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做最后的决定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15:07

柳传志:做最后的决定者

默认分类   2009-08-18 10:18   阅读34760   评论57   字号:    

转自:2009年8月20日《IT经理世界》

柳传志的最后一个大弯

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柳传志一直在淡化联想的国有身份,他很快就能够如愿以偿了。

冀勇庆/文

9月3日以后,柳传志最看重的一件大事将要有结果了。就在这一天,联想控股有限公司29%股权的买家将会水落石出。此前的8月7日,联想控股的大股东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联想控股29%的股权,挂牌价格为27.55亿元。股权转让之后,中科院还将持有联想控股36%的股份,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持有35%,新股东持有29%的股份。

如果以27.55亿元的底价成交,对于新股东来说可算是相当不错的交易:这也意味着联想控股的总体估值为95亿人民币,而仅仅联想控股持有的联想集团(HK,0992)的股份目前的市值就超过150亿港元,更何况联想控股还持有神州数码(HK,0861)、融科置地、联想投资、弘毅投资等其他公司的股份。

中科院煞费苦心地为股权的意向受让方“设计”了非常严苛的条件:股权转让款必须一次付清,意向受让方不能有外资背景,必须注册成立满20年,注册资本不低于40亿元,资产总额不低于35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主营业务领域必须包括金融、能源和房地产3个领域,在上述3个领域的直接投资额平均值不低于20亿元,等等。如果拿着这些条件对照着中国企业一条条地筛下去,相信最后符合条件的公司已经没剩下几家了。

这其实是柳传志为联想控股量身定制的新东家。第一,它肯定是一家民营企业;第二,它与联想控股类似,也是一家多元化投资的控股型公司;第三,它投资的主要领域(金融、能源、房地产)与联想控股(IT、风险投资、私募投资)有着很好的互补性;第四,它对联想控股只是财务型投资,它信任柳传志为首的管理团队。因此,所谓的挂牌不过是为了走个形式而已。

很多人一直以为联想控股是一家民营,殊不知法律意义上的联想控股目前仍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国有控股公司——作为大股东的中科院持有65%的股份。而通过这次股权转让之后,联想身上的国有色彩将会淡化很多——代表国资的中科院将只持有36%的股份,虽然仍是第一大股东,但是如果与另外两家民营背景的股份(64%)相比,已经是绝对少数了。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柳传志终于将联想彻底转变成了民营企业。1984年,13位已经不年轻的中年人聚集在中科院计算所的小平房里,拿着20万元的启动资金,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联想控股的前身。

那个时候的公司是100%的国企,而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柳传志就在为这家国企注入更多民营的色彩。公司创办之初,创始人们就争取到了中科院计算所给予的人事、财务、经营决策三项大权,这在当时的国企中也是少见的。

在此之后,尝到民营体制好处的柳传志从没放弃将联想转为民营的努力,只不过个性谨慎的他从来没有想过正面挑战国家的政策红线,而是采取了“绕着走、拐大弯”的策略。1992年他申请联想脱离计算所交由中科院直接管理,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政策筹码;1993年,他申请将联想45%的股权量化到个人未果,却从中科院手里拿到了35%的分红权;1997年,他又通过现金购买的方式,将35%的分红权最终落实成了35%的股权。
 
这二十多年里,他一直都在与僵化的国有体制作斗争,也曾经历过好几次险情,如果不是中科院领导在关键时刻的鼎力支持,他很有可能已经像很多国企的企业家一样,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也正因为如此,柳传志对国企改制一直情有独钟。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目前主要的投资项目如中国玻璃、石药集团都是国企改制的项目。弘毅通过收购这些国企的部分股权,为其注入民营的机制,很快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联想控股具体承办的“中国科学院联想学院联想之星CEO特训班”除了帮助中科院旗下国企中那些科研出身的管理者学习管理理念之外,往往也会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来激活他们。“很多国企的管理者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受到了体制的束缚。我们一旦把体制激活了,就无异于如虎添翼、放虎归山。”他非常希望中国的国企都能够拷贝联想的发展模式,尽快做大做强。

在与政策和时间的漫长博弈中,柳传志终于等到了最终解决的那一天。经过这次股权转让之后,联想控股将实现真正的民营化,而作为联想创始人的柳传志也终于可以放下自己心底里的最后一块大石头了。据说,他将接替中科院的代表出任联想控股董事长;在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这个职位也意味着最后的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