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外国小留学生温情不足 接待家庭不合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09:28
当16岁的杰西卡•赵(Jessica Cho)2005年以交换学生的身份从韩国飘扬过海到美国求学时,她却发现自己参加的美国文化交流项目——美国联合学生协会(USA United Students Association)根本就没有给她安排好接待家庭。她只得和12名有共同遭遇的小留学生们一起在达拉斯的一家旅馆呆着,等待美国联合学生协会为他们找到接受家庭。按她自己的话说,“当时的生活毫无希望,每天都在等待一个关于接待家庭的电话。”而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31天。
另一位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患有哮喘的他却被美国的文化交流组织安排到一个养了5只猫、2只狗的美国家庭寄住。这个孩子呼吸困难,只好躲到壁橱里。而当他向接待方抱怨时,那里的工作人员却说他小题大做,还威胁说,如果他不听话,就马上把他送回中国去。
“这样的做法是绝对让人无法接受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外国交换学生安全委员会”(Committee for Safety of Foreign Exchange Students)的主任丹妮尔•格瑞扎尔瓦(Danielle Grijalva)说,“问题的关键是美国的文化交流行业。它们中有些机构根本不遵守美国国务院的规定,为了赚钱而置留学生的权益于不顾。美国国务院则没有足够的法令来规范惩罚这些违法行为。”
相反,来自美国学生文化交流机构的声音却不一样。“从美国国务院到独立的民间机构国际交换教育标准委员会(The Council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ravel,或者CSIET),都对接待保护外国学生的权益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有些美国媒体对于这些小留学生遭到不良待遇的问题进行了报道,但是所报道的严重程度并没有得到CSIET的证实,”美国加州依恩泰科斯文化交流项目(Intrax Culture Exchange)副总裁克雷格•布朗(Craig Brown)说。
有法不依?
出于“让世界认识美国,把美国带向世界”的愿望,美国在二战后启动了J-1签证文化交换项目。1961年,国会进一步通过了“文化教育相互交流法案”(Mutual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Act)。在这面国际交流的神圣旗帜下,美国涌现出1450个文化教育交换项目,其中有130家团体拥有发放J-1签证的能力。这些组织每年将27.5万名十几岁的学生带到美国留学,让孩子们成为美国和世界接触的“小使者”。美国人相信,有了这段旅美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孩子们成人后定会为促进祖国和美国之间的交流尽一份心力。
然而,一些小留学生并没有对美国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格瑞扎尔瓦向《华盛顿观察》周刊介绍说,有些组织为了省钱省事,大量接受外国学生,却无法及时为他们找到合适的美国家庭入住。有些甚至在学生们抵达的前两个星期,快刀斩乱麻似地找到110个接待家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是,这些小留学生们无法知道他们要入住的美国家庭是什么样子的。问题由此而生:学生们可能和任何人住在一起。有些学生可能在这户人家的地下室睡睡袋,也可能睡在车库的台球桌上,或是和这家的孩子挤一张床。虽然国务院规定小留学生们要就读有信誉认同的公立学校,但还是有一些孩子被安排到没有校园的私立学校注册,其中的一些学校也缺乏信誉。
“如此草率而不负责任的行事方法,如何能照顾我远道而来的小使者?”格瑞扎尔瓦责问道。
格瑞扎尔瓦进一步指出,国务院规定所有的小留学生们应该有一个旅美“身份证”,上面注明国务院的联络方式,包括电话号码、该学生在美国的居住地和电话信息等。国务院明确要求这一卡片要在国际学生到达美国之前,或是刚刚抵达美国境内时得到,但是一些交流组织并没有将这些信息告诉孩子们。因为一旦有了问题,接待方不愿意被曝光或是遭到投诉。
布朗在接受采访时,提供了另外一派意见:美国有足够的法律保护外国学生的利益。这些学生交流项目从二战以后就开始了,高中生交流只是众多项目中的一种。它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壮大起来。不仅仅是外国的学生走进来,美国的学生也在走出国门。布朗就职的文化交流组织就是一家专门为外国学生提供留美机会的机构。
“我不敢说其它的交流组织是如何操作的,但是我们对每一个接待家庭都进行犯罪背景调查。通常,这些美国家庭都是自己志愿来接待小留学生,我们要求他们有三封推荐信,还会上门走访,从当地社区的学校了解这些家庭的背景。”布朗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对于我们接待的每一个外国学生,我们都会为他们提供紧急情况下联络的电话号码。通常他们有了事情会直接找我们,我们在每个学生居住的附近都有联络人可以帮助他们。
在每年大批的小留学生案例中,出问题和不愉快的毕竟是少数,如美国联合学生协会这些不负责任的机构也并不常见。让格瑞扎尔瓦最担心的是,一旦接收这些学生的文化交换机构不照章办事,国务院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
“国务院相关文件的细则中,从来没有提及,如果这些交流组织违规操作,或是损害了外国学生的利益,美国政府要如何惩罚,也没有任何处罚金额的规定,”格瑞扎尔瓦说。
为国务院和家长敲警钟
当2005年4月一起外国学生投诉案被送到美国国务院后,官员们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他们一查记录,却发现档案中只有5起学生投诉案。但截至2006月6月,此类投诉案已经增加到100起,按格瑞扎尔瓦的话说,过去有很多的投诉案都被掩盖了,没有机会报到国务院来。
“美国国务院应该发布更多而具体的规范,保障这些小留学生的权利,如果负责接待他们的交流组织从中偷懒、违规,应该予以罚款,”格瑞扎尔倡议说。
鉴于文化交流组织的少数违法案例,美国国务院在2006年4月发布的修正规范要求对所有接待外国学生的美国家庭做背景调查,而所有这些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必须通过犯罪记录调查。一旦发生任何性骚扰行为,要立刻向美国国务院和地方法律机构呈报。这是美国国务院50年来第一次要求对所有接待小留学生们的美国家庭和组织成员进行犯罪记录调查。
一些交流项目辩解说,他们不对接待家庭进行背景调查,是因为花费太高。另外一些组织说,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去做。有些甚至质疑这一程序的有效性。
“做这种外国学生的交流项目在美国是每年几百万美元的生意。虽然国务院规定这些文化交流组织在接受学生时,收费不能超过5,500~6,500美元。但是一名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说,他付了22,500美元,才得到这个留学美国的机会,”格瑞扎尔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许多交流组织虽然将其预算的60%~70%花在项目服务上,但这些组织都是非赢利组织,本应该花掉70%以上的钱用于这些学生交换项目。
布朗的组织似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布朗称自己的组织每年都要接受2千多名学生,其中也有不少中国学生。这些孩子来自世界各地,很多都是拿到了美国政府的奖学金,因此不需要付什么钱。
“我们为他们联系当地经过信誉确认的公立学校,保证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布朗说。他还特意强调了自己对中国学生的喜爱:“他们非常刻苦,和接待家庭也能相处融洽。”
无论是做得好的,还是不好的学生交流组织,国务院更完善的管制法案对他们都将是一种震慑,同时,也是对外国“小使者”们最好的保护。
格瑞扎尔提醒中国父母说,交换学生项目中暴露出的任何问题也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注意。当他们决定送孩子到美国留学时,不要被交换组织的金色公章和漂亮的宣传册蒙蔽。他们必须在临行前确认,自己的孩子已经被一所正规的美国高中接受,同时,要和美国境内的接待家庭取得联系。
“在抵美留学的各种案例中,无论是父母急切希望孩子到美国提高英语能力,还是孩子自己想出国留学央求父母,做家长的都要留心美国学生交流项目的可能问题,警惕为好,”格瑞扎尔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