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16:55
印度人民了不起,不知怎么搞的搞出一个佛教,这个东西博大精深,仰之弥高。中国人民也精着呢,到印度去,东看看西看看,一眼就相中了好东西,你的象牙我不要,你的咖喱饭我不吃,把你的经书拿过来先
拿过来,好长的裹脚布,腥的臭的不能一锅端,精简机构提炼总结的干活。历经千年整理出一门佛的心法,十分活泼有趣,中国人管它叫禅
禅宗秉持中华大多数文化的一贯作风,就是玄而又玄。不过禅师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说,好冤枉啊,禅最简单了,你看吃饭睡觉哪一样不是禅呢?
让他们这么一唬真险些不敢讲话了。说到底禅是一门关于智慧的东西。禅宗修行的最高目的是到达悟境,这个悟境是自身智慧的最高境界,一旦到达这个高度,哇,了不得了,人就可以了生死,出轮回,印度大和尚讲话,你就是到达波罗密了,中国大和尚补充说,奏是到达彼岸了
经常听到禅宗公案里某某人开悟了,往往一两句话,师傅的一个动作,一个启发解开了弟子心头的哪一个结,这弟子就一下子开悟了。这倒不是说明他一下子变聪明了,禅宗认为每个人都具备那个所谓的最高智慧,不过是自己久居凡世,被沉俗侵染,不得其门而入罢了。智慧的禅师就好像搭梯子一样,运用各种方法,或善诱,或棒喝,连哄带骗,连惊带吓,把弟子引导到智慧的门前。若是机缘到了,你起手一推,就到悟境,也便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若是心智仍然懵懂,便当师傅是老年痴呆症,罗哩八嗦的浪费时间。师傅此时多半也会摇头,笨蛋啊,再修行吧
如此说来,参禅的过程也就是个苦苦追寻开启心灵智慧的过程。印度人管智慧叫般若,所以禅宗也有时叫做般若宗。而禅宗的至上经典《金刚经》也被称作《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那时候翻译梵文的人相当谦虚,他要觉得不好翻的词就照音写成中文,如同这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其实就是《金刚智慧彼岸经》,再通俗一些就是《智慧手册》。拜那些音翻的梵文所赐,现在和尚讲经嘴里常常一嘟噜一嘟噜的,没点子常识谁也不晓得他们在说啥呢。禅宗乃至佛教在现代社会中不能得以推广,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我看都归结为那些拗口的梵文,毫无文采又不知所云,让人读着读着就睡过去了,看人家基督教动不动就唱歌哼曲的,多有群众基础啊
不过佛经中有一个称谓却是翻译的极好,那就是如来二字。我们常说如来佛啊如来佛,其实这就如同台湾人管‘包’叫‘包包’一样,纯粹多余。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叠起来称呼大没必要。释迦牟尼佛也叫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也可念作阿弥陀如来,不过人们这么久了都这么叫下来了,习惯了而已,只要大家都明白,又何必计较形式。现在我心情好的时候看见中意的皮包,也会大呼,好漂亮的包包耶。周围的人除了觉得我神经之外,也没人听不懂的:o)
说‘如来’二字翻译的好,有个讲究。禅宗说,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这么一说,难道我们什么心都得不到吗?别急,禅宗继续抖包袱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说了半天,终於说完了,原来有一样东西,它从来也没来过,也从来没走掉;你永远都不会得到,也永远都不可能失去,wow,这个东西就叫如来了!
说到这里还是没整明白,从来没来过,也从来没走掉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啊?禅宗讲话向来以不着边际云山雾罩著称,禅师一张嘴就仿佛珠之走盘,不落一点。摇头晃脑的好像什么都说了,仔细一想,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师傅在台上说绕口令,弟子在台下顶一脑门子浆糊,越是着急越是参透不了,真是气人啊。
其实别气,这就是禅宗的特点了。成佛在心念之间,智慧是直指人心,讲究的是不着相,所谓不着相,就是不能说,不能唱,不能写,不能演,无形,无色,无音,无味。换言之,一切听得到的,看得见得,摸的着的都不是佛法。所以历代禅师没有一个敢说,来来来,我给大家说说佛法,这个佛法啊,一二三四五,大家明白了不?这样的禅师大抵是骗子,要一棍子把他打将下来。真正的佛法连如来都说不出来,况且凡人呢?金刚经中就讲了这么一段,十分有趣。
说,佛的弟子中有个叫须菩提的,这个须菩提是什么人?他可是大名鼎鼎,佛的十个弟子中只怕没人比他名气还大,因为他在中国的小说中,收过一个家喻户晓的徒弟,就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收孙悟空的时候须菩提何等厉害啊,可在金刚经里,须菩提还没证道,就是还没出徒,象个小学生一样缠着佛问这问那。有一次须菩提问佛说,如来啊,我应该怎么样修行呢?如来正睡午觉,被他吵醒,大概有些不高兴,就说,须菩提啊,我告诉你,你好好听着,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哟,你要记清楚。须菩提高兴的抓耳挠腮,兴奋异常:如来啊,你快说啊,我在很仔细的听着呢。如来於是一字一顿的说:“你,应,该,这,样,修,行,句号”。须菩提一听,当场晕倒。
原文是两个字‘如是’,到底‘如’那个‘是’,佛不说,也是因为无有可说。后来佛的这种传法方式被许多禅师拿过来启发弟子,赵州禅师也有个类似的故事
说一个人不远千里而来,见到赵州禅师,他上前询问什么才是佛法
赵州说:你这么老远来,吃饭了吗?
