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吹捧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07:47
纵观中国二十四史,发现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奸佞小人,吹捧术都作为官场、情场、商场攻无不克的“利器”,现代大千世界,鱼龙混杂,面对这炎凉世态,如想游刃有余,不学一点吹捧之术,那真是困难之极。别觉得吹捧挺无耻,也挺难堪,其实那还是一门艺术,是人际关系至高无上的“润滑剂”,人家外国公共关系学说的主心骨就是如何个吹捧法。
若问吹捧从何时缘起?那就早了,《诗经》里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卫风·硕人》描写卫庄公夫人之美的媚状可以说是吹捧的经典制作。诗中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谓吹捧得恰到好处。其实吹捧的意义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尤其是有点才华的人,你要活生生地活在世上,那么无论如何你都要学会生存之道。翻阅历史,刘伶、“竹林七贤”……哪一个不是满腹经伦,哪个不是才华横溢,但是为何到头来还是要做“隐士”?不作隐士也可以,那你就要忍受社会的一切“俗”的东西,譬如“吹捧”等东西。在现代,吹捧俗称拍马屁,其实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相反地,它是在俗世中要想生存乃至步步亨通所不能不掌握的一门关键技艺;其重要性,甚至远大于文凭乃至其他一切生存能力。若私下吹捧,则好听话说得再多,吹得对方手脚发麻、额头发冷,大概都不要紧。然而若想到大庭广众的场所吹,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既想能获得投被吹者之所好的效果、又能不让看客产生对自己反感的负作用,就不得不要费点心,讲究点吹捧的艺术。粗论之,吹捧盖有三境界:一曰粗人吹捧术,直来直去;二曰半仙吹捧术,讲究的是曲径通幽之妙;三曰圣人吹捧术,若能达此境界,则已深得吹捧神髓,不受形式所限,乃吹捧之上境也。常人只通粗人吹捧术,盖其对吹捧之人的素质要求不高。时下在文坛网坛政坛所泛滥者,莫过于此。粗人捧人,左手揣一高帽子,距其尚有百步之遥,远远地就竖起右大拇指,一边踉踉跄跄朝前跑去一边喊道:“您可真是天下第一神人哪”,有可能要把被吹之人吓得浑身一个激灵,适得其反,故曰低级吹捧术。半仙吹捧,则稍敛吹捧之锋,西装皮鞋风度翩翩,反手一背把高帽子藏于身后,一边冲众人婉声而道:“我本以为松井屯家阿辉是天下第一美男子,今天才……呵呵,呵呵”;颇得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不知不觉中帽子已高挂对方脖子上,此技艺为读些书人中方可多见,颇能一窥吹家门庭,故称半仙吹捧术。然而上述两种,皆非吹捧术之上者。盖欲吹捧人,必是有所企图,试借此得些好处。粗人吹捧每每要搞得两不讨好,自然智者不为;半仙吹捧固然有望讨得对家的欢心,虽可称智,却无慧可言,仍未达吹捧术之极顶。
吹捧之至高明者,乃藏吹捧于无形之中,帽子送出去却不戴人脑袋上而是戴人之心窝里。甜滋滋、美融融;明明有吹却若无吹,看似无吹却胜有吹。吹捧即无吹捧、无吹捧即吹捧,吹捧之人舌簧未开,而被吹捧之人已感受到缕缕爽人清风,直润心田;三番两语之后,已欲醉欲仙矣。然而此境界之吹捧,只可意会无可言传,世间不可多见;吹可吹,非常吹,吾只知其有,而实不觉其状,更不知如何吹之,故名之曰“圣人吹捧术”。世间好吹捧者多有,而精于吹捧术者则鲜矣!吹捧之中,粗人占十之八九,半仙占十之一二;而圣人则不可见。呜呼!圣人吹捧术之不传,亦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