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祖国的完全统一的构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6:31

第十六专题 祖国的完全统一的构想

案例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创造性构想,首先是从探索解决台湾问题开始。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内政问题。为了谋求这一问题及早解决,早在50年代我党和政府就提了“第三次国共和合作”、“和平解决问题”的设想。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进一步提出“一纲四目”的政策。“一纲”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包括: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台湾领导人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部分,由中央拨付;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由于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们的这些积极主张和设想,未能付诸实践。

70年代初到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了《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1976年10月我国结束了长达年的“文化大革命”。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局势的缓和,为我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有利时机。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设想和主张。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具体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委员长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制”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要破坏它那个制度。关于“一国两制”的概念,正是从这时(第一次)开始正式使用的。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指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法解决。同年12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规定。这就为实现“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法律依据。1983年后,邓小平又多次对“一国两制”作了更具体深入的阐述,使这一科学的构想进一步具体化。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这样“一国两制”就成为一项具有法律效率的基本国策。

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根据宪法规定,设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一国两制”构想的进一步发展。

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日20日澳门回归,这样“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由理论变为现实。它们的回归,是中国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和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标志着“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获得圆满成功。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对于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资料来源:李世伟.《论“一国两制”的文化渊源与形成和发展》,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黄春英.《“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载《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请分析:

1.如何正确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战略意义?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各方面都容易接受的、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案例2: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港澳花开更加繁盛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全体港澳同胞共同努力下,香港、澳门不断谱写“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新的辉煌篇章。今天的香港、澳门,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稳定,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有能力把香港、澳门的事情办好,有能力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有能力把“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不断推进“一国两制”伟大事业胜利向前发展。

与时俱进“一国两制”成功实现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妥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确保了香港、澳门平稳过渡,实现了香港、澳门顺利交接,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践,“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香港、澳门发展的新形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把按照“一国两制”方针管理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确定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港澳事务,始终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维护和发展港澳同胞的根本利益作为处理涉港澳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坚定不移地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坚定不移地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

每当特别行政区遇到困难之时,中央政府总是在第一时间表达关切之情,伸出援助之手,成为特别行政区战胜困难的坚强后盾。香港遭逢非典疫情冲击之后,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支持香港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旅游,推出扩大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等。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香港各界顽强努力下,香港经济迅速克服困难、走出低谷,并呈现出20年来最好的发展势头。

中央政府高度关注澳门发展,全力支持澳门同内地加强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包括实施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开放内地部分地区居民个人赴澳门旅游、建立珠澳跨境工业区、促进粤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澳门发展注入了活力、拓宽了空间。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严格按照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坚定地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不干预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

近5年来,香港、澳门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继续得到认同和尊重,法律也维持基本不变,两个特别行政区全面行使基本法授予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居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成为生动现实。

背靠祖国港澳经济快速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尽管香港经济栉风沐雨,但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全体香港同胞共同努力下,香港经济迅速复苏并持续增长,财政收支提前实现平衡,就业形势明显改观,通货紧缩基本结束,股市持续上涨,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大幅回升,中产阶级的负资产问题趋于缓解。2004年—2006年,香港经济年均增长7%以上。2006年,香港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创纪录的27466美元。

今天的香港,楼市、股市、汇市畅旺,财税收入创新高,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的特色,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连续1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与此同时,澳门按照“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不断克服挑战,自我完善,也同样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本地区生产总值由回归前连续4年的负增长,迅速实现正增长,回归后前6年的年均实质增速超过11%;2006年,澳门本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143.6亿澳门元,实质增长率达16.6%;城市景观日新月异,处处流溢着生机和活力。

2006年2月,在《外国直接投资》杂志首次举办的“2005-2006年度亚洲最佳展望城市”评选活动中,澳门和韩国首尔同获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奖项。这一年,澳门在全国、全亚洲甚至全球的各类排行榜上均位居前列,客观地反映了澳门近年取得的成绩,以及外界对澳门发展前景的普遍看好。

过去5年,香港、澳门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提升。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已加入了200余项多边国际公约,与134个国家或地区互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女士,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成功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成为执掌联合国下属国际组织的第一个中国人。

澳门近几年来也成功举办了若干国际会议,展示了澳门承办大型国际会议的能力和潜力。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澳门的国际联系特别是同葡语国家和欧盟的联系进一步扩展,继续保持了其作为国际性城市的特色。

渐入佳境港澳明天更加美好

港澳同胞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进一步增强,广大港澳同胞以主人翁的姿态热爱祖国、关心港澳,呈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香港各界对前景充满自信和乐观。香港大学近期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对“一国两制”的信心等各个指标都创历史或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新高。其中,78%的市民对“一国两制”有信心,81%对香港前途有信心,89%对祖国前途有信心。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说:“国家的快速发展,给了香港很大的机会。未来5年,我很有信心,把香港带到另一个层次、更高的一个台阶!”

