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时习中学(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12:41:40
[一种声音]在大学时习中学 xilei 发表于 2009-8-20 9:31:00


今年高考,考生一千零二十万,录取率62%。虽说比起台湾的“扩招”扩到零分也能上大学,难度还是挺高的;但这录取率已和美国差不多。所以老农真是不 明白,为什么咱们的中学生,读书要比美国苦得多?如果不是非要进北大、清华,只要智商大致还在平均线,每天睡到自然醒,日子到了去考一下,难道会考不上?

  因为中学读得太辛苦,许多地方就有“仪式”,高考之后把中学课本都撕了,发泄发泄。老农真是心痛哇!为什么要撕?咱庄稼人爱惜字纸,送给老 农不行吗?这甚至不单是中国民间习惯。俺读美国作家安妮·泰勒的小说《掘近美国》(Digging to America),里面有位伊朗老太太,把孙辈丢弃的口香糖包装纸都收集起来放好。爱惜字纸,这是东方文明的共同风俗啊!

  至少,学生可以交换课本嘛。文科班的接收理科班的课本,反之亦然。进大学后,抽点时间,把中学课本认真重温几次,没学过的补一补,扎扎实实打下中学知识的完整基础。若能如此“学而时习之”,老农保证你将来受用无穷。

  不信,就看本老农好了。这专栏和俺在《南周》“自由谈”的文章,写的都是浅显话题,内容不出“中小学生守则”(第1条不必看,主旋律天天在提醒;这里 谨请重温第2至第10条∶)。做人要“五讲四美”,特别要待人友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吃饭细嚼慢咽,当心噎着;打猪草也是为人民服务,等等。照样拿稿 费,照样有人读,而且读者里颇有几位是研究生学历。

  老读者都知道老农爱显摆,喜欢摇头晃脑来点子曰诗云什么的。其实,俺显摆的古文古诗词,基本来自中学语文课本。即使显到课本之外,通常也摆在课本经常提到的几本书之内,诸如《论语》、《唐诗三百首》和《红楼梦》。

  甚至看着很高妙的表象,未必就需要中学之上的知识。不久前,《南周》登过梁文道先生的文章,《万一登月失败》,纪念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四十周年。老 农很喜欢道长的文章,这篇也写得非常好。讲真话、讲人话才是真正有力量,这一浅显却常被政府发言人忘记的道理,道长阐述得很巧妙。但老农对文中一个译名有 意见。苏共前总书纪赫鲁晓夫的儿子“塞尔吉”(Sergei Khrushchev)这个名字, 在大陆译作“谢尔盖”。这是一个很常见的俄国名字,苏俄小说里多得是。

  怎么样,老农有水平吧?英语俄语一嘴通啊。哇,夫子!哇,大师!哇,天赋异禀!哇,学贯中西!……兄弟我脸皮厚,内比长城外比落矶山,拍拍肚子,如数 笑纳。但是,如果要俺说实话,讲穿了一钱不值。英文字母和俄文字母有对应规律的,你把 Sergei 按对应规律还原成俄文,再查一下新花社编的《俄语姓名译名手册》,马上知道标准并通用的译法是“谢尔盖”。只要从网上荡落一份字母对照表,都不用知道那些 俄文字母怎么念,中学生也能解决这个“学贯中西”的译名问题。

  这样的中学程度人才,不要说《南周》没有,就是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重阳编译社都没有。否则。怎么会闹出将先总统蒋公的英文名字译成“常凯申”的笑话?