这个人一愣:excuse me?我刚才是问你佛法yeah。
赵州说,噢,你想吃饼啊?食堂里有,自己去拿吧。
禅师,你严肃一点嘛,我只是想知道什么是佛。
赵州继续绕圈子:你喜欢我这个饭钵啊?
来人终於恼了,大喊:老灯泡!不要装糊涂了,快回答我的问题!
赵州不慌不忙的说:你还要一件僧衣?就穿我这件吧,二两银子刚买的呢。
扑通,又晕倒一个。
你看,这就是禅门机锋,怎么修行?这么修行呗。什么是佛?后堂吃饼呗。所以佛法什么都是,却有什么都不是。再厉害的师傅,哪怕象如来这种教主级别的人物,也无法把佛法到底是什么告诉你,只能启发你,引导你,至於是不是能参透就全看个人了。智慧到了最高之处往往是无言的,多说一句,你偏离的就越远。所有的圣人在阐述智慧的时候,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相通之处。正象老子的理论,道可道,非常道。天地之间的那个大道啊,是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也无法用文字来传递,只能透过文字去体会背后的智慧,至於该如何体会,师傅就不会告诉你了。於是佛指点须菩提说,佛法不是法,也并非不是法?佛法无一定法,有时是法,有时不是法,有时既是法又不是法,这就是佛法了,你明白了吗?还好,这次须菩提没有给绕晕,他想了想总结出一句话:佛法非法非非法。佛微笑着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再讲个故事,西游记里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历经千难万险,终於见到如来。如来对大弟子迦叶尊者说,他们大老远来的,怪不容易的,你去图书馆去把我们最好最棒的佛经取出来给他们带回大唐吧。於是迦叶尊者就带着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图书馆,看门大爷说:拿红包来才肯让你们进!把个孙行者气得咬牙切齿,迦叶尊者在一旁听了满脸通红,不好意思起来,就赶紧捡了五千零四十八卷最好的经书,用绸缎包裹起来给唐僧带上。唐僧师徒千恩万谢的辞别佛祖,心想这下可好了,终於取到真经,回去可以跟皇上交待了。正走到山门的时候,孙悟空说,不行,那个老和尚不地道,进门还要和我们要红包,这经书别是他们骗我们来的。於是就把所有的经书拿开来看,这一看不要紧,唐僧就开始哭了,因为五千零四十八卷,卷卷是白纸,半个字都没有。孙悟空气的了不得,在山门口大吵大闹。佛祖听到后就把迦叶尊者找来责怪他说,我不是让你选最上乘的佛经给他们吗?迦叶很委屈的说,是啊,我就是选的最好的啊。佛祖低头想了想说,明白了,他们是凡人啊,无字真经看不懂的,选个次一点的给他们吧。於是唐僧师徒这才取到所谓的真经,乐呵呵的回东土大唐了。
这个故事是典型的禅宗公案,禅宗认为,最上乘的佛法是以无为法,不可说也不可取。没有字没有言的时候才是最详尽最透彻的,象间谍这样说禅绝对是犯了大忌,简直可以划到装神弄鬼的那拨人里面去了。老子也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字的才是真言,著名禅师马祖道一说,我所说的你们都不要听,谁听了我说的,并且记到心里,还照着修行,谁就是个大傻蛋!
如此说来,佛经岂不是废话满篇,可以扔到垃圾桶里去了吗?这么说也是不对,佛经是渡你的桥,不管它怎么美观怎么坚固,它终究是桥而已,我们需要它但不持迷它。如来说,佛经就好像摆渡用的木筏,你如果到达河的彼岸,谁还会把木筏再背起来不放下呢?又好比药丸,有病的时候一天三次,一次两片,要病好了之后,还这么个吃法,一准儿给吃出神经病来。所以禅宗讲究在得一切法的时候就要抛弃一切法,至高的境界没有法,至高的智慧无处不在,也不停住某处,不能说一定要读了经书才可以通晓智慧,也不能说一定要打坐禅定才可以受持开悟。
我对禅宗智慧的兴趣来自一本薄薄的漫画书,名字叫《禅说》,有人就教育我说,切,漫画书也能讲禅?你不能看这个,看这个会看坏的,要看这个这个这个!我那时脸皮很薄,被人家说了个大红脸,也觉得漫画书不不登大雅之堂,就马上闭了嘴,把书藏起来。不过那书中的几十个公案还是深深的盘踞心中,挥之不去,倒是那人推荐的一本大部头,我看了两页就睡过去了,至今已经半点印象都没有。大抵佛法也是如此,它本来就不艰深,它是给世间凡人准备的法,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参透,最浅显的语言往往蕴藏最深刻的智慧,谁说漫画书里说的就不比大部头名著更透彻更明白呢?或者不必拘泥形式,选择和你最有缘的那本吧。
(最后,不得不说的话)
我于佛法禅宗连初窥门径都谈不上,只是有些兴趣而已,读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有点心得就写了这篇,全当记录,也可算练笔。禅最讨厌有人不懂装懂,跑出来招摇撞骗,禅管这叫野狐禅,惩罚的方法就是把满嘴跑舌头者变成狐狸一只。所以,大家切不可拿我这篇当真。多谢多谢: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