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及其表现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20:18
   读童庆炳先生的文学理论,提到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这部书早就想拜读,只是人太懒,现在又提起此书,于是趁此借阅一观,领略起表现主义的内涵。
   其中给我以强烈震撼的是这么一句,“一间略嫌小了些、地地道道的人住的房间静卧在四堵熟悉的墙壁之间”。“房间”本来就包含了“墙壁”及其所围住的“空间”,而这里作者刻意将“空间”提取出来,与形成“空间”的“墙壁”这种物体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于是,“空间”在这里便成了“虚空”的代名词。而根据我们的理解,凡是物体必占有空间,而“墙壁”在其中已立于“空间”之外,即它不占有“空间”,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墙壁”必也不存在,它也是“虚空”。人就生活在这个“虚空”之中,方迪在其著作《微精神分析学》中写到,
   “虚空
   造成了星体
   星体又造就了我------”
   “虚空”所造就的人,使其缺乏正常人所应有的关怀与温情,在人与人之间只有冷漠和孤独,而在这之后,人又不可避免的幻化回“虚空”。
   当格里高尔还没有变成甲虫之前,他支撑着全家的生活,并因此而得到全家人----父亲、母亲和妹妹----的爱戴。而当一切不幸降临,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他此时得到的,是父亲“一边跺着脚,一边摆动手杖和报纸,要把格里高尔赶回到他的房间中去”;母亲“尖叫起来”,“捂住自己的脸”;他最喜爱的妹妹葛蕾特先是厌恶的“饲养”他,像是对待一只不受欢迎的小狗,但她最终抛弃了他,认为对格里高尔已经“仁至义近”了,她极力主张离开格里高尔,去开始所谓的“新的生活”。
   从一开始,格里高尔这只“大甲虫”就处于一种尴尬的命运之中,他痛苦万分,却没有人关心他,没有人来安慰他一句,所有的人都只感到恐惧与恶心,还有厌恶。因此,格里高尔的悲剧性命运从一开始就已经预示,最终也如人所愿,他死了,“身体果然完全干瘪”。
   “卡夫卡对现存价值观的厌弃和对现代人类生存境况的洞悉主要是根源于自身的生存体验和紧张思考”,现代哲学家们对先导社会从理论上概括出来的“异化”概念,他却用生命做了体验和证实。一种对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充溢在他的心头,他的内心因此成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借助文学手段将它宣泄出来,成了他“巨大的幸福”,否则就要“绽破”。
   最后说一句,对于卡夫卡的风格,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