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事——穿东西交民巷 觅旧时金融街(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27:51

北京城事——穿东西交民巷 觅旧时金融街(下)
2007-7-11北京娱乐信报 www.stardaily.com.cn
本文PDF

如果说东交民巷是旧时外资银行的集中区,那西交民巷可以被认为是过去民族金融业的天下。本期我们继续带着您往西走,看看曾经著名的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保商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工银行、大清银行如今又变成了什么模样。
  
  天安门广场分隔开了东、西交民巷,也分隔开了旧时的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1905年,清政府在西交民巷成立了“户部银行”,后更名为大清银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银行。
  和东交民巷比起来,西交民巷显得比较短,路面也较窄。但就在西交民巷短短的东段,曾经汇聚过许多当时著名的银行,而这些名字的背后,也蕴含着许多民族金融资本的沧桑故事。
  
  西交民巷17号(1)



原大陆银行现为中国银行营业厅

西交民巷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巷东口的那座欧式建筑——大陆银行。大陆银行由谈荔孙1919年于天津创办,1924年,建成了如今的这栋大楼。谈曾留学日本,先后担任过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经理、北京分行经理,民国初年,大陆银行与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组成了雄霸一时的“北四行”。
  据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第八章记载,大陆银行的设计者是贝寿同。贝氏是江苏吴县人,1910年由江苏省官费留学德国,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至国人留学欧美,归国从事建筑业者,贝寿同实为之先驱。”贝寿同这个名字或许大家不够熟悉,但提起他的侄孙、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想必尽人皆知。贝氏一门的建筑家风自贝寿同始,而大陆银行正是贝寿同的代表作。
  据说,当时“大陆银行为了和外商银行竞争,在新楼的设计、施工中做了充分的准备。大楼设计和主体施工由国内著名的基泰建筑公司负责,地下库的安装由德商禅臣洋行技师和基泰公司工程师钱翼如共同指挥施工”。而基泰工程公司是近代中国建筑师开办的事务所中最负盛名的一所。
  如今这座楼是中国银行的一个营业厅,从高高的石阶上拾级而上,推开那扇尚保存完好的木制黄铜扶手玻璃门,若没有墙上闪亮的外汇牌价表的提醒,就仿佛时光倒流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高高的柜台,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窗户,楼梯上咯噔的鞋声,使人不禁产生错觉,一会儿亭亭而下的,会不会是赵四小姐?
  
  西交民巷17号(2)



原保商银行现为中国钱币博物馆

紧挨着大陆银行的,就是保商银行。北洋保商银行是一家中外合资的银行。1910年,德国人冯·巴贝与叶兰舫等中国商人合作,筹集白银4000万两,创办“北洋保商银行”,总行设在天津。该银行原为清理天津商人积欠洋商款项、维持天津华洋商务而设立,故名“保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冯·巴贝撤资归国,保商银行由此成为中国首家华人独资的私营银行。1920年改组为普通商业银行,“七七事变”后停业。保商银行初期在前门外打磨厂,后来迁到西交民巷并新建了这座三层银行大楼。
  如今这里是中国钱币博物馆,门口有古人制钱的铜雕。重新装修过的大楼基本很难再想见当日旧貌,只有厅内方正挺拔的立柱还昭示着一些曾经的影子。博物馆按原来的格局分为三层,分别介绍了钱币的制作工艺,以及世界和中国各个时期的各类钱币,看到当年的钱庄柜台被复制在博物馆中,不禁莞尔——用银行来展览钱币,倒是再合适不过。
  
  西交民巷17号(3)



原中央银行现为中国金融出版社

钱币博物馆再往西,看上去颇为老旧的中国金融出版社发行部,是曾经的中央银行。1928年民国政府建立中央银行,1931年中央银行在西交民巷30号设立北平办事处。中央银行大楼为自南而北的长形二层楼,入口做半圆外廊,檐外做女儿墙。
  去的那天不巧也锁着门,白色大门上方的精致鹰形雕饰尚保存完好,据说楼外窗户上的铁护栏还是当年的,没有换过。
  
  西交民巷22号
  按旧日地图,金城银行应该就在钱币博物馆的斜对面,但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回来后详细查了好久的资料才知道,原来西交民巷22号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所在地,就是金城银行所在地。但其代表性建筑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拆除了。
  金城银行成立于1917年,总经理是受过西方资本主义系统教育的周作民。总行起初设在天津,1918年在北京设立总经理处,职权自津移京。周作民长袖善舞,被称为银行界的“不倒翁”。在他的经营下,金城银行在开业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跃居华北地区与盐业银行齐名的大银行。
  全国解放后,周作民率先要求五家银行联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被选任公私合营银行副董事长,1955年因心脏病逝世。
  
  西交民巷50号
  从钱币博物馆出来后,往西走,路南有一座二层小楼,铁门上挂着门牌,西交民巷50号。小庭院内花木扶疏,墙上的爬山虎郁郁葱葱。门额上写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有意思的是,这幢小楼是一中一外两家银行的旧址。一个是中国农工银行,一个是法国农业银行。法国农业银行的历史,费了很多劲也没能查到——外资银行的资料保留下来的不多。而中国农工银行创立于1918年,原名大宛农工银行,1927年改组为中国农工银行,新中国成立后清理停业。
  从外观看,1922年建成的这幢两层洋楼保存得还不错。立面用花岗石装饰,大门入口处作柱廊,二楼有露台。据悉中国记协已经搬迁到两广路了,不知这座小楼作何归属。
  
  西交民巷27号
  1905年,我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在西交民巷27号院开办。1908年更名为大清银行。1912年,孙中山宣布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后来逐渐转化为以经营外汇业务为主的专业银行,并传承至今。
  1949年2月,北京和平解放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进驻这里,1951年农业银行成立,也在此办公。“文革”期间,大清银行旧址成为银行职工宿舍。1982年,这座兴建于1882年的百年洋楼被拆除。近些年又被改成工行储蓄所,如今储蓄所也已迁走,只剩那座大理石门楼,还遗留有当年的痕迹。
  实习生蔡一玛/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
  信报记者张成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