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要整死你”局长的凶气从何而来?(人民网 2009-8-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38:28
“老子要整死你”局长的凶气从何而来?(图)
2009年08月01日08:28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
来源:人民网

说起自己被打,六旬老汉老泪纵横
四川泸州市瑶竹园小区的交通局长谢林不满每月50元的停车费,与年已六旬的物管老汉陈大文发生冲突。电话中,交通局长说“交个×”“老子要找人来整死你!”回到小区后,老汉称被交通局长打了一拳。谢林称,自己从办公室回到小区后,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我确实说了"老子要整死你",但绝对没有打他,只是推了他一下。”对于自己身上的酒气,谢林表示,他在这之前没有喝酒,“我车上装有酒,酒气跑出来了,身上就有。”(7月31日华西都市报)
既然人家局长大人说,没有喝酒,是车上的酒气跑出来了,那么就算是吧,至于人家局长大人车上的酒是自己买的,还是别人送的,我们也不追究了,我们就从局长大人自己都承认的“老子要整死你”这句话说说吧。
“老子要整死你”这句话实在让人恐惧,因为这句话凶气四射,让人汗颜,我们不得不反思,交通局长“老子要整死你”的凶气从何而来?我想,大概从以下三方面而来,首先,人家是交通局长,权力很大,权力大,了不得,俗话说,权大一级压死人,现在,人家局长的权力不知道要大一个物管收费员多少倍,所以说“老子要整死你”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众所周知,交通局长在一个地方的权力简直可以说是无限,尤其是在当前汽车飞速普及的时代,黑道白道都用车,交通局长一跺脚,白道颤三颤,黑道也要抖三抖,所以人家交通局长让黑道办点什么事,那实在是手到擒来的,正因如此,人家才敢说“老子要整死你”。第三,我们的法律在局长大人面前很疲软,整死人当然是违法的事,一般人不敢轻易说,能说的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法盲;一种人是不把法律当回事的人,那么,不把法律当回事的人都是谁呢?一是犯罪分子,二是能够躲避法律制裁的人。交通局长大人大概属于后面的人了。
新旧仇恨也好,推了他一下也好,反正我们的局长大人很蛮横,很凶狠,“老子要整死你”的话足以成为这个小区的一大丑陋景观,也必然成为官场的一大丑陋景观。期盼我们的纪委部门就从这句“老子要整死你”开始,严厉追查,这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应该的责任,因为我们的公仆队伍中不能有任何一个对主人说“老子要整死你”的官员。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http://news.sohu.com/20090801/n265638806.shtml
局长咋那么喜欢“整死你!”?
网友:肖汉杰
 
2009年08月01日09:1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说起自己被打,六旬老汉老泪纵横
四川泸州市瑶竹园小区的交通局长谢林不满每月50元的停车费,与年已六旬的物管老汉陈大文发生冲突。电话中,交通局长说“交个×” “老子要找人来整死你!”回到小区后,老汉称被交通局长打了一拳。(华西都市报7月31日报道)
只因50元的停车费矛盾,交通局长竟然对年过六旬的老汉说出“老子要找人整死你!”如此恶毒霸道的话来,如此尚觉不爽,还要挥舞着重拳狠狠的对老汉“及时教训”一通。这事一出,不过两天,公众就为他加冕“史上最牛交通局长”的“桂冠”;想想也是,局长当了这么多年,有权有钱不出名确实是一件憾事,机会来了,怎能错过呢?!然而,我为“最牛交局”感到可惜并可耻的是,他之“成名”是公众的“唾液”浇铸出来的;他之“牛” ,“牛”在败坏了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尊老”之美德。
但我想,仅从道德层面上训斥这位“最牛交通局长”未免有失“最牛局长”的身份,似乎不够局长“受用”:毕竟,他不是一般人嘛!很显然,“老子找人来整死你”这句话折射出他在拿权力和身份对老汉进行恐吓,是拿公权“耍流氓”的意识惯性。
“整人”透视的是“公权私用”;通过这一事件,我们是不是可以质疑:谢局长平时在生活里遇到矛盾时,是不是都是这样“拿自己的身份和权力恐吓别人”这种暴力恐吓来“强奸民意”呢?
官员用权,代表的是国家和政府机构;拿国家的权力,以个人的口吻向老百姓发难;简单点说,这是公权私用;严重点讲,这是在败坏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拿“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当手纸的恶劣行径。笔者觉得,官德败坏如斯者,从党,从国家,从社会,从人民等所有角度来看都是不可容忍的!
公众已将其中的典型揪出了一批,这中间有出言猖狂者、包庇亲戚者、暴力欺民者等等。然而,这样做起到的只能是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而不能根治这块“恶疾”;要想起到“釜底抽薪”的“疗效”,笔者的“药方”是:建立并健全对官员权力运用监督机制,并设立定期的权力运用的评价机制:对于权力运用得当的官员,予以表扬并以模范待之;对于滥用权力或权力运用失调者,应将其同时交给人民和法庭,让道德和法律予其应有的惩罚。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036/976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