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55:51
熟语(成语)的运用是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自1991年至2007年连续17年高考都考查了这一内容,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尤其是在语言环境中考查对成语的正确运用,包括成语的含义、感情色彩、近义成语辨析等。
高考试题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成语特点:一、古语性
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 ”是“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
判断下列成语的文言特色
惟命是从 宾语前置                 安邦定国  形容词使动 
轻于鸿毛 介宾后置                 举一反三  数词作名词
蜂拥而起 词类活用                 弃暗投明  形容词作名词
二定型性  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和随意换字或增减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副"是"相称、符合"的意思,与"符"的意思差不多,但"名符其实"就不是成语。
三、完整性  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如:"义无反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辨析成语的方法 1、从意义上辨析
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仍有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
例1:“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自以为正确”的意思。但“自以为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自命不凡”指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义较重。
例2: “苟且偷生”和“苟且偷安”
辨析:两个成语意义基本相同。但“苟且偷生”偏重在贪图生存,“苟且偷安”偏重在贪图安逸。
例3:“食古不化”和“食而不化”
辨析: 这两个成语都有“没有很好掌握消化已学过的知识”的意思,但“食古不化”仅指古代知识而言,所指范围小,“食而不化”所指范围就大得多。
2、从结构上辨析
成语的结构类型很多,有主谓式、动宾式、并列式、兼语式等,成语的结构不同,意义、用法也往往不同。
(1)主谓式:胸有成竹  杞人忧天  毛遂自荐(2)动宾式:莫名其妙  如数家珍  如丧考妣
(3)兼语式:引狼入室  请君入瓮  化险为夷
例1:“弦外之音”和“弦外有音”
辨:这两个成语都喻指说话或行文中另有间接透露而不明说的话。但“弦外有音”是主谓式,指的是事,多作谓语、定语、状语;“弦外之音”是定中式,指的是物,多作主语、宾语。
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那一句是~。
 其中一个秃头顶的人,过去是行政科长,~地说:“老厂长,别看你把我们忘了。”
例2: “不可思议”和“不堪设想”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不能想象”的意思,但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不可思议”适用于奇妙的事物或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不堪设想”适用于严重的不良后果。
3、从色彩上辨析   成语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成语的色彩不同,在使用时也不同。
例1:“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说话多,但两者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
例2: “进退维谷”和“进退两难”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进也难,退也难”的意思,但前者具书面色彩,后者具口语色彩。
辨析方法归纳  从意义上辨析  从结构上辨析  从色彩上辨析
常见成语误用类型:一、张冠李戴
【解读】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 就要出差错。
【例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解析】“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此用于“人”,适用对象误 。
【例2】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解析】“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二、望文生义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解析】“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
【例2】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
【解析】“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
三、重复赘余   【解读】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
【例1】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
【解析】“不虞”就是“没料到”的意思  与“没想到”重复
【例2】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
【解析】“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之意
四、自相矛盾   【解读】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前后矛盾 。
【例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
【解析】“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人满意”,前后矛盾,当改为“强人所难” 。
【例2】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
【解析】“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
五、不分轻重   【解读】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 。
【例1】刚一起跑,我班的胡艳艳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
【例2】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
【解析】“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
六、不辨色彩   【解读】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
【例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解析】“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用作褒义词了 。
【例2】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
七、不合逻辑   【解读】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
【例1】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
【例2】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解析】“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
八、搭配不当【解读】成语与句中其他成分搭配不当(既有主干的搭配,也有修饰语的搭配) 。
【例1】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
【解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恐惧”这一中心语 。
【例2】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解析】 “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
2009-3-6 熟语的运用:

语 成    语 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谚    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
 惯用语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格    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歇后语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熟语 的两个突出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定型性 (2)意义上的整体性——完整性
