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的博客 - 聚焦陶冬:一个明星分析师的15年 - 腾讯博客 - Qzon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1:10

聚焦陶冬:一个明星分析师的15年

阅读(770) 评论(13) 发表时间:2009年07月27日 00:31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622006072-1248671455

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 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对应于经济环境,分析师成为今日社会最走红的群体,尤其对其中佼佼者而言,比如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
的确,在某些时候,分析师的结论体现了惊人的预见性。

前传

陶冬回忆:我在3、4岁的时候,晚上父母都在读书,我也搬个小凳子在那读书……
“当时考上大学,不过是比别人多读过几本书而已。”上世纪80年代,陶冬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专业是日语。
北京外国语学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逐步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当然现在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了。援引校方的数据,已培养了7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顺便一提的是,学校共承办了11所海外孔子学院。
陶冬的父亲1958年毕业于复旦新闻系,陶冬事后调侃说,自己不是很聪明,没有能够子承父业,“后来就选了个‘简单’一点的经济学。”
那么说,确有其“内容”,80年代中期的时候,留学热,但是中国的年轻人大多选择理工科。当时陶冬考入国内一所财经类大学读研究生,就在这个阶段,美国犹他大学表示愿意提供奖学金。
事实上,陶冬当时还没有托福或是GRE成绩,学校那么做,一个理由是当时大学的经济系甚至于还没有中国学生。
位于盐湖城的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创建于1850年,是美国颇具声望的公立大学之一。可惜陶冬去得早了一些,2002年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就在犹他大学体育场举行,奥运村则在新建的学生宿舍。

陶冬在这里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又获得了博士学位。
不过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陶冬遇到了一个今天年轻人类似的问题,就业环境并不容乐观。陶冬记起来他的日语专业,于是转换思维,去了日本。
上世纪90年代,以房地产及股市下跌作为引爆点,日本资产泡沫破灭,此前持续增长的经济陷入长达10多年的徘徊。
从事研究工作的陶冬观察更为细致,2009年6月,在《理财周报》主办的一次论坛中,陶冬在演讲中表示:日本是80岁的老人,80岁老人摔一跤是什么情况我就不形容了,日本的人口老化问题极其严重,没有内需。
1994年的时候,陶冬有了一次有趣的经历。在朋友的婚礼上,他即兴谈了对H股的看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他收到了邀请和免费机票,请他去香港看看。
当然,背后的故事是一次人才招募,于是陶冬就进入了香港宝源证券。
这个名字是香港叫法,另一个名称是施罗德(Schroders)集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04年,1922第一个信托投资基金成立。1959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0年时施罗德将其投资银行业务出售给所罗门美邦。2005年8月与交通银行联合成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
1993年7月15日,第一家H股青岛啤酒上市。香港投资者对第一家H股公司的上市反应颇为积极,认购率110倍,冻结资金851.8亿港元,上市首日涨幅28.57%。H股也称国企股,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香港Hongkong,取其字首。
陶冬在香港宝源证券成为高级经济分析师及中国研究部主管。

疲惫的职业

接下来就是亚洲金融危机。
2007年9月陶冬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回顾:在1997年初,我们就指出,一场以货币为触发点的金融危机可能正在泰国产生,并可能对其他东南亚国家造成连锁反应。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此后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之后迅速蔓延到了韩国。而到第二年年初,印度尼亚的经济严重衰退。同一时期,东南亚剧烈的变化影响到了联系密切的日本经济。
1998年8月,这一幕在香港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国际金融炒家最终被击退了……
“不过最终这次危机对亚洲经济体的冲击和伤害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同一年,陶冬加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之后主管亚洲区经济研究。介绍中说明:他侧重对中国经济的研究,同时兼顾亚洲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缩写CSFB),是瑞士信贷集团的投资银行部,瑞士信贷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

