还和你一起看电影的朋友,几个小时后,就静静地躺在你身边,这不是一个人的经历,而是所有唐山人的普遍经历,那种感觉难以言表。经历过那次苦难的唐山人,心理承受能力变得很强了,很多事情看的更开了。”从那次大地震中死里逃生的大学教师刘贯一,用一段刻骨铭心的话来勉励自己,勉励那些从灾难中获得重生的人。
谁来为唐山“补血”
唐山最大的高校河北理工大学,1976年叫唐山矿冶院。那一年,大地震让学校损失了1300名师生,占全校总人数的1/3。
为了补充师资力量,很多学生留校,甚至包括一些工农兵学员。留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教学的,只好安排到实验室、行政办公室。缺位的,学校又从东北工学院等外地学校一下子引进了很多刚刚毕业的学生。地震,在一段时期内造成了高校人才和文化的断层。
唐山经济发达,但文化缺失,尤其是高校和人口的比例严重不协调,是唐山一些研究学者的共识。让唐山人感到尴尬和无奈的是,唐山虽然出人才,但留不住。一些人认为,这跟唐山是工矿城市有关,城市文明程度不够,文化人不愿呆。
最近几年,不断有人提议要给唐山“补血”,要通过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和城市文化品位来积累文化底蕴,尤其是高校和研究机构要给予倾斜。可喜的是,唐山政府也在积极往这方面发展,开发海港,进行产业转型,发展海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