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组开局 板凳公司首当其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50:40
 

央企重组开局 板凳公司首当其冲



不要以为在中央企业当一把手是件舒服惬意的事,至少在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下称国资委)旗下159家央企的相当一部分负责人,将时常为“重组”而惴惴不安。

  按照国资委的规划,到2010年,央企数量将从目前的159家减少到80-100家。这意味着不管愿意与否,在未来三年内,都将有1/3到1/2的央企参与重组。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告诉本报,以往央企在重组中自主、自愿的成分较多,而从今年开始,作为出资人的国资委将成为央企重组的主导力量。

  3月6日,国资委发布了《2006年规划发展工作回顾及2007年重点工作思路》,再次强调了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国经布局。

  上述文件列举了电信、冶金、装备制造、商贸流通等业务板块调整优化的总体思路,有媒体据此认为,这四大行业将是2007年央企重组的重点。国资委规划局一位官员3月8日对本报说,国资委尚未明确今年央企重组的重点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央企涉足的全部21个重点业务板块中,每个板块都有重组工作要做。新一轮大重组即将迎面而来。

  主导权转移

  两个月前,央企的“大老板”——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不无严肃地对159家央企的负责人说:“前三年由你们自己来调整。现在开始第二个任期了,这三年,由我来调。”

  过去的三年中,共有73家中央企业参与了38次重组,企业数量从196家减至159家。通过重组整合,国资布局逐步优化,企业竞争力有所提升,但总体来看,国有经济分布仍然过宽,产业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一些企业主业不够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进一步推进国资调整和国企重组,成为国资委在“十一五”期间的重头工作。

  2006年12月,国务院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国资委历时超过一年制定的《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也已上报国务院,即将下发执行。李荣融表示,国有经济的布局将按照上述两个文件来进行调整,到2010年将央企调整到80-100家。

  在业界看来,2007年被称为央企的重组年,央企重组的力度将明显加大,路径将更为清晰。更值得注目的是,重组工作的主导权已从企业全面转向国资委。

  国资委在年初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表示,在布局调整方面,从今年起必须加大工作力度,除了中央企业继续自愿重组外,要以出资人为主导,依法推进央企联合重组。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资委之所以将主导权收回,一方面是为完成“减数量、增质量”的央企重组目标而采取更直接、更强势的手段,另一方面是在前三年央企的“自由恋爱”中,出现了一些仅靠企业难以逾越的障碍。

  “央企重组的难点有两方面。一是企业寻找适合自己的伙伴企业不积极,二是企业合并后领导班子不团结的情况时有发生。”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说。

  为了化解这些难题,国资委从幕后走向前台,亲自为实力弱、困难多的央企“找婆家”。“过去的三年中如果做不到行业前三名,那么对不起,国资委就不得不出面,将这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重组掉。”李荣融说。

  谁是重组热门

  不难看出,在行业排名中位居前三之后的央企,被重组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这些热门的候选企业,往往是实力相对较弱、不为公众所熟知的“生僻央企”。

  “生僻央企”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科研院所,如长沙矿冶研究院;二是商贸流通企业,如南光集团;三是市场化程度较低行业的专业公司,如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等。

  有市场人士认为,这些企业有可能在新一轮重组中被并入所在行业的生产型龙头企业,或者由资产经营公司代为运作,或者退出市场,即“该卖的卖、该并的并、该放的放”。

  部分实力稍弱的央企可能继续独立存在,但国资委将指导其推进升级和转型,以便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在能源、电信、航空等行业的明星央企中,也将出现较为集中的重组题材。按照国资委发布的《国资重组指导意见》,上述行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国资要保持“绝对控制力”,需要通过重组来推动国资向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提高央企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本报获悉,目前电信、冶金、装备制造、商贸流通等行业的央企重组都在积极酝酿之中(参见本央企重组专题的分行业介绍),国资委对这些业务板快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操作性意见也在进行深化研究。在国资委规划局一位官员看来,今年是国资的“研究年”,对某些板块研究成熟、透彻之后,国资委就会着手进行重组的操作。

  该官员没有透露今年的研究和重组重点。据本报了解,国资委从去年起对商贸流通、装备制造、石油石化等4个板块进行了深化研究,今年深化研究的范围还将扩大。

  “深化研究是加快重组的前奏。”一位业内人士说。

  重视市场力量

  自2003年成立以来,国资委重组央企的意图和思路愈发清晰。进入2007年,国资委的主导力量明显增强,新的课题也随之出现。广受关注的两个问题是,央企重组是否会强化垄断,行政主导的重组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做强。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国资重组中,为打破垄断、提高效率,航空、航天、船舶、石油、电力等行业相继进行了拆分,行业内部的若干家央企直接面向市场展开竞争。

  在国资委看来,央企的内部竞争在增进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弊端,部分行业出现了恶性竞争,出资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因此需要进行协调和重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对此表述说:“作为大老板,我不会同时在一个产业投好几个企业,让我自己的企业在一个行业里互相斗。”

  有人士认为,目前国资委在央企重组上的一个倾向是,减少企业之间的内部竞争,形成合力与外资竞争,并保持对重要资源和市场的控制权。

  这可能会使部分领域的央企拥有更浓厚的垄断色彩。另一方面,以往行政主导的一部分国资重组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也让市场对今后的重组有所忧虑。

  最近几年,在中央和地方国资的主导下,部分行业的国有企业展开了重组,对于重组的成败得失,各界说法不一。在湖南一位商业连锁企业高层看来,商业流通业的一些“拉郎配式”国资重组并不成功,重组后的一些国企尽管规模大幅增加,但竞争力并没有相应提升,很难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重组是行业的主旋律,但应由市场力量而不是行政命令来主导。”该人士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认为,重组应以资本组合为核心,以转换机制为主要内容,不能在同一所有制中机械相加。在他看来,机械相加不仅难以解决已经存在的传统问题,同时可能产生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