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麟亦-六万中国员工 都得听她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4:26:49
  麦当劳(McDonald’s)中国副总裁兼人事及营运总监陈麟亦生长在新加坡,现在却成为麦当劳全中国“C”字头的高管人物,属下管理1086间分店的6万多名员工。

  最近趁她来新参加麦当劳亚太、中东及非洲区“女性领袖网络”(Women Leadership Network)大会的空档,本报专访了这位女强人,听她谈人生经历及对女性在职场地位的看法。

六万中国员工 都得听她的

苗丰恬 (2009-08-16)

fieldset { width: 309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 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 .style1 {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 .style2 { FONT-SIZE: 9pt; LINE-HEIGHT: 12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font-weight: none; color: #2F4F4F; } .style3 { FONT-SIZE: 10pt; LINE-HEIGHT: 14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font-weight: none; color: #333333; } .style4 { FONT-SIZE: 16pt; LINE-HEIGHT: 22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font-weight: bold; color: #000000; }

  对不少人来说,趁学校假期到快餐店打工,是学生时代的家常便饭,开学之后就告一段落。但有些人选择继续做下去,把快餐店当成一辈子的事业,麦当劳(McDonald’s)中国副总裁兼人事及营运总监陈麟亦就是。

  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陈麟亦,从17岁在本地麦当劳当兼职工,28年后升为麦当劳全中国“C”字头的高管人物,属下管理1086间分店的6万多名员工。45岁的新加坡女子能在中国得以掌管大权,放眼全亚洲的跨国企业,寥寥可数。

17岁起在麦当劳兼职

  陈麟亦有个阳刚味重的名字,言谈举止也散发着女强人的气息。

  她高中没毕业,不能归类为不少典型新加坡女强人所属的“高学历”一族。

  陈麟亦哈哈笑:“那个时候好穷啊,没钱读书。今天的新加坡很不一样,在当时,还是有很多贫穷家庭。我的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家人也没有很重视(教育)。新加坡只有两间大学,能不能进去还是一回事。”

  从17岁起,陈麟亦在麦当劳快餐店中兼职,半工半读,每天煎汉堡包、炸薯条、招呼客人、打扫店面。

陈麟亦管理麦当劳在中国的1086间分店。(中新社)

  她说:“麦当劳的招募广告写得很好听:工作活泼、不用朝九晚五、又可以交很多朋友。我想这蛮合适我的性格,就加入了。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渐渐地,一再升迁,转眼间做了好多年。”

  身为家中长女,她自小照顾弟妹,学到事事必须尽责。而提前规划的技能,成为她在工作岗位上出类拔萃的能力。

花很多时间去摸索 中国制度和体系

  一年后,她被擢升为经理,之后升上金文泰分店高级经理。1995年,她被派往中国湖北作“开荒牛”,一手把麦当劳引进武汉。6年后,她被擢升为北京及上海总经理,接着升为全国营运和培训主管,并在前年以副总裁和总经理的身份开拓中国北方市场。

  陈麟亦笑说,最初自己讲的华语没人听得懂,足足花了半年时间学习。她说:“中国普通话与新加坡华语、台湾的国语和香港的中文都不同。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摸索,但更重要的是熟悉中国的制度和体系,比如劳动法以及教育模式。”

  “中国的教育系统很专,比如说大学有船舶系——就是教你怎么去开船。有一次,我面试一名求职的年轻人,他是从计算机系毕业的。我花了足足20分钟问他,想尽办法了解他到底学的是什么,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计算机就是我们所谓的电脑,与我脑中的Calculator不一样。”

  在中国打滚14年,属下有99%都是中国人。陈麟亦对中国最深的印象,是当地人求知的渴望。

  她说:“中国人的求知欲非常强,无论对文学地理历史科学,都具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小朋友两三岁学讲话时就开始背唐诗三百首了。我问,唐诗三百首这么小就要背,他们到底了解多少?但他们告诉我,这是学习的必要过程。”

“要打破玻璃天花板 企业要包容”

  在与记者的45分钟访问中,陈麟亦的“口风”相当紧,不肯透露有关麦当劳中国业务的一分一毫。然而,谈到女性在职场所面对的“玻璃天花板”,她的劲就来了。

  自《华尔街日报》在上世纪80年代发明了“玻璃天花板”来阐述女性或外籍人士在企业中升不上决策高层的窘境,这一词已有20年的历史。当不少人觉得这个词汇逐渐过时了,世界500强企业2005年管理层名单上,却赫然少了两名女性高管,让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玻璃天花板”又回来了。

  诚然,身为女性总监级人物,目前仍单身的陈麟亦,对打破企业的“玻璃天花板”不遗余力。她认为,要打破所谓的玻璃天花板,女性本身必须要有这个追求,而企业则要有这个包容。

  她说:“女性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太多了,会有一段时间放慢脚步,在转移注意力的过程中势必在劳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在这个关头,身为企业,如何鼓励这些女性继续发展,或等到她们的家庭负担减少,再把注意力转回事业,给予她们更多机会继续发展,这是很重要的。”

  她承认,一般职场还是有一些性别上的分野:“从基层到经理级别的性别比重都还非常平等,但更高的总监或部门主管等,就要看那一家企业对女性的注意力及投入的多寡。”

麦当劳高级职员男女各半

  尽管如此,本地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并不严重。她举例,麦当劳高级职员男女比例各为一半,恰恰反映出性别比重;另一方面,在日韩企业中,多因文化因素使然,女生永远落在后头。

  至于中国,女性反而是很强的。尽管如此,陈麟亦也承认,在麦当劳中国总裁以下层面的男女比例为50:50,不过,在店经理以上、主管以下的级别,女性比例则少了一点。

确保女员工不因性别而吃亏

  身为管人事的女总监,她所能确保的是旗下女员工不会因性别而吃亏。

  她说:“如果(女性生产)过后真的要慢下来,她还是可以做个普通职员。我们不会要求:嗳,原本一年后想升你的职,但现在你不可以了,我们要怎么办?当她们相夫教子之后要回来,只需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机会是同等的。”

  谈到女职员生产这个敏感问题,本地不少中小企业老板或许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中小企业人手不如跨国企业充足,女职员拿产假时,也面对人手调动的难题。

  陈麟亦坚持:“我觉得首先(中小企业)做的事,是相信。有研究证明,企业如果有女性高级管理层,实际上业绩会更好。为什么会这样?从生意的角度看,全球顾客群的男女比例差不多50:50,女性比男性更了解女顾客的需求。如果公司只有男性在做决定,他们会失去带进更多女顾客的机会。企业要相信女性的价值。

  “相信之后,还要投资。如果女职员要去生孩子,在这段期间还要付她的薪水,这算是投资啊。人才投资是长期而不是短期的,回报率要看远一点。如果找到好人才,让她走了之后,你带个新人来还是要重新训练,效率还是不会这么高。投资回报要看清楚。在这一方面,一些小型企业看的眼光不是很长远。”

  女性本身要如何突破这块玻璃天花板?陈麟亦相信,这要从本身的自觉开始。

  她说:“女性本身要相信没有玻璃天花板,追求男生可追求的东西,补足不足的地方,并进一步发挥优势。”

  “男女之间的差异往往反映在管理风格上,女性做事情比较细,在很多方面注重细节,这在企业环境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要执行决策,却缺乏细节,那就只会停留在讲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