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买梳子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55:04
  
  有个朋友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面对众多的应聘者,这家公司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此题一出,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木梳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没过一会儿,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3个应聘者:小伊、小石和小钱。这家公司以10天为限,让他们3人到寺庙推销。10日期满后,小伊卖出了1把梳子,小石卖出了10把梳子,小钱却卖出了1000把,并开拓了今后的营销市场。小伊在推销梳子不着的路上,看到一个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地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终于推销了惟一的一把木梳;小石到寺庙推销木梳,看到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便建议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使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便买了10把木梳,一个寺庙一把;小钱到一个深山宝刹,看到朝圣者如云,他便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3个字,然后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并希望小钱今后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类型的施主和香客。
  
  这个故事是否是人为杜撰的并非重要,只是这个故事向人们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不能为的地方也许有大作为。面对木梳推销给和尚的这个难题,许多应聘者拂袖而去,拂袖而去的原因是他们的经营思维太直线了,无法超越传统观念上的思维定势。在具体的推销实践中,业绩最差的小伊仅仅走出传统思维定势的一步;业绩平平的小石虽然推销了10把木梳,但他业绩将永远地停留在这个水平;业绩不凡的小钱不仅成功地推出了1000把木梳,还为今后的木梳大量的销售创建了无限的商机,如其说小钱找到了卖点,不如说是小钱经营中的逆向思维起了关键作用。传统上的和尚是不会用木梳的,纵然是用也不会用得太多。但寺庙里却有着木梳销售的潜在市场,找到了这个潜在市场也就是敲开了木梳畅销的大门。木梳销售是这样,其它商品营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