对于未来的发展道路,澳门也确定了清晰的思路:旅游业的传统模式,将加快演变为多种元素所组成的综合旅游模式,由此带动服务业发展,催生新的商机,推动新行业的出现和成熟,逐步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发展,站在发展新起点上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一定能在推进“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资料来源:张勇,李凯.光明日报,2007-09-28A3.)

请分析:

1.本案例“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有什么伟大意义?

2.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台湾问题?

案例3: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岛是我国美丽的宝岛,是镶嵌在祖国东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16世纪由于明朝政府疏于管理一度被荷兰殖民者所占。民族英雄郑成功不负重望,成功收复了台湾,使其重新成为中国的一个省,由清政府指派官吏进行管理。清朝末年,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台湾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二战结束后,根据美、苏、英、中四大国关于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秩序而达成一致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强占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正式由国民党政府收复,重新归入中国版图。然而仅过了四年,在内战中失败的国民党残余势力退踞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与祖国大陆隔海对峙,使台湾再一次与祖国大陆处在了隔绝的状态。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政府采纳了麦克阿瑟视台湾为“不沉航空母舰”的战略分析,认定台湾的战略地位对美国在东亚乃至全球对抗共产主义的冷战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利用两岸间的紧张局势,使台湾同大陆永久分离。为了给自己武装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开脱,不让国际社会形成“美国入侵别国领土与领海”的负面舆论,美国公然背弃《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原则,抛出曾在美国决策圈密谋以久的“台湾地位未定论”。为其军队入侵台湾海峡的侵略行径辩护。在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的关于台湾的声明中,强指台湾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后,就变成了一块无主的土地。由于没有任何条约言明日本已将台湾归还中国(对日和约仍未签订),所以要重新确定这块土地的归属。宣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由联合国考虑。”并公开宣布“已经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接着,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也进驻了台湾。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中美两国在战场上的兵戎相见使美国彻底撕下了其在台湾问题上的“遮羞布”,赤裸裸地从其冷战的全球战略出发,对台湾国民党当局开始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全力支持,与此同时,对中国采取全面遏制的政策。此后几十年中,这种政策成为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中坚不可摧的基础之一。

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这一安全防务条约确立了美国和台湾当局的军事同盟关系,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翌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台湾问题决议案,授权美国总统在认为必要时可以在台湾和台湾海峡使用武力。这样,不但美国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作法被长期化和固定化了,而且国民党政权也由此度过了政治孤立、经济困难的窘境,得以苟延残喘。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因而形成,台湾问题就这样产生并延续了下来。一言以毕之,是因为美国介入中国内战、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才产生了台湾问题。

(资料来源:刘阿明.《中国台湾问题化历史略述》,载《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请分析:

1.怎样正确、全面地理解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原则立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与按照“一国两制”的主针解决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问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早日实现。”你的看法呢?

案例4 :

台独”势力是如何出现和膨胀起来的

“台独”是谋求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台独”思潮及“台独”运动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意识及行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被日本霸占达50年之久。日本为了强化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从30年代开始在台湾推行了所谓的“皇民化运动”,强迫台湾同胞认同日本,改姓日本姓、改说日本话、改穿日本和服。有一小部分所谓“上等台湾人”因而被改造成了“台湾皇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台湾皇民”不愿意回归中国,有几个人与当时的驻台日军少壮派军官秘密组织了台独小团体,企图在台湾建立“第二个满洲国”,抗拒中国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台独”。

除日本外,“台独”的始作俑者还有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军方曾计划攻打台湾,登陆后成立军事临时政府,对台湾实行托管,但碍于与中国的同盟关系没有实施。但是,美国军方霸占台湾的野心不死,仍然暗中培训托管台湾的军政人员,物色他们的代理人。于是,具有“上等台湾人”身份,并且顶着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化工博士头衔的廖文毅被选中,派回台湾。廖文毅回台后,四处散播台湾应交由联合国托管的言论,炮制民意调查,制造“台湾人不愿意受中国管而愿受美国管”舆论,廖文毅还向美国特使魏德迈递交所谓“台湾人民的意见书”,主张台湾脱离中国,交联合国托管。

1947年2月,在国民党接收台湾后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其腐败残暴的统治就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爆发了“二二八”起义。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埋下了台湾同胞仇恨国民党的种子,也为“台独”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廖文毅在“二二八”起义后从台湾来到日本,联合一批逃到日本的“台湾皇民”,成立了“台湾民主独立党”,还拼凑了“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自任“大统领(总统)”。使用日本昭和纪年,“国旗”是一面加上月亮的日本太阳旗,开会讲日本语、唱日本歌,十足地体现了“台湾皇民”的本质。但是,后来由于内讧和国民党特务的策反,廖文毅于1965年宣布放弃“台独”立场,解散“台独”组织,回台湾参加“三民主义建设”,由此,在日本的“台独”势力基本瓦解。