熟语类型
1、惯用语【解读】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出来的,格式固定的具有一个特定意义且具有强烈修辞色彩的习惯用语。如“炮筒子”是指性情急躁或心直口快的人。 “台柱子”表示戏中的主要演员,进一步又比喻一个集体中的骨干。惯用语的运用比较灵活,可以拆开,中间插入一些成份。如“钻空子”可以说成“钻了我们的空子”。
【注意】: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一锅端、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2、谚语【解读】谚语是人们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或反映的一个事理,使人从中受到启示。如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气象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保健谚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
【注意】: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3、格言【解读】格言是简炼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多来自名人名言,多从正面总结经验,作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富有哲理性,意味深长,促人警醒。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见利思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
【注意】: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事实胜于雄辩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4、歇后语【解读】歇后语是由“前语”和“后语”组成。它分两种形式,即喻意的和谐音的,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飞机上挂水壶——高水瓶(平)等。在一定的场合下,使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时还可以收到诙谐、幽默的效果。
注意】: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1.飞蛾扑火—— 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 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 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 冻(动)了心
   5.孔子搬家—— 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熟语测试题型趋向
客观题  辨别读音    辨别字形    判断用法
主观题  熟语互换      名句填空  
题型考查
(一)辨别读音。
【方式】: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
【样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A、傅粉  果脯  鹄立  手无缚鸡之力
B、谒见  歇凉  喝彩  远水不解近渴
C、花蕾  对垒  打擂  胜不骄败不馁
D、栈道  辗转  纤绳  吃一堑长一智
【解析】这里的“吃一堑长一智”、“远水不解近渴”、“胜不骄败不馁”、“手无缚鸡之力”都是很常见的熟语。答案是B。
(二)辨析字形。
【方式】:与字形题结合起来考查
【样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3全国) B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三)判断用法。【方式】: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
【样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06浙江卷)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解析】A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胜其烦”,不是不怕麻烦,而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
 B项也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宛然在目”,不是尽收眼底的意思,而是仿佛在眼前;
 C项中的“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
 D项犯了褒贬误用的错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指出类拔萃的人才或英雄人物。
(四)名句填空。【方式】:与名言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样题】: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                          。
②与“八竿子打不着”意义接近的熟语有                      。
③与“好死不如赖活”意义相反的熟语
【答案】这种题的答案可以有多个;参考:醉翁之意不在酒;风马牛不相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五)成语替换。【方式】:给出俗语,然后用相关成语替换。
【样题】: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②“豪强”与“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③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答案】①吹毛求疵 ②沆瀣一气③直言不讳 ④贪得无厌
模拟题精选
选出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B
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觉察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C.为把该市建成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D.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是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
【解析】A项“感同身受”意思是“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的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受。
C项“集思广益”使用范围不当,不能用于互相讨论。
D项“如火如荼”,比喻声势浩大而热烈,是褒义,与“明争暗斗”相配合是不恰当的 。
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C
A.电影《夜宴》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多数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C.美国用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其目的在于:既推翻萨达姆政权,又能控制中东石油,可谓一箭双雕。
D.长达4个多小时的央视春节晚会终于伴着新年的钟声销声匿迹了,它给全国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解析】“评头论足”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B
A.对农村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得他能够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B.个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不管他是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
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D.在今天的半决赛中,欧洲两支足坛劲旅把各自的风格特点表现得炉火纯青,让我们真正感到了足球的魅力。
【解析】“见仁见智”,描对同一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介意;
“炉火纯青”形容技艺纯熟,而不能用来形容风格 。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国民党统治下,经济凋敝,毕业即失业情况尤甚,于是在读书人里和在市民中一样,流行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到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的民谣。
