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真的通货膨胀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7:53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对通货膨胀的议论如潮水般地涌进大脑,但若看着数据仔细想想,不禁心生疑窦——“我们真的通货膨胀了吗”?对于通货膨胀,经济学理论给出的经典定义认为它是一种价格持续上涨的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说它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这里面就隐含了两个要素,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二来它并非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上涨,而是持续的、不可逆转的上涨态势。传统上,中国习惯用CPI来近似衡量通货膨胀程度。CPI所统计的范畴包括居民在食品、衣着、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支出。
然而,作为现今居民消费大项的教育、医疗支出在这个篮子中的配比如何,原有的统计权重在现有的消费结构下是否得到了及时的更改?这些问题都不得而知。还有一点,CPI并不包括居民的购房支出。这多少让以它为通货膨胀标尺的人感到遗憾。
购房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确不应该算到消费的价格指数中,否则就违反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规则。但投资和消费都是最终消费的组成,投资和消费的综合价格变化,才能真正反映一般的价格变化,所以仅看CPI无疑会扭曲我们的判断。
倘若我们把购房支出纳入其中,所得的结果便会有所不同。以最近《中国统计年鉴2005》的资料来看,2004年商品房销售总额为10375.7亿元,这代表了居民购房的支出。其时城镇人口为54283万人,城镇平均每人消费支出为7182.10元。
假设商品房全部为城镇人口购买,那么商品销售总额同城镇人口总消费支出之比为0.79:0.21。2006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而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以上述两个指数代替居民消费和购房支出的价格上涨水平,同时假设商品销售总额同城镇人口总消费支出在2006年仍维持2004年的水平,那么加入购房支出后的总价格水平同比加权指数为2.2%。
如果以2006年1-5月份的工业品出厂同比价格上涨幅度(3.4%),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一种替代,那么全社会一般价格水平的增长应在2.2%-3.4%之间(暂不考虑中间产品的影响)。
另一方面,就1-6月的数据来看,不管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都存在着持续上升的趋势。如果这种趋势在今后继续延续,我们才可以将现有的物价上涨归为通货膨胀现象。
假如一般物价水平还是保持在2.2%和3.4%以内,这种持续的增长也只能归为爬行的通货膨胀。除非整体经济对通货膨胀已产生了强烈的预期,这种物价水平的上升并不能定义为严格的通货膨胀,也不会对经济产生过多危害。在没有最新的数据以前,作出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经济的确在增长这一客观事实。2006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3%,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4%。它们增长的速度都快于GDP的增长。结论只有一个,原有的存货正在被快速消耗,经济整体在全力增长。
即便是增长,这种增长中也存在隐忧。2006年1-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中新增固定资产同比增长达到39.7%,累计占到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的49.5%。而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份额加总才有41.5%。
1-5月地方投资项目占到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9.3%,并依旧以同比31.3%的速度在增长。这表明主要在地方政府的带动下,大规模的建设还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既包括世界经济增长加速的影响,也归因于“十一五”发展提速的作用。
但应该看到,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痼疾依旧存在。总之,下一阶段是否会真的出现通货膨胀,以及还会出台哪些紧缩措施,还应继续关注前期货币紧缩的滞后效应。(作者:汪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