五、六十年代,在台湾赴美留学的人员当中也出现了几个“台独”小团体。1964年,台湾大学教授彭明敏起草“台湾人民自救宣言”,主张推翻国民党政权,制定新宪法,建立新国家,因此被捕判刑。此事传到美国后,大大刺激了留美台籍学生的“台独意识”,很快就公开成立了“全美台湾独立联盟”。1970年1月,彭明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的帮助下,进入美国政治避难。一批台籍留学生迅速聚集在他的周围,尊他为“台独教父”,同时成立了“全球台湾人争取独立联盟”,集合了几乎所有的海外“台独”团体,盟员遍及美、日两国及欧洲、南美洲、澳洲等地。

“台独”势力在日本和美国的活动,虽然在海外的台湾人中有所影响,但在国民党的严密控制下,“台独”势力把“台独运动落实到台湾岛内”的企图始终无法实现。国民党当局在刑法100条中专门规定了“分裂国土罪”,发现有“台独”活动则毫不留情地镇压,境管部门还列出了所谓“黑名单”,严格禁止“台独”分子入境。但是,李登辉上台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988年8月,李登辉允许被“台独”分子把持的“世界台湾同乡会”第十五届年会首次在台湾召开,一些“台独”分子得以大摇大摆地回到台湾。1990年7月,李登辉召开所谓“国是会议”,被国民党当局长期通缉的彭明敏赫然出现在邀请出席会议的名单中。这件事给“台独”势力以极大纵容,因而开始酝酿把活动重心由海外转移到岛内。随后,李登辉以推行民主的名义,修改了刑法100条,取消了所谓“黑名单”,宣布“台独”属于言论自由范畴,从而为“台独”分子返台打开了方便之门。“台独”分子返台后,组织了五花八门的“台独”组织,传播“台独”主张,他们还投入选举,堂而皇之地跨入政治舞台,从通缉犯一跃变成了“立法委员”或“国大代表”,有人还担任了县长。“台独”在李登辉纵容下迅速在岛内蔓延开来。

李登辉对“台独”的纵容还体现在对主张“台独”的民进党的包庇上。1986年成立的民进党原是一支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力量,但后来逐渐为“台独”分子所控制,于1991年10月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台独党纲”,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台独党”。李登辉对民进党的这一变化极力进行包庇,不但不追究“台独党纲”违反“人民团体法”有关条文的违法行为,反而以实行“政党政治”为借口,主张培养在野力量,支持民进党的发展。在李登辉的支持下,民进党在台湾政坛上快速膨胀,不断蚕食国民党政权。李登辉还以《圣经》中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独立建国的摩西自居,暗示民进党的陈水扁是约书亚(摩西的继承人)。

在2000年台湾当局领导人的选举中,李登辉认定主张“台独”的陈水扁是他分裂路线的最佳继承人,因而表面上支持国民党的候选人连战,暗中却在帮助陈水扁,特别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指示国民党“放水”,在台湾南部发动“弃连保陈”,如其所愿地把陈水扁扶上“总统”宝座。台独势力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在,台独势力已成为阻碍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

(资料来源:王升.《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载《人民公安》,2000年第7期;李仁质.《“台独”发展述评》,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请分析:

1.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民进党侯选人获胜,这是否说明台湾民众认同民进党的“台独”纲领?2000年选举之后岛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倒李登辉浪潮,李登辉在一片抗议声中黯然下台这又说明了什么?

2.在当前的局势下,我们应当采取什么对策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

案例5: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台湾问题是由于美国的介入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自我解脱,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采取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和做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从而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局面。50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三个联合公报(即1972年的《上海公报》、1979年的《建交公报》、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实质是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统、不独的状态,最大程度地谋取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在海峡两岸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的正式官方关系,另一方面又保持与台湾的非官方实质关系;一方面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阻挠中国统一进程。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美国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加紧实行“以台制华”。1994年9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对台新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扩大同台湾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社会。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克林顿又明确宣示了美国对两岸政策的三个支柱,即“一个中国”政策,两岸进行对话,两岸和平解决歧见。实际上既要求台湾方面不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又反对大陆用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小布什当政后,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对台政策作出新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介入两岸事务的力度。美国因素已成为我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总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美国对台的基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出发,美国发展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大幅度强化美台军事关系,阻碍中国统一的做法不会改变。对此,两岸中国人要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毕竟,美国不会因为美台关系而完全牺牲美中关系。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目的仍是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使台湾始终成为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因此,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将是长期的。

(资料来源:黄丽芬.《试析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常熟高专学报》, 2003年第5期;王成兰.《透视当前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第9期.)

请分析:

1.针对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我们该如何对待?

2.有专家认为对台湾问题,美国有三种不同的政策选择:(1)支持台湾未来的特定结局,或是与祖国大陆统一,或是台湾独立;(2)乐于维持现状,除支持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外,继续实行目前不卷入政策;(3)彻底与台湾问题脱钩,不认为是美国的问题,与美国利益无关。你认为美国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