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版的“大炼钢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1:36

前几天和在鞍钢工作的外甥通电话,得知他们工厂的情况很不景气,现在厂里的设备只能开工一半,再过一段时间可能要全部停产了。从鞍钢股份的中报来看,今年上半年亏损15.63亿元,创下公司有史以来最差业绩。外甥是我亲手送他去鞍钢的,2007年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的时候,他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很多,如首钢(曹妃甸新厂)、湘钢、衡钢等,但我支持他去鞍钢,因为鞍钢是央企,也是我国第二大钢铁企业,我认为这样的巨无霸,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作为央企也有比较完备的福利和保障。去厂里的头一年外甥是满心欢喜,没想到第二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真有点对不起外甥和我那乡下的姐姐。

   

亏损的并不止鞍钢一家,因为和钢铁企业业务往来密切,我们经常从各种渠道听到一些负面的消息,开工不足或停产啦,产品积压啦,工人发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七十工资啦。。。。。。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公布的中期报告来看,大部分企业亏损,少量微利的公司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靠的是非主营业务支撑。可以说从去年以来,钢铁行业结束了持续八年的高速发展而陷入整体困局,迎面而来的可能是长达数年在痛苦中煎熬的冰河世纪。

   

前几年中国钢铁行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房地产业的膨胀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以2007年为例,在全国钢材产量中,房地产业消耗占49%,钢铁产品直接出口占13%,钢铁下游产品(机械、汽车、家电等)带动钢材出口占16%,集装箱制造占2%,几项相加达80%之多,还有铁路、公路、造船等相关行业也需要大量钢材。为了满足急剧增长的钢材需求,21世纪以来,钢铁行业经历了8年飞速的发展,钢铁产量从2000年的1285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50048万吨,实际生产能力更是达到了6亿吨以上。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比排行第二至第八的国家产量的总和还要多,被人们称为21世纪版的“大炼钢铁”。在此期间,钢铁行业投入巨大,按吨钢平均投资5000元计算,这几年中国钢铁行业总投资达2.5万亿元以上,这些投资大部分用于购买外国设备,对扩大内需促进作用有限。

   

下面是我搜索到的一些企业近几年的部分投资情况:

   

首钢曹妃甸一期工程                 677.3亿元

宝钢三期工程                       623.4亿元

广西防城港(武钢、柳钢)           686亿元

鞍钢营口钢厂                       226亿元

马钢新区                           250亿元

攀钢钒钛                           210亿元

湖南华菱(湘钢、涟钢、衡钢)       350亿元

宁波钢铁                           170亿元

。。。。。。

   

和高校扩招大兴土木相似,为了扩大产能,几乎每一家钢铁企业都是负债累累。在这些钢铁企业的投资扩建的项目中,只有少数已经产生了可观的效益,如宝钢的三期工程,大部分则刚刚投产或仍然处于建设之中。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房地产业虽然住房价格仍然高高在上,但是开工和成交量萎缩,严重影响了钢铁的需求,而对外贸易急速下降,对钢铁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很多钢铁企业的情况是,举债数百亿买来的一大堆设备,刚刚启用甚至尚未开封就处于闲置状态,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不说,银行的巨额贷款和利息怎么偿还?

   

   

“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是因为当时对钢铁需求的急迫,而21世纪的大炼钢铁,完全是因为市场经济下的利益的驱动。实际上,自2003年开始,国家便陆续出台措施,限制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然而越限制越多。本来嘛,钢铁行情好、需求旺,有钱谁不想赚,虽说是国有企业,毕竟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宝钢因为产量大设备新大赚了一把,首钢鞍钢武钢怎甘落后,其他的钢铁厂紧紧跟随。全国各地蜂拥而上,几十万吨的变成几百万吨,几百万吨的变成上千万、几千万吨,钢铁行业产能急剧膨胀,问题当然亦随之而来。  

   

首先,推动了铁矿石需求猛增和价格上涨。中国实在是不太适合大炼钢铁的国家,作为钢铁生产最重要的原料铁矿石,国内产量少、品位低,冶炼成本高,因此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按照“凡是中国要买的就涨价,凡是中国要卖的就跌价”的原理,铁矿石价格焉有不涨之理,要得越多,涨得越快,人家说什么价就是什么价,几乎没有谈判的余地。2000年每吨精矿到岸价格约为200元,2007年就达到了800多元,甚至千元以上。每炼一吨钢差不多需要两吨铁矿石,炼钢成本急剧提高,效益显著下降。如果我们每年从国外进口5亿吨铁矿石的话,就要为供应国增加3000亿元收入。拼命提高生产能力,本来想大赚一笔,结果利润全部落入了国外铁矿石巨头的腰包。一个力拓案,给我国造成的损失就达7000亿,我们还能有多少利润?  