B、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打官腔的,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部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打官腔。  应用“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C、大赤包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向来不肯把余钱“打退堂鼓”玩。
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科学的进步,现在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解析】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个目标。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与基层朋友打交道,使用最多的便是语言。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要我们“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B、上海为民工办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定心丸”。
C、这样的企业,即使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战略失误,在市场竞争非常不充分的环境下,完全可以“吊胃口”,总可以探索到一条发展的路径。应该用“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D、山西省制定了一部从源头上消灭“豆腐渣”工程的法规。这部法规,对违规操作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其单位及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解析】“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豆腐渣工程”:形容质量低劣的工程建筑。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包括成语(约定俗成)、谚语(口耳相传)、
歇后语(巧设悬念)、惯用语(语义双层、双关)等
一)口耳相传的谚语    口耳相传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1、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
2、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可作完整句子使用;
3、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1) 交友处世: 君子之交淡如水       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2) 劝学: 活到老,学到老
3) 军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4) 民俗: 入庙拜佛,入乡随俗
5) 卫生健康:两头净,不生病     饥时饱,必送命
6) 道德情操:仁义值千金    人穷志不短
7) 行为规范: 为臣要忠,为子要孝    一失足成千古恨
8) 世态人情: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世情看冷暖,人事逐高低
9) 善恶美丑: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0) 自然气象: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关于“死”的谚语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好死不如赖活  
寻(等)死不如造反
教人拼死一搏,既不无价值寻死,也不无价值赖活(等死),而要活得轰轰烈烈(造反)。
作用:在修辞上,谚语简练明快,能增加语言的概括力;
             说理时恰当运用,能增强文章说服力。 
二)巧设悬念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也就是说,歇后语是“由存在引注关系的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熟语。
          如“墙上挂狗皮——不像画(话)”,前部分“墙上挂狗皮”只是引子,如果没有后半部分,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半部分,谐音双关,点明整个歇后语的含义。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1)会意型。
比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
2)谐音型。比如:老虎驾车——谁赶(敢) 两手进染缸——左也蓝(难)右也蓝(难) 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
      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
 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
 比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想象中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老虎驾车——谁赶”,用“谁赶”对“老虎驾车”作字面上的解释,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没有人敢去做。
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个: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这主要体现在“引子”部分。
 (1)取材广泛,人物鬼神、动物植物、食品器物、民俗等等,无所不包。
 (2)想象新奇     “泥菩萨洗澡——越洗越脏”    “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拟人);
           “八十年不下雨——好晴(情)(双关)”    “三张纸画张脸——好大的面子”(夸张)
       “猪八戒演讲——大嘴说大话”   “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想象)等等。
 (3)深具悬念性 “老鼠给猫理胡子”
 比较下面一组成语与歇后语的艺术效果:
成语:一目了然       解甲归田    痴心妄想
歇后语:独眼龙看书——一目了然              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   赖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两组词语义相同,趣味却相差很远。由此可见,歇后语前半部分“引子”的重要性,缺少了它,歇后语就可能变为一般性的陈述。
三)语义双层惯用语 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  “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  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  一般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
  “开小差”其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   其引申义是“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中”。
 2、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
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小心眼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
感情色彩中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
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 眼中钉;
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
3、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二字格:下海、吃醋、下课
   四字格:放马后炮、喝迷魂汤、喝西北风、   钻牛角尖、打退堂鼓
  五字格:一推六二五
  多字格:解铃还需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  置若罔闻       阿谀奉承    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         拍马屁        替罪羊、背黑锅
 1、使用熟语应弄清熟语的意思。很多熟语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它的意义。
      如“三只手”指的是小偷。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指临时想办法。
  弄清意义,是判断熟语使用正误非常重要的一步。
例1:开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过去的希特勒就是这样。
    开倒车:喻违反前进的方向,向后退。
例2: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谁不高兴!