CSFB的名称来源于两次合并,1933年,基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分业经营的要求,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证券业务和大通国民银行的证券业务合并组成了第一波士顿公司。1978年,瑞士信贷介入,1988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成立。1993年,该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
人力资源的需求对应了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从不起眼的分析员,做到一个在全球都有一点知名度的中国经济分析师,离不开中国的崛起。”
投资银行业务对国人而言也是一个新生事物。2005年6月在西南财大面对师生的演讲中陶冬如此解释:经济分析员是什么?其实就是赚钱工具。我们分析经济、作出报告,既帮客户决策赚钱,也为自己赚钱。“我们机构人数不多,但创造的利润往往可以达到一些知名企业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陶冬透露了他的日程:7:00到办公室,浏览美国、欧洲的最新财经信息,速度要快,同时要有总结,接下来7:30有早会,需要发言……早会结束后,至少要给10多位客户打电话,沟通和提供信息……12:00要和客户共进午餐……下午的时候,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留给自己写报告。接下来便是应付媒体的电话和查询。晚上7:00香港结束了,纽约开始了,又是一轮早会、与客户沟通等等。
其实一个细节就可以让有类似经历的人了解他的疲惫感,同一时期在接受《新闻晨报》的采访时他说:我每天会收到400-500封电邮,80%不用看直接删掉,15%需要分配给别人做,最后剩下的5%处理起来起码花1到1个半小时。如果在办公室还好,出差在外时晚上回到酒店可能已经近10:00,入房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电邮。今天你见到的客户知道你在外面出差,其他99.99%的客户认为你在办公室,希望你马上办事情。
分析师的挑战在于,你需要回答客户所有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者的确都有答案,但是在一个迅速演进的世界中,需要不断更新。当然,理解众多脉络相互的影响,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一职业通常从助理分析师开始做起,陶冬认为最初的过程需要十年。当然,基于特定人群的机会成本,许多人在此之前便放弃了。
陶冬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上午9时起床,在晨风和鸟鸣中享受早餐,挽着爱人的手,在意大利的小路上散步”。陶冬表示,他不会永远这么工作下去的,这不为健康所许可。
“我们这个行业就是一根蜡烛两头点,中间还被火烤着,很多分析员都面临同样的情况。”陶冬如是说。

过热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但症状为过度投资,而不是通货膨胀。我把这种现象叫做‘无通胀的过热’。”
2003年8月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同媒体分享了他的观点。
这一年春天,“SARS”或者“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广东、北京等地蔓延,这一背景之下,经济活动无疑是受到了影响。
但是陶冬预计包括钢铁、汽车、化纤、移动电话等,三年后产能都会翻番。他将国内2003年经济增长预测由7.1%调高至8%,也就是回到了在SARS爆发前的预测水平。
那么为什么这种经济过热不体现在物价上?
同期陶冬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发表文章,文中指出:首先,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中,食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人口2/3的农村人口无需付房租而其他消费有限,这种结构对于反映占经济80%的城市经济活动显得不够敏感。
其次,生产性投资过热带来的是产能过剩,之后是价格战,因此制造业产品的零售价多呈下降趋势。
陶冬表示,“从经济周期来看,在2004年下半年采取更积极的调控措施并且开始调高利率之前,经济增长并不会放缓多少。”当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
当时对于是否过热,这个话题经济学家之间颇多争议。2004年3月《证券时报》刊载《经济学家“激辩”宏观经济》一文,文中援引,林毅夫说:“突然间投资加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这是我和萧灼基的分歧所在。”林毅夫进一步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突然从1998年至2002年间的年均11.8%提高到28.4%,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真实的投资增长率增长最快的一年。
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之一是马云,他成功创办了一家面向出口的网站。颁奖解说词说,“汇聚了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万商人会员,每天向全球提供640万条商业供求信息。”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看,也反映了经济结构性的特征。
2006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在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后,2004年GDP增长率由原来的9.5%修订为10.1%,前一年则为10.0%。
2001年之后很长时间,A股处于熊市,因此2003年QFII的推出,被认为是一个市场的契机,至少对深陷市场中的投资者而言,这种期待很迫切。QFII是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2003年7月9日QFII第一单的指令发出。

2003年12月,陶冬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表示:靠QFII把内地A股炒上去则不太容易。陶冬举例说,台湾在92年开始推行QFII,在推行首一、二年,只是出现“炒作”的作用。
经济问题的特征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许多问题回过头来一看,十分清晰。
2008年7月陶冬在博客中写道:10年前,如果有个人跟你说,中国的大故事我基本上摸清楚了,中国会有很大的出口热,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第二个故事,中国会进入一段通缩期,这个人就是天才,如果听了他的话,你就赚钱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很忙的人,他怎么会有时间写博客?

