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也是一种砝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24:10
健康也是一种砝码(2007-06-20 22:52:55)   分类:老梁的牢骚话  

这段时间关注度极高的男排运动员汤淼和女子体操运动员王燕的受伤事件,又引发了体育成绩和健康孰轻孰重的争论,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08奥运的大背景下,这个矛盾变得集中而又突出了。准备参加奥运会的各支运动队在成绩的压力下,有不少运动员的伤病有复发和加重的趋势,像女子网球的郑洁,她自己认为“脚伤再不治,就要坏掉了”,而教练组则认为不需要手术,倘若因此耽误了奥运选拔赛的积分,则是郑洁个人的“意志品质”问题,这个结论听起来,多少和“以人为本”有那么点距离。

对于有冲顶实力的运动员来说,健康和金牌哪个更重要是个非常难的选择,奥运效应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是吃青春饭的运动员难以抵抗的诱惑,在巨大的荣誉和丰厚的物质利益面前,健康有时侯会成为一种砝码,在中国体育界流传甚广的励志格言“人生能有几回搏”,这个“搏”字就包含着一些随时准备牺牲的代价,而健康,肯定是这些代价之一。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健康的可贵,可是当某些致命的诱惑来临时,常常在自觉不自觉间把健康甚至生命都送上了天平。

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最大的不同,便是透支健康的方式。NBA和五大联赛的球员,只要是身体觉得不舒服,无论是本人、队医还是教练,都不希望运动员上场比赛,他们知道健康是赚钱的本钱,绝不可能为一场比赛影响职业生涯,但竞技体育就不同了,像奥运会、世锦赛是竞技体育为数不多的高端舞台,有的项目甚至是四年等一回,所以在这个时候不惜以健康为代价赌上一把,是运动员可以抓住的为数不多的机会。叶乔波为冲击冬奥会金牌,付出了摘掉半月板的代价;而李小双则在亚特兰大冒着很大的风险使用三周半跳,他们都把健康放到了天平上,不同的是一个没有成功,而另一个成功了。这还不是纯粹的个人算盘,运动员背后还有团队利益无所不在的挟制,他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牵动着许多人的利益,有时候运动员自己根本停不下来。这就是竞技体育里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不能单纯说是竞技体育的弊端,应该说是与时俱进的体育商业化带来的问题,还有运动项目自身的特性。在我看来,运动项目大致有三类,一种是可以全民参与的健身活动,另一种是因观赏性而促成的职业化项目,最后一种是在奥运会等大赛中为国争光的项目。有的三种可以兼容,像足球和篮球;有的商业价值巨大,像F1;有的没什么商业价值,却是全民健身的好项目,像乒乓球。这些都值得在未来好好发展,可是那种只能在奥运会上争光、四年等一回的项目,比如说举重、体操、柔道、跳水等,偏偏它们对运动员的健康威胁最大,将来还要不要以举国之力去发展?这应该是2008年之后中国体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去年刘翔有伤,足足在上海歇了三个月,虽然是遵从医嘱,但从“三从一大”的训练思维来看,算得上是“小病大养”,但之后刘翔就破了世界记录。看来健康即便是砝码,也要有一定的科学含量,科学发展观中极为重要的一条,便是可持续发展。只不过是年轻的刘翔有大把的机会,而更多运动员一生可能只有一次机会,也就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这段时间关注度极高的男排运动员汤淼和女子体操运动员王燕的受伤事件,又引发了体育成绩和健康孰轻孰重的争论,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08奥运的大背景下,这个矛盾变得集中而又突出了。准备参加奥运会的各支运动队在成绩的压力下,有不少运动员的伤病有复发和加重的趋势,像女子网球的郑洁,她自己认为“脚伤再不治,就要坏掉了”,而教练组则认为不需要手术,倘若因此耽误了奥运选拔赛的积分,则是郑洁个人的“意志品质”问题,这个结论听起来,多少和“以人为本”有那么点距离。

对于有冲顶实力的运动员来说,健康和金牌哪个更重要是个非常难的选择,奥运效应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是吃青春饭的运动员难以抵抗的诱惑,在巨大的荣誉和丰厚的物质利益面前,健康有时侯会成为一种砝码,在中国体育界流传甚广的励志格言“人生能有几回搏”,这个“搏”字就包含着一些随时准备牺牲的代价,而健康,肯定是这些代价之一。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健康的可贵,可是当某些致命的诱惑来临时,常常在自觉不自觉间把健康甚至生命都送上了天平。

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最大的不同,便是透支健康的方式。NBA和五大联赛的球员,只要是身体觉得不舒服,无论是本人、队医还是教练,都不希望运动员上场比赛,他们知道健康是赚钱的本钱,绝不可能为一场比赛影响职业生涯,但竞技体育就不同了,像奥运会、世锦赛是竞技体育为数不多的高端舞台,有的项目甚至是四年等一回,所以在这个时候不惜以健康为代价赌上一把,是运动员可以抓住的为数不多的机会。叶乔波为冲击冬奥会金牌,付出了摘掉半月板的代价;而李小双则在亚特兰大冒着很大的风险使用三周半跳,他们都把健康放到了天平上,不同的是一个没有成功,而另一个成功了。这还不是纯粹的个人算盘,运动员背后还有团队利益无所不在的挟制,他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牵动着许多人的利益,有时候运动员自己根本停不下来。这就是竞技体育里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不能单纯说是竞技体育的弊端,应该说是与时俱进的体育商业化带来的问题,还有运动项目自身的特性。在我看来,运动项目大致有三类,一种是可以全民参与的健身活动,另一种是因观赏性而促成的职业化项目,最后一种是在奥运会等大赛中为国争光的项目。有的三种可以兼容,像足球和篮球;有的商业价值巨大,像F1;有的没什么商业价值,却是全民健身的好项目,像乒乓球。这些都值得在未来好好发展,可是那种只能在奥运会上争光、四年等一回的项目,比如说举重、体操、柔道、跳水等,偏偏它们对运动员的健康威胁最大,将来还要不要以举国之力去发展?这应该是2008年之后中国体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去年刘翔有伤,足足在上海歇了三个月,虽然是遵从医嘱,但从“三从一大”的训练思维来看,算得上是“小病大养”,但之后刘翔就破了世界记录。看来健康即便是砝码,也要有一定的科学含量,科学发展观中极为重要的一条,便是可持续发展。只不过是年轻的刘翔有大把的机会,而更多运动员一生可能只有一次机会,也就顾不了那么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