    天有不测风云,是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糟糕情况无法预知。这里说时来运转,是好运气来了,这样,再用“天有不测风云”,显然不不正确
熟语使用要注意感情色彩
  不少熟语也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熟语有很多用来调侃人的: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现象。
例:大凡贪官都喜欢唱主角——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缘由,一为恐慌,二为掩饰。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应该用“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3、注重熟语使用场合、语言环境
熟语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特点,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用熟语;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不能用熟语——除非故意,用熟语来调节气氛。
例: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责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 。
4、熟语(非成语)使用允许语言重复
     成语与其他语言不能重复使用。如:“心里有难言之隐”“心里”和“隐”重复,这里的成语就用错了;
     而熟语因常有民间色彩,地方色彩,有时必须用一句大家都能理解的语句加以解释,这就不属于重复,或者说重复是熟语使用所需要的手段。
     如“你这么做是攀高枝,巴结达官贵人”,这里的“攀高枝”与“巴结达官贵人”是同一意思。
     又如“你们两个呀,是一对难兄难弟,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难兄难弟”与“半斤八两”也是同一意思。
成语误用的主要类型
1、望文生义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高考题)
[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此外有“差强人意” “不刊之论” “首当其冲”“不足为训” “文不加点” “目无全牛”
       “猫鼠同眠” “危言危行” “望尘莫及” “罪不容诛” “屡试不爽” “微言大义”
       “洛阳纸贵”等等。
2、用错对象例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
[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
  “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极多;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
  “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误用褒贬  例3: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如“无所不为”“半斤八两”“条分缕析”“始作俑者”
   “洗心革面”“人满为患”“弹冠相庆”“改头换面”
    “不孚众望”等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
而“危言危行”“脱颖而出” “义无反顾”“未雨绸缪”
  “语重心长” “不负众望”等又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4、尊卑不分  例4: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
   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
        大材小用、鼎力相助等。
5、语义重复或矛盾  例5: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例6: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6、搭配不当
例7: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一般不能带宾语。
此外像“侃侃而谈”“漠不关心”“目不暇接”“耳濡目染”等一般都不能带宾语。
再如“望其项背”“善罢甘休”“同日而语”等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因此要注意成语的搭配习惯。
7、轻重不当
例8: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原句本想说“万一有点闪失”,结果大词小用,轻重失当。
比如,“德高望重”“有口皆碑” “十恶不赦”等词都有一定的程度,使用时要注意。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例9: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年高考题)
      灯红酒绿 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
例: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
例10:“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淋漓尽致”只理解为“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因而认为不适合句中的语境。
其实, “淋漓尽致”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
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
例11: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得栩栩如生。
 “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使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
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
       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分庭抗礼 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
    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例一, 这位拳击手得了冠军后洋洋自得,以为今后再也没人能与他分庭抗礼了。
      例二, 法国当时正处于动乱之中,国内诸侯飞扬跋扈,竭力扩张自己的实力,无视国王的特权,与国王分庭抗礼。
难兄难弟 彼此曾经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难"念nàn)
     也可指讥讽二人同样坏。(“难”念nán)
 例一, 共同经历过爬雪山、过草地,八年抗战,四年内战的血与火的洗礼,这对难兄难弟终于迎来了今天的解放。
 例二, 这对难兄难弟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平易近人 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例一, 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例二, 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平铺直叙    既指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叙述,    
    也指说话、作文平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例一   巴以矛盾冲突由来已久,我一直不清楚内幕,这篇报道写得平铺直叙,我终于弄明白了。
例二   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平铺直叙,缺乏技巧,内容一览无余。
堂而皇之   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有时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例一 他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堂而皇之进来了。
 例二,他讲了一套堂而皇之的理论。
龙飞凤舞  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秀色可餐   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眉来眼去   多用于男女示爱,   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指手画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动作示意,   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不见经传  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   也指某种理论缺乏文献上的依据。
回光返照  比喻人临死之前精神忽然兴奋的现象,     也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
粉墨登场  化好妆上台演戏。   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先天不足  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  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
高视阔步  形容气概不凡     或态度傲慢。
旁若无人  形容态度从容、自然,  也形容傲慢或满不在乎。
应接不暇  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
不绝如缕  形容情势十分危急,  也形容声音细微悠长。
如虎添翼  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赤膊上阵  比喻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
                 也比喻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