博客

“报刊、网站上的中文稿,几乎全是在飞机上写的,畅想于飞机起落架收起和放落之间的顷刻宁静,驰骋在飞机小桌板上的一片方圆。于是,文章往往只有千把字,题材则五花八门。”这是陶冬在《中国经济热点透视》一书前言中的话,该书属于财经评论文章结集;当然,正好同博客对应起来。
2005年9月23日陶冬贴出了第一篇博客,不过成文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本文原载于新财富”,题目是《对冲基金早晚会出事》,文中指出:由于激励机制中的奖罚不对称,导致对冲基金全面性地倾向于高风险投资。当小概率事件发生时,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就很大。“对冲基金是一颗不知何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问题在于,这篇文章流量很有限,事实上网站在页面上做了重点推广。而第一个网友留言,则希望他介绍一下对冲基金的基本原理。
对陶冬来说,写作的机会成本太高,收益有限:写作是苦差事,对于像笔者这样80%的时间在世界各地奔波的人更是如此。经常被编辑追稿,酒店传真费用也多是天价。
于是编辑周年洋回应:虽然编辑要费时把他们打印出来,但陶冬的书法可能会让编辑们多了一份欣赏的闲适。
陶冬成规律性的贴出博客在一年后,每周一CCTV早间时段的《证券时间》,陶冬会对上周的市场有一个汇总点评,2006年8月起,他把《每周全球市场焦点》的文字放在博客上,“本栏星期日晚在此博客登出,周一早于CCTV2中国证券出现。”再加上媒体上作品的汇总。
陶冬的博客分为四个栏目:看中国、看世界、言论集、访谈。他还为博客写了前言:博客的出现,更将信息由分众引向小众;作者发表言论的门槛更低,时间、手段更自由、更多元化;博客的开放式论坛,也使得作者与读者之间更易于双向交流……
“笔者自视为一个观点制造者,在此博客中,希望将平面媒体在思想上的优势和网络媒体在传播交流形式上的优势作一个结合。”
然后,2007年9月的陶冬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提及:我如果在博客上放一篇关于股市的文章,一天的点击率能超过10万。不过,我要是写一篇关于经济的并不枯燥的文章,点击率则只有几千……
“我倒不在意点击率,毕竟自己不是做媒体的,也不靠这个吃饭。实际上我认为,这几千次的点击率远比那10万更有‘含金量’。”
陶冬同网友之间还真有互动,网友留言,陶冬则作出答复。
对于写作,陶冬其实颇有思考:经济学毕竟不是科学,许多问题的真伪要若干年后才能知分晓,有些也许根本不存在对错,这就纵容了经济学家信口开河的坏毛病……
笔者从来没有想过做大经济学家,也没有能力发明什么了不起的经济学理论,只想认真地做点本份的事,多走,多看,勤思考,勤动笔,对得起读者。
陶冬的博客内容的确是“五花八门”2006年8月的《大企业领袖:请拜德鲁克为师》,文中指出:时下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以笔者观察,中国白领们的智商不低,生产力却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不善则是突出的、共同的弱点。
结论则是,德鲁克笔下的高效率企业和“知识工人”,对今天的中国很有参考价值。
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致力于,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发挥人类创造力。或者这一阶段陶冬的再研究有其内涵,德鲁克预见到了1987年10月19日美股崩盘,“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
当然,更多的是陶冬鲜明的市场观点,2007年5月贴出了《H股和A股不可能同价》一文:指望同质的A、H股出现同价则是天方夜谭。两个市场的资金来源不同,体制不同,估值标杆不同。
“国内热钱的跨境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缩小A股与H股之间的价格偏差。不过,除非国内资金百分之百地拥有H股,资金和机制决定了两者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的套戥。”

声音

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分析师受到最多的关注,当然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至于“在晨风和鸟鸣中享受早餐”的人,通常已经下岗了。
2008年1月陶冬在《财讯月刊》上发表了《中国的房地产牛市未死》一文。
刚刚过去的2007年年末,王石的“拐点论”被广泛关注,虽然,王石事后表示,媒体没有充分转述他的表述,但是反响意味着,这是一般的看法。
陶冬在文中指出:2008年的中国房地产,是2005年上海房地产的翻版:打压→观望→成交大跌/价格小跌→行业整固→突然反弹。这可能是一个6-12个月的调整。
实际上,可能有所滞后,但是模型很符合2009年上半年的市场状况。陶冬的理由是,“通览世界现代经济史,持续的负实际利率,无一例外地带来房地产牛市;本国货市汇率严重低估而升值已经开始,无一例外地带来房地产牛市。”
2008年上半年,广东出口产业状况被关注。2008年8月《新财富》刊载陶冬的《广东须防产业空心化》一文。
文中称,笔者预言,广东1/3的出口企业会在今后三年内倒闭或转型,而广东省出口占全国总出口近30%,广东出口产业的萎缩,无论对华南经济还是全国出口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陶冬认为,“内地人士对产业空心化体会不深。”
每年出口都会增长两三成,很多年以来都是如此,虽然去年上半年,人们感受到了出口的压力,但是类似结论仍然会被认为是轻率的;现在看来,经济的变化,根本就不顾及人们对此一贯的认识。
8月在“21世纪经济报道圆桌”陶冬发言称:目前中国经济的宏观形势,是出口、消费、投资三大引擎同时失速,如果9月份住房销售没有出现明显反弹的话,房价也会出现一轮下跌。
他预计“会采取一些措施,保住经济增长”,但是“靠基础建设投入所拉动的增长,所能带来的盈利效果,一定不同于在消费主导或者出口主导经济下的盈利增长。”
2008年9月《新财富》刊载陶冬的《全球通胀见顶》一文。文中指出:金融市场和衍生产品助孽是此轮通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投机资金拉动商品期货价格飙升,由此改变价格预期,再撬动现货价格激涨。这种期货推动型通货膨胀,在经济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除去对这一市场的总结之外,陶冬在最后指出:但是商品需求增长超过供应的这个大格局没有变,太多流动性追逐越来越少的可投资资产这个趋势没有变。
11月,陶冬总结了经济环境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经济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再有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加入WTO和房地产热乃是本轮经济增长的新超级因素。每次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往往有3-5年的偏低增长,伴之以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模式调整、经济体制调整。
“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相信房市、股市都难见可持续的资产价格反弹。”
2009年3月《新财富》刊载陶冬的《新兴市场洗却铅华》一文。文中指出:全球联动式的经济衰退,制造出一个罕见的悬崖式出口下降,对依赖制造业出口的亚洲和依赖商品能源出口的拉美、非洲、海湾国家打击沉重。
他进一步提出:危机后,开始落伍的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国家中的精英(如中国、巴西、印度、韩国)将组成世界上的中产国家。过去曾受追捧的另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则可能被打回原型。
6月末陶冬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内地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经见底,他不认为中国需要推出新一轮的刺激经济方案。
陶冬预计,今年下半年会要求银行控制贷款,而到明年货币政策将正常化,他预期明年将会最少上调利率200个基点。
果然如此的话,很多方面都将发生变化。

