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离开过我们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9:25
国学离开过我们吗  
 
 
 
 时间:2006年8月10日
地点:新浪网聊天(视频直播)室
访谈嘉宾: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干春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主持人:梁枢
 
      主持人:这是一个令广大网友期待的时刻,因为自从新浪网聊天室建立以来,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我们进来也看到墙壁上贴了很多名人的照片。但是今天我们第一次有幸请到来自国学界的一线学者,欢迎各位。  百年以来国学尤其是儒学,其实总是被放在被怀疑、被否定、被反对的位置上,这基本上成了一种常态。久而久之国学这个词都成了愚昧、保守、腐朽、落后等等贬义的代名词。“国学是传统文化,它应该跟传统社会一起被埋葬”诸如此类的话语,我们在20世纪初可以看到,在解放后尤其是“文革”当中也可以看到,这些话同样出现在今天国学博客中一些网友的帖子里,真可谓是老生常谈了。尽管持这种观点的只是部分网友,但是不可否认,它构成了我们今天国学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化背景。谈到这里我想问一下汤先生,我看到一位网友在您文章后面的留言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要问汤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儒学思想是桎梏还是推动力?我实在不明白的是,难道尘封的东西就是陈年佳酿?”这位网友实际上是问国学在当代有什么价值?  汤一介:任何学说都有时代性和局限性,儒学也一样。但是我们要看到人类社会从它进入到文明社会以来,可能就会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每一代人都碰到的问题。比如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怎么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处理,人自己的身心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是自古到今都要问的问题。古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难道对我们没有意义吗?我想是有意义的,有的可能是正面的意义。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我们每代人在思考这些同样的问题时,作出了一些不同的回答,从各个方面让我们今天能够得到营养。思考它,以启发我们,有什么不可以呢?当然它很可能解答错了、考虑错了,那么也可以给我们指一个方向:往这个方向走是不对的,你应该往另外一个方向走。所以,我们回顾历史,考察我们的历史、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德国一个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讲,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当时在希腊、印度和中国还有以色列这些地区,加上波斯等等,同时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中国就产生了孔子和老子。而且他讲人类2000多年来都受惠于这些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人类文化的每一次飞跃常常都要回到它的源头。这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比如文艺复兴就回到古希腊,从古希腊找到力量,使得欧洲的文化有了重大的发展。这是历史事实。  中国在佛教冲击之后,我们吸收了佛教的文化,到宋明我们又回到孔孟,形成了新儒学,使得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所以,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我们必须为今天我们民族的生存、发展找到自己的根,使得我们的根能够更牢固。但是特别要注意一点,19世纪末产生的国学是面对西学的冲击而有的。所以,实际上我们的国学应该有双重任务:一重是传承、发扬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应对西方文化的进入。国家也有一个吸收、融合西方文化的任务。所以,不要把国学仅仅理解成都是死的东西,它应该是一个活的东西,这样的国学才有生命力。  主持人:牟先生,请容许我也给您念一段网友的帖子:“当今世界和中国先进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中有多少可以在国学中找到渊源呢?请国学家们告诉人们,国学如果真的那么好,中国为什么落后?”牟先生请您谈谈。  牟钟鉴:(笑)这个问题也很尖锐。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当代的先进文明和国学的关系。第二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近代落后。  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先进不先进看在哪个层次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上,近代肯定是落后的,所以在这个领域,应该向西方学习。还有一个层面,精神文明方面,有落后的地方,也有先进的地方。比如说西方的人文主义所提出来的理性、法治、人权、民主,这些都是先进的,我们应该很好地接纳。但另一方面,中国的重视家庭、重视伦理道德,讲天下一家、和而不同,这些思想虽然西方文化里也有,但是中国文化里特别突出。而在西方很长一段时间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强权哲学和斗争哲学,这个指导思想现在看起来没有出路,只能引起更大的冲突,甚至战争,人类是很危险的。中国文化强调仁者爱人,强调和为贵,强调天人一体,人和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这是一个贵和的哲学,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当代性,甚至是未来性。今后的世界要走向和平与发展,离不开这种资源。  还有一种是无所谓先进和落后,我是指在中国文化里边文学艺术这些方面,比如书法、绘画、音乐、美术、建筑艺术。这些方面有永久的魅力,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互相学习,不存在先进、落后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我们做具体的分析,并不是中国文化里边全都是落后的。  第二点,中国近代为什么落后?有一部分人把它完全归罪于国学,或者归罪于传统文化,我认为这是不公道的。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它的积累太深厚了,它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发展进一步转化成工业文明,这是西方近代先进的一个根本的基础。  