  现在的书刊报纸,译名的问题海了去。你有查证的本事,随手拈几个,写写短文,稿费已经够吃饭了。三、四篇发过,重阳编译社社长亲自登门,一定要你给他们作编辑。

  不要说英语,就连那些很不受重视的中学知识,比如地理,都可以有意料不到的大用处。西方媒体的中国报道,什么方面问题最多?以老农所见,地理也。前不 久,见《纽约时报》采访离城返乡的农民工。先说一女工住在湖南省北部,隔几段又说距她家最近的城市是株洲。老农在小学地理课上就知道,株洲是铁路枢纽,几 乎正正地在湖南的南北中线上。《纽约时报》的说法,至少不符合一般习惯,应该说这位女工住在湖南省中部。

  大概老农有点吹毛求疵,但对革命同志和爱国青年来说,这已经足够证明美帝喉舌《纽约时报》亡我之心不死。把地理位置偏上一点点,给有关部门的追查制造障碍,狼子野心何在?眼明人一看就知道,还不是为了在报道里方便造谣,抹黑我国经济大好形势。

  你有本事查证西方媒体的地理问题,随手拈几个,写写短文,上纲上线深揭猛批,稿费足够吃了饭再买进口西装。三、四篇发过,《环仇时报》总编亲自上你家的门,跪在你面前,一口一个“亲爹”,一定要你给他们写大批判专栏。

  一个人所生活的地理环境,是个人身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奥斯丁被人称作英语文学的第一位现代小说家,主要理由就是她写出了人物与人物生长地点间的内 在联系,她的故事只能发生在那个时代的英国。记得地理课本里那些知识,和人打交道时就有很多好处。曾有网友留言,说“跟女同学交往就有些心里犯嘀咕”。新 学期马上到了,见到新生里的漂亮女孩,男生会走上去,介绍自己的专业怎么好,吹嘘在这好专业里自己的成绩又是怎么了得。很大方,很不错。但目的还是明显了 一点,女孩可能尴尬。如果地理好,就可以采取本专栏文章《“假如我爱上了你”》里面的美国式间接办法。

  你很惊喜地走过去:你一定是从北京来的,我也是北京的。女孩说:不是啊,我是河南驻马店的,没听说过这地方吧?你做个“怎么会”的表情:知道啊,地名 几乎都是两个字,我上中学地理课时,对三个字的地名特别感兴趣。接着讲几个听着有女性味儿的地名:攀枝花,绥芬河;驻马店——京广线上,郑州和武汉间的大 站嘛。这时就可以把手伸出去了:但你看着一点都不像内地城市出来的,很有北京的气质哎。女孩略歪着头,不好意思地问:真的,我真有那么好吗?同时也伸出手 来。

  只要你后续表现不太差,这个因“误会”而认识的朋友就交上了。

  只是记得一点中学地理知识啊,就可以混进《环仇时报》当准公务员,还可以不加惊动地结交漂亮女生。一个平常男人的两大梦想,当公务员,娶漂亮妞,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实现了。

  大学是应该读的。至少,很多工作的招聘,没有那张学位证书,报名都不够资格。即使凭着中学程度得到了工作,比如,当上了重阳编译社的编辑,也应该在岗 位上不断提升自己,逐步达到大学水准。毕竟,西方名字多是古老的教名,各语种间有很多历史演化,字母置换不是万能的。在英文里见到俄国君主 Catherine the Great,要是译成“凯瑟琳大帝”,那就闹笑话了。在中文里,她叫作叶卡捷琳娜二世。托尔斯泰的中篇《谢尔盖神父》,因与宗教有关,英译通常采用谢尔盖 的拉丁形式,写作 Father Sergius 。要是按英文译为“瑟吉厄斯神父”,那就又是笑话了。

  但大学的专业,只是某一方面钻得深;要应付社会生活的无限复杂,专业混饭尖塔之下,需要中学理科数理化生和文科史地的全面知识基础。

  紊革大乱时,撑指局会员个个乱拍老毛马屁,只有朱德老总不为所动。有人追问老总:对你一生影响最大的书是哪一本?想逼老总说出“毛主戏著作”这个马屁回答。猜猜朱老总怎么应对?——小学识字课本。

  下回再有人要老农推荐书籍,俺就饱吸一口乡间新鲜空气,然后声如洪钟般呼道:中—学—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