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公务员的“孤独”和“不安”(南京晨报 2006-7-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4:51
南京晨报:众说纷纭公务员的“孤独”和“不安”

2006年07月18日10:26
记者日前从杭州市七医院获悉,该院共调查了94名公务员,其中男性72人,女性22人,平均年龄39.53岁。在接受调查的公务员中,有心理问题的占近17%。调查发现,公务员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体强烈。“唯唯诺诺,兢兢业业”,这是一名普通公务员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并得到了很多公务员的认同。(7月17日《杭州日报》)
拜托,搞调查要多点专业精神
堂堂“课题”咋能是个只调查了94人的结论?72男,22女,有心理问题的占近17%,然后就把公务员“代表”了,得出一个公务员孤独感最强的结论,多少草率了点吧?
要是把同日的另一份调查作“调料”,相佐而看,这个结论就更有意思了。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合作进行了一项调查(4652人参加),结果显示,90.5%的人出现过职业危机。
这是怎样一个庞大的比例?在这样的竞争大、超负荷工作等压力之下,孤独感最起码也要比17%的孤独群体庞大吧?如此一对比,公务员群体的孤独感岂不是最小?
近年来,数据调查越来越多,但拜托,搞调查要多点专业精神,搞扎实全面些,老拿如此片面的调查草率得出如此笑人的结论,只会自打嘴巴,终是要贻笑大方的。94人的调查就能得出个公务员心理压力大的结论,赶明儿俺自问自答,觉得日子挺幸福,是否就能得出一个“中国百姓幸福度100%”的结论?吴梅花
谁来调查过农民的孤独感
说孤独和压力,谁都会有。特别是中国在人均GDP一千美元的社会转型期的端口上,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确定和不确定的因素也日渐增多。作为中国公民,于此“端口”劳作和生存,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产业工人以及田间里躬耕的农民,他们面对的社会物质和意识领域里的压力和孤独感的确是日趋强烈的。
在精英人士正在满含深情地为公务员的身心健康作着调查和热心关怀时,甚至建议他们也像美国人一样, 左手拉着律师,右手拉着心理医生 之际,中国大多数农民以及城市贫困户的生存窘迫现状是无法屏蔽的。这些急需社会关爱的处在孤独边缘的公民,还在为基本的生计焦头烂额着。
别说让他们 左手拉着律师,左手拉着心理医生 ,就是能让他们左手牵着孩子顺利跨进校门,右手能扛回一袋低于100元的化肥,都是他们最贴心的关怀。在这种日积月累的孤独中,所有积蓄还抵抗不过一次生病住院。
是到了该彻底关注农民的孤独感和危机感的时候了!周明华
是“孤独症”还是“机关病”
如今,公务员是人们争抢的“铁饭碗”,无论是从待遇还是地位上审视,他们都要高出一般人,因此,其总体压力则是低于一般人。试问,地位高而压力低的人,其孤独感又怎么能“比一般群体强烈”呢?
报道从专家研究报告中选取了一些个例,单从这几个典型个例来看,就可窥见一斑。这几个例子除了一个是说因“无人倾诉”而孤独,其余几个全都是机关中“衙门作风”“官本位”意识的反映:一是说一旦“遇到领导不满意”,“心里就惴惴不安”,“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二是说对部门领导工作方法和处事态度看不惯,担心领导找机会给“小鞋”穿;三是说一名普通公务员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是“唯唯诺诺”,并得到很多公务员的认同;四是一些公务员说,由于担心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工作时经常处于“心理恐慌”状态,看领导的脸色度日。这几个案例活脱脱勾画出机关中那种“等级森严,界限分明,缺少团队意识,缺乏平等协作”等机关病。孙正龙
公务员的孤独感从何而来
当前,社会上对于公共事务部门的评价有走低的趋势。比如官僚主义,但腐败和不公也为人们所痛恨,除此,政绩化、功利主义、冷漠作风、单位主义都在异化和削弱公共服务的质量,在招致社会的不满和批评之外,公务人员自身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安感。
究其原因,追求私利乃是公务员精神不快乐的根源之一。公务员之要义在于为公,一旦公务员把追逐私利作为理想,无疑是放弃了最大的职业快感。当然,在激烈的竞争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下,公务员往往难以选择。但过于关注个人利益,缺乏公共精神,以及因缺乏公共意识而不具备公共事务的能力,使得犬儒化生存在公务职场得以盛行。而一个蝇营狗苟,缺乏公共忧患的服务群体,是既难得到民意支持,也无法愉悦自身的。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其竞争力和支持力不是更强,而是更弱了,由此更加会滋生群体性的心理压力。
把根须深深植入社会的土壤,从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中,才可能获得快乐,才可能消除“孤独感”和“不安感”。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