结语

市场中的参与者是顺势操作的,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最终都是顺势操作的。然而市场扑朔迷离,需要有分析师,不断总结,复杂模糊的各种趋势。
7月19日陶冬就当前市场总结:两头牛,架着一只熊前行。美国银行的盈利和中国的GDP,为疲软的市场情绪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2009年07月23日09:13   腾讯财经特约 郦晓

博主附言:此文作者从来没有采访过我,不过看上去她做了很多的功课,资料收集得比我自己还全。公司企业传讯部门的同事上周五把这篇文章转了过来,我决定贴在博客上,谢谢郦晓。
陶冬的博客 - 聚焦陶冬:一个明星分析师的15年 - 腾讯博客 - Qzone 陶冬的博客 - 资产通货膨胀 - 腾讯博客 - Qzone 明星造型师舟舟 -- 腾讯博客 -- 腾讯博客 - 赵微的“半熟女”写真 - Qzone 陶冬的博客 - 粮食价格危机并没有完全消退 - 腾讯博客 - Qzone 谢百三 -- 腾讯博客 - 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全新股市 - Qzone 陶冬的博客 - 陶冬:不理性的是中国央行,给中国经济吃错了药 - 腾讯博客 - Qzone 飞鸟的QQ空间-原来范冰冰是被妈妈毒打而成大明星的-腾讯博客-Qzone 痕羽扬菲的QQ空间-那些家有残障儿女的明星们-腾讯博客-Qzone 谭飞的“娱乐八阵图” - 请接受新加坡明星李连杰先生 - 腾讯博客 - Qzone 叶楚华-明星经济学 -- 腾讯博客 - 揭秘鲜为人知的华尔街卖身求存 - Qzone 崔璨 -- 腾讯博客 -- 腾讯博客 - 我的狂野一面 - Qzone 杨恒均的博客 - 我该如何向儿子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 - 腾讯博客 - Qzone 新周刊官方博客 - 钱学森:你的伟大只欠一个道歉 - 腾讯博客 - Qzone 吴祚来的博客 -- 腾讯博客 - 一个时代三个活宝旧文重发 - Qzone 林夕的博客 -- 腾讯博客 - 教育一个独生子女成人有多难? - Qzone 卡卡 - 我的家庭 - 腾讯博客 - Qzone 任志强的空间 -- 腾讯博客 - 本末倒置 - Qzone 唐祥飞 -- 腾讯博客 - 恐怖的人体艺术 - Qzone 布林带的应用 - 腾讯博客 - Qzone 季琦 -- 腾讯博客 - 焦虑的中国人 - Qzone 百变樱樱的世界 -- 腾讯博客 - 沙海 - Qzone 任志强的空间 -- 腾讯博客 - 破鼓仍有万人锤 - Qzone 丁启阵 -- 腾讯博客 - 鲁迅的幽默 - Qzone 陶冬的博客 - 美国就业鼓人心 联储计划变招数(8月9日) - 腾讯博客 - Q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