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分化才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8:59
贫富分化才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崔宇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的破产让2007年初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过去的一年,对于经济危机根源的反思大多聚焦在政府监管的缺位、货币政策的失误和金融机构的贪婪等等。但如果回顾历史,会发现历次经济危机爆发前几乎都伴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如果不从根本上遏制贫富分化,经济危机也许会“七八年来一次”(毛泽东语)。

这其实是一个朴素得几乎被遗忘的道理。贫富分化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的脱节以及市场不断萎缩,从而引发生产相对过剩和企业大量倒闭。这也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同时也是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不足,只不过凯恩斯开出的药方是通过暂时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但这种方法也并非一劳永逸,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的“滞胀”,某种程度上就是凯恩斯政策结出的恶果。

19世纪70年代到1929年大萧条之间的美国,曾被克鲁格曼称之为“长镀金年代”,其特征就是高度繁荣下的高度贫富不均。尽管20世纪20年代技术和管理革命引爆的经济高速增长似乎让所有人都获益,但财富的分配却仅仅集中在拥有土地和矿产的少部分精英手中。据统计,当时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口其收入占美国个人收入总和的23.9%。贫富分化的结果就是民众购买力低下带来的市场萎缩和产能过剩,大萧条也就一触即发。

二战以后,在罗斯福新政的指导下,美国建立了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相对平等的社会,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口其收入占美国个人收入总和也下降到了13%左右,这一水平保持到了1980年左右。最近这30年,美国的贫富分化逐渐严重,放松管制、金融创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都使经济增长只惠及了少数美国人。而且,这一时期也是美国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时期,比如,1987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盘、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崩盘、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2001年互联网泡沫以及最近的次贷危机等。从中可以反映出贫富分化与金融危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进入本世纪,美国的贫富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塞斯和巴黎经济学院皮科蒂的统计,2007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口其收入占美国个人收入总额的比例达到了23.5%,这一比例已经和1929年大萧条时期比肩。另外,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口其收入年增幅在2002至2006年期间达到11%,而其余99%的美国人收入年增幅不足1%。

可以说,次级抵押贷款正是美国政府和华尔街为那些饱受贫富分化之苦的中低收入群体抛出的绣球。2001─2003年美国新增次级抵押贷款占新增个人住房贷款比重在8%左右,但2004年这一比例一跃到18.5%左右,直到2007年都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这同美国政府通过降低首付比例和利息补贴政策等手段强行刺激需求密不可分。通过消费者过于自信的负债消费和华尔街人士过于自信的金融创新,美国延缓了经济危机的爆发,但由于贫富分化现象的加剧,在美联储连续两年提高利率后,次级抵押贷款者终究入不敷出,终于导致2006年下半年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并引发了次贷危机。

如果说贫富分化是经济危机的最终根源,那么贫富差距的缩小才是避免经济危机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但目前看来,虽然短期内由于富人收入的下降,贫富分化暂时缓和,但由于救市政策中的救助资金大部分向富人集中以及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可能会导致未来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从而为下次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这已经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和2001年连续两次经济衰退中得到了印证。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贫富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政府、企业和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失衡以及居民收入的内部分配比例失衡,相对于后者来说,前者更值得警惕。因为如果财富更多集中在政府和企业,必然导致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失衡,也就必然导致出口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国内贫富分化的状态下依然持续保持增长是因为高度依赖外需,但既然美国这样负债消费的模式由于贫富分化的加剧是不可持续的,也就意味着外需并不可靠。去年第三季度,由于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外需的突然下滑就让中国从体会到了经济衰退的真实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内需特别是消费严重不足,无法弥补外需下降的缺口,消费不足归根结底还是贫富分化在起作用。中国经济如果想实现可持续增长必须要立足于收入分配的公平,特别是要摆脱“国富民穷”的局面,否则积压的矛盾早晚有一天会爆发,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是最触目惊心的前车之鉴。


本文内容归道琼斯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