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得 见 的 地 平 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00:35
看 得 见 的 地 平 线(2006-09-13 10:52:13)   分类:老梁的牢骚话

看 得 见 的 地 平 线

这两年,温吞水一样的乒超最令人振奋的是蔡振华的一句话:要把乒超打造成乒乓球的NBA。说这话的老蔡已出任体育总局的局长助理,分管乒羽中心。

迄今为止,NBA是世界上搞得最成功的商业联赛,中国其它运动项目的联赛诸如足球中超、篮球CBA,虽说差距甚远,但莫不以NBA为发展之偶像。说到影响力,乒乓球远远及不上足球和篮球,但蔡振华却先于足球和篮球联赛的管理者喊出“打造乒乓球的NBA”这一口号,其底气源于中国乒乓球独步天下的资源优势。NBA能成为最好的篮球联赛,一个重要的起点是美国篮球的水平最高。毫无疑问,中国乒乓球运动的高水平是乒超前行的坚实基础。问题是,NBA引起其它联赛竞相效仿的并不是它的运动基础,而是投资者、管理者和消费者三者之间顺畅的良性循环。在这方面,中国的职业联赛先天不足。我们的投资者既有国有资本、又有民营资本,肩膀不齐,标准不一,投资目的也不一样;消费者能力有限,还很难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管理者,NBA的管理者直接受雇于投资者,他们的利益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而我们的管理者是官方,更多的时候是完全凌驾在投资者之上的,而且在目标上常常与投资者相左,这是我们联赛迟迟难以做到完全职业化的重要障碍。行政干预过多、忽视市场运作规律,像欧盟从自身的标准出发,一直不肯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实从我们的准职业化联赛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投资者、管理者、消费者,用大家熟悉的词语就是商、官、民。先说商,中国联赛的投资商成分非常复杂,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中,投资目的各不相同:有追求政绩的、有籍此向地方政府要优惠政策的、有纯粹为了广告效应的,还有从兴趣出发的“热血资本”,最不正常的是,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可是中国的投资商完全想从联赛本身赚钱的寥寥无几,这是基于对中国联赛发展环境的清醒认识。这种投资目的的不一致,极大妨碍了联赛的整体运营,以乒超为例,能左右联赛的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国有资产,像山东鲁能,本身既是联赛的投资者,也是联赛的冠名权拥有者,在乒超整体实力比较孱弱的情况下,它不可能不左右乒协的意见。去年联赛,两个天价运动员马琳和王皓,花大价钱买入他们的恰恰是两家国有投资商:山东电力集团和陕西电力集团,两家俱乐部在一定层面上得到乒协的照顾是顺理成章的事。相比之下,一些中小俱乐部人微言轻,只能随波逐流。俗话说,肩膀齐是弟兄,只有投资商在实力、地位和资产性质等方面大致处于同一层次时,联赛才有可能出现良性的、合理的竞争局面,这种竞争局面有赖于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而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占据了更多的话语权。NAB其实是三十家老板投资的联盟,他们有详细的规则来扼制投资者的越位和超常扩张,反观足球中超,山东鲁能以高出其它俱乐部数倍的投资打下了今年一支独秀的天下,民营资本像大连实德,投资却逐渐萎缩,重庆力帆的老板尹明善,又已经打起了退堂鼓,这些例证证明投资商的“花样繁多”,绝不是什么好事,个头差得太多,更容易带来各种祸患。如今的乒超,已有了这样的苗头。

再说“官”,这一点是中国联赛最具特色的地方。本来各种协会应该是由行业内部组织选举出的机构,但我们的协会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直接任命组成的,像乒协和乒羽中心,篮协与篮管中心,足协与足管中心,其实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他们是联赛的管理者,却可以完全凌驾于各家俱乐部之上,亦官亦商,非官非商,在行政管制和市场行为之间左右逢源。这还不是最大的负面作用,当联赛利益与国际大赛运动成绩有冲突的时候,官方无一例外地选择后者。最近,几大联赛都在缩短赛程、减少比赛场次,为国家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时间和方便,不管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一律一刀切,在我看来,联赛是运动水平之本,更是运动发展之本,有人提出 “一切为了08奥运”的口号,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是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的行为。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如果从长远利益出发,都不会做出这样的决断。关键问题在于眼前利益,我们的干部考核机制存在着这样的弊病:干部的任免基本是由上级来决定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能否在政绩上迎合上级、取悦上级,至于下面的长远发展,往往是后一任的事情。这就造成了很多人考虑问题只局限到了2008年奥运会,08年以后联赛怎么办?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至于豪赌奥运的结果,我们的习惯是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为奥运会牺牲了联赛,即使国家队成绩不好,也说明你是有作为的。如果你按兵不动,一旦国家队成绩下降,那管理者将罪莫大焉。在这一点上,乒超也未能免俗。NBA式的繁荣,恐怕只能寄希望于2008之后了,但谁又能料得到会不会还有一个“一切为了2012奥运”呢?

最后说说“民”,中国乒乓球和篮球、足球不一样,市场化程度不高,万众瞩目的高端资源基本上集中在国家队而不是联赛,对球迷来说他们更关注乒乓球的国际比赛,如果我们的联赛搞得红红火火而国际比赛成绩下降,那绝大多数乒乓球迷会非常不满,这对体育管理者来说会形成很大的压力。NBA就不同了,美国队在世界大赛上接连铩羽而回,在美国国内引起的反响很小,美国人坚信自己的篮球是最好的,对国家队的成绩漠不关心,在他们眼中,NBA之外的篮球没什么观赏性。确实,美国篮球的整体水平还是要高出一筹的,而观赏性更是无与伦比,所以美国人是不会计较国际赛场的一时得失的。在这方面,中国乒乓球之于世界,恐怕优势更大,所以我们的民众和管理者是不是也需要有这样的气度胸襟呢?

NBA之于乒超,以眼下光景看,可望而不可即。但很多事情的突破,往往在于思维观念的更新。我希望NBA的精髓尽早地融入乒超之中,而不是像地平线,虽然看得见,但仅仅供眺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