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 中国应防止“无就业增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6:48:59
中国人口众多,是劳动力大国,也是廉价劳动力大国。消费市场堪称全球最大,同时,劳动大军规模庞大且价格便宜,构成大量外资涌入中国的两大吸引力。然而,人口众多也意味着,就业问题无疑是当今中国难以回避的棘手问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日前首次发布了《2006年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报告》。《报告》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出现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它特别指出,多年来中国等国家的服装、纺织品和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廉价劳动力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产业升级,机械代替非技术劳动力,逐渐变成资本密集型产业,由此产生的就业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它指出,由于“无就业增长”加剧,中国和新加坡都面临失业率上升的问题。
就业受阻存人为因素
联合国研究报告提醒中国要警惕“无就业增长”,主要是因为全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生产的自动化取代手工操作,使大量低技能工人失业。这确是导致失业的一个全球性的合理原因,而笔者认为,在中国,还有另外两个合理原因导致失业率上升,一是国企改制及国有机构精简人员,导致部分低技能人员下岗;二是城市对农村的开放,导致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其中部分人员加入到城市低技能人员失业队伍中。
笔者将上述三大原因归类为导致中国人员失业的合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预知它们的存在,但难以根除它们。
然而,中国存在着诸多人为导致就业受阻的不合理因素。之所以称之为“不合理”,是因为这些因素是完全可以通过人为手段加以避免和消除的。消除它们,就等于变就业阻力为就业动力。这些导致就业受阻的不合理因素是:
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
其一,以国企为主体的垄断行业,不仅垄断资源而且垄断市场。垄断的存在,就是在遏制竞争、消灭竞争,是不公平竞争,使得本应成为其对手的非公经济发展迟缓、规模不大、困难重重甚至寿命不长。这样,非公经济尽管活跃且努力,但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比预想的要差。垄断行业虽然能吸纳大量劳动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反垄断法》的即将推出,垄断行业的规模势必将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因此,预计未来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增反降。
其二,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较为严重,导致恶性竞争,使得大型企业寿命缩短、中小企业弱不禁风,最终害了企业自己,员工也丢了工作。与此同时,最具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则发展滞后、人气不旺。因此,政府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和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其多元化,才能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三,教育系统发展不均衡,学历教育发达,而职业教育落后,使得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工人奇缺,而大学生却相对过剩、就业难,出现“市场需要的人找不到而市场不需要的则一大堆”的奇怪现象。
其四,教育制度滞后,如填鸭式教学法、课程设置滞后等,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兴趣单调,有知识但缺乏独立思考力、学习力和创造力。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缺乏应变能力,就业面狭窄,他们就业时还缺乏自信、主见和竞争意识,盲从心理很重。如上千名大学生排队报考国家公务员、700名大学生应聘高速公路收费员,便充分说明这一点。
其五,创业门槛高,使大量人员自主就业受阻。在内地注册公司依然手续繁琐、成本高、税务重,使许多创业者望而却步。
大单位人事制度落后
其六,国有单位规模大,种类繁多,仍是用人大户,但其人事制度落后,人员流动性低(与非国有经济相比),队伍老化严重,人员新陈代谢严重不足。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便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单位人员流动不畅所致。
其七,内地人员工资呈逐渐上涨趋势,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利于吸引外资。一些外国投资者现在已把投资地点从中国转向劳动力更便宜的越南、印度等国家,这一点值得注意。
总之,警惕“无就业增长”,就是要尽早理性看待和分析可能导致“无就业增长”的各类原因,既要关注导致失业的不可避免的合理原因,更要重视人为阻碍就业的、完全可避免的不合理因素,然后,积极预防和理性应对“无就业增长”。方法就是,以积极的手段,去除导致就业受阻的不合理因素,同时把以合理原因导致失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现在发展不仅要讲经济和环境,还要兼顾就业问题。解决好就业问题,对堪称劳动力大国的中国至关重要,不仅能推动中国发展的多元化和均衡性,也有助于广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