   

其次,加剧了行业之间的竞争并影响社会的稳定。由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部分企业生存困难。钢铁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大,职工人数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十几万,哪一家企业出了问题,在当地来说都是了不得的大事。以鞍钢为例,鞍钢职工十五六万人,但鞍山市一百多万人口大部分都围绕着鞍钢转,如果鞍钢出了问题,对于鞍山市来说,就像天塌了一样。竞争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企业关停并转,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前不久发生的通钢事件,大家一定还记忆深刻。  

   

第三,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钢铁企业是排污大户,废水、废气、废渣一样都不会少。钢铁厂烟囱林立,冒黄烟的炼铁厂,冒白烟的焦化厂,冒黑烟的轧钢厂。源源不断的排放着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气体。钢铁生产过程中冷却水耗量多,焦炭冷却、铁渣、钢渣冷却、加热炉的冷却水管、高炉、转炉的冷却水套,不仅造成水污染,热污染也很严重。钢铁企业煤、气、电消耗量都很大,总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5%。我们天天喊“节能减排”,实际上却是在“耗能高排”。我们很多节能工作者, 为了节约百分之一、二的能源费尽了心机,可是产业结构问题不解决,一切节能减排的努力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四,提高老百姓生活的成本,造成通货膨胀。矿石涨价了,煤炭涨价了,水、电、气等等统统都涨价了,钢铁生产的成本上升,如果钢铁厂不想亏本必然提高钢材价格,这些增加的成本逐级向下游传递,最终还是要由老百姓来承受。21世纪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相当严重,尤其是住房价格的上涨,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然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很多,作为住房建设最重要的原料,钢材价格的上涨为房地产商提供了涨价的借口。  

   

第五,给国家金融带来巨大的风险。钢铁行业投入那么大,靠自有资金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必然大量向银行贷款。如果行业不景气,企业大幅亏损,钢铁企业拿什么来还账?银行敢逼债吗?造成严重社会问题银行负不起这个责。造成的坏帐最后恐怕还是得由国家买单,也就是由全国人民买单。国家出台四万亿拯救经济的措施,连直接受惠的钢铁行业都没看出什么起色,我看这四万亿大体会打水漂。我们还能拿出多少个四万亿?  

   

第六,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钢铁行业最基本的原材料掌握在别人手里,也就是说整个行业的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类似还有石化、电子、纺织、汽车、飞机制造等诸多行业,要么被人家掌控着原料,要么被人家掌控着关键技术和设备,如石油、电脑芯片和操作系统、发动机等等。如果发生最糟糕的情况,人家掐住你的脖子,切断原材料和关键设备及技术的供应,我国的经济立即崩溃。相关的东西一涨价,我国人民辛辛苦苦打工,利润却源源不断地流往国外。  

   

国家建设需要钢铁,钢铁太多也不见得是一桩好事。中国需要多少钢材?不妨从房地产业的需求粗略估算一下。14亿人,考虑商业、工业用房,每人50平方米的房屋,一共700亿平方米,平均35年使用寿命,每年建20亿平方米。每平方米房屋钢材耗量按30公斤计算,共需0.6亿吨,两倍即是1.2亿吨,乘个富余系数,并考虑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2亿吨足已。至于向国外出口,以牺牲国内的环境和国民的身体为代价造福世界的精神,我看可以休矣。  

   

钢铁行业尾大不掉,全是市场经济惹的祸。其实类似的情况何止发生在钢铁行业,当年的家电行业,前几年的手机行业、电脑行业,还有最近的风能、太阳能、多晶硅产业,哪一个不是在利益驱动下一窝蜂上马,哪一个的最后的结局不是肥了别人、害了自己?大部分倒了不说,留下来的也在苦苦挣扎。市场经济下由于重复建设造成的极度浪费,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小时候妈妈常常对我们讲: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好一世穷。一家需要计划,一国更需要计划,为什么如今的主流经济学家对“计划”二字深恶痛绝?莫不是想让我们国家永远的穷下去?其心可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