第二个原因,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不断地扼杀社会改革,使得社会改革没有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过程。  另外,我也不否认国学本身在走到近代以后应该有所转型,这里也确实有一批学者在做努力。但是我感觉这些人还不足以成为主流,来改变国学一个比较陈旧的形态,所以它也应该负一部分责任。为了适应中国现代的发展,国学一定要很好地加以重新解释、加以创造性的转化,才能够适应这个时代。只有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国学,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才能发挥它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谢谢牟先生。干老师、杨老师,我浏览了二位的博客文章,看到两位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观点:国学是一个动词。我觉得很新鲜,我和网友们都想知道你们文章背后有什么样的思考。请两位老师发表意见。  干春松:对于现在从国学这个问题上可以反思两个态度。哪两个态度?第一,对传统的态度。一些读者、网友,对传统有种种负面的评论。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正常的反应,就是已经积累了一百年负面的评价,使得现在很多人在这样一种负面的评价里面接受了对传统的种种看法。  第二个对待国学的态度,我和杨立华都用“动词”的概念。刚才两位老先生都说到,国学当然一方面是古代一些典籍,汤先生就主持一个很大的“儒藏”的项目,就是系统地整理古代儒学典籍的工作。我自己在人大也整理越南古代儒学典籍,这些工作要做,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看汤先生的计划里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也应该是日积月累的工作。但是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应该有一个反思,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国学。很多人讨论国学的时候,一讨论就是古代的典籍,但是现代人应该怎么对待国学,应该有一个反思。  汤先生也讲了西方文化冲击的问题,中国国内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刚开始都以为从西方搬一些东西过来,搬一些制度过来就可以,但事实证明不行。现在到了我们反省的时候了,为什么不行?一百年里我们该学的都学了,该制定的法律也制定了(当然还不完善),但为什么有法不依?  我昨天看到一个人写了一篇文章,一个没有文化信心的国家是建立不起一个真正大国的心态,也建立不起一种民族复兴的基础的。国学概念反思一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一个文化的信心。以前佛教进来的时候,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文化的信心,我们合理地把它融合到中国文化中间。我们现在就是要建立这样一个信心,而不能因为有了近代短暂的失败,就判断中国文化已经不行了。反过来说,我们现代的中国人要做什么事情呢?就是要以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价值观,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这个回应的过程我用了另外一个词,叫建构性的过程。我们只是把孔子和孟子的话背下来,当然能背下来已经很不错了,那还只是做了国学第一步的工作。就像一代一代的儒生,朱熹包括近现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反思的是现在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发展,有没有拿出能够反映中国价值观,能够反映民心、民意,对当下中国的文化提出解决方案的这样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能仅仅靠从西方搬一点东西来就行。  牟钟鉴:实际上是一个重构过程。  干春松:目前讲的重构实际上就是发展。很多人一提国学是什么,脑子里还是那些东西。前两年谈话的时候我用了黑格尔经常用的一个比喻,国学在孔子、老子那里是一个源头,不断有支流进来,才变成一个大河。只有像我们这样一些国学家,包括国学研究者和别的研究者不断往中国文化这条河里注入有生命、有活力的东西,这条河才会水量越来越多,否则就干涸了。  主持人:请杨老师谈一谈。  杨立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国学用动词,意思是我们不要关注国学是什么的问题,不要把国学当成现成在手,可以拿在手里观看、关照的东西,而要关注的是国学将是什么,这是我用动词的第一个意思。  比如举一个例子,汤先生是我的老师,汤先生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当然有很多知识的传授、人格的感染,但首先非常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独立精神的培养。从我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背离了汤先生的独立思考、独立精神,我就是辱没了师门。恰恰是后代在赋予前辈以新的意义,前辈和后辈之间不是一个继承的关系,而是不断赋予的关系。所有关注点是国学家是什么,我们怎么样发扬国学这个问题,要用我们的努力去赋予国学以新的意义,用我们的光耀去重新揭示出我们古代伟大灵魂所具有的那些光耀。  还有一层意思,古往今来每一代人都活在现代,没有一个人说只活在古代,只有我们这一两百年的人凸现“现代”这个词,对“现代”这个词的凸现,恰恰告诉我们这个时代是独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里,我们生活在最好的一个时代里,这个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所没有的,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斩断所有跟历史的传承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像汤先生讲的,基本的问题没有变,人类最基本的处境变了吗?生老病死变了吗?人性的问题变了吗?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怎么能说我们是一个全新的人类?甚至是新人类或者是新新人类,跟古代的东西没有关系?这是一种自我的错觉,甚至是一种自我的幻想,这是我要强调的第二点。  第三点,动词我更强调的是国学应该是而且正在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它是一种动力,它是一种改变我们当下生活的一种动力。它要重塑国族的身份认证。今天有多少人知道如何表达我们自己?如何表达我们作为中国人?怎么重塑自己的国族认同?因此,国学将承担一个责任,就是重新塑造中国人的精神。  从我个人角度讲,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是越来越生活在自己感觉的世界里,麦当劳的广告词最有代表性:我就喜欢。一切是与非、好与坏的标准都是在于我的感觉,自我感觉就是自我简单的复制,自我简单的复制意味着自我的萎缩和塌陷。国学将是展现自我成长的力量。  主持人:编导给我的时间快到了,今天各位讲得都非常好,再次感谢大家牺牲宝贵的研究时间来这里跟网友交流,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