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楼市与量化宽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6:03

股市、楼市与量化宽松
(2009-05-07 17:29:22) 

卢麒元
    香港的投资者被搞懵了。一些“大师”依据传统智能,劝谕大家五月出货。一些“预言家”依据残破的经济数据,认定金融海啸第二波已经逼近了。早已是惊弓之鸟的香港投资者,那里还敢追涨杀跌,很多人在四月就开始离场了。春天里一片肃杀的气氛。然而,市场却跟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又是一个火红的五月。鲜艳的花朵依旧绽放。    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专家学者不关注奥巴马的《刺激经济方案》(A New EraOF Reponsibility:Renewing America’s Promise,The President’s Budget and Fiscal Preview)。这个方案对全球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将十分巨大。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方案将成为中国经济决策的外部依据。当然,这个方案也会形成对于资产价格的深远影响。特别是楼市和股市。这正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    在奥巴马的《刺激经济方案》中,落墨最少的地方,就是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中,最简约的就是“量化宽松”。笔者认为,这才是奥巴马《刺激经济方案》的要害所在。也是奥巴马新政成败的关键节点。理解“量化宽松”的含义并不困难。国内已经热议一段时间了。但是,严谨地进行“量化宽松”的工程学推导就极为困难。特别是,预见美国以及全世界“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更为困难。然而,这才是理解中国股市和楼市的关键之所在。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是与一般宽松的货币政策(credit easing)相互对应的。我将后者简称为“成本宽松”。这样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后者是通过利率(资金成本)影响货币供应;前者是通过直接增加货币数量,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化宽松”实际上等同于直接创造货币(printing money)。简单直白地说,“量化宽松”,意味着联邦储备局增加钞票的印刷数量。    笔者非常严肃地提醒国内管理层注意:“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经典的赤字财政政策。今天被“量化”出来的每一个美元,都是美国政府预先征缴的通货膨胀税。中国将毫无悬念地成为美国的第一纳税大户。奥巴马先生是一个敢做敢为的狠角色。这一次他出牌相当干脆。关于奥巴马新政笔者另文再作详细讨论。    美国的管理层当中从来不缺少混蛋。但是,他们当中极少出现笨蛋。“量化宽松”这一招用得非常好。笔者将美国量化宽松具体操作概括为三个比较好:第一,时间选择比较好(及时);第二,数量控制比较好(够用);第三,渠道选择比较好(直接)。这显示出美国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强大的情报信息能力、策划协调能力、组织实施能力,以及美国金融体系强大的执行能力。我想,这一点是非常值得中国政府深思的。我们“知”的能力太弱了;我们“行”的速度却太快了。    “量化宽松”的目的是增加货币供应(money supply)。这一点显然易见成效。问题是,美国的经济体系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仍然疲弱。增加的货币供应完成救命使命后,必然继续寻找新的出路。全世界都比我们更担心通货膨胀。他们在确保流动性的同时,更主要的目的是实现通货的保值。很多人的目光再一次转向中国。很巧和,中国刺激经济的力度远远超过美国,中国经济“将第一个复苏”,中国可能真的实现“保八”。以目前中国良好的财政金融状况,人民币存在巨大的升值潜力。于是,流动性开始向中国聚集了。所以,美国开始“量化宽松”,香港股市马上发疯。而且,可能仅仅是开始发疯。当然,开始发疯的不仅仅是股市。也当然,开始发疯的不仅仅是香港。    其实,道理很简单:量化宽松=印刷钞票=通货膨胀    我很确定,中国的通货膨胀存在着时间上的先进性。赵本山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金融问题,那就是中国“不差钱”。全世界继续量化,中国将更加宽松。而且,可能是非常宽松。这将人为制造出一次美丽的、脆弱的、短暂的复苏过程。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帝再一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不仅仅是赚钱的机会。更主要的是保住老本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机会,为未来作好打算。    我认为,奥巴马很聪明。他政治上极左,而经济上极右。政治上的社会主义倾向,正好对冲经济上的实用主义。美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恢复制造业。他们仍然需要间接“创造”价值。或者说,他们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供养。供养的方法,就是使用货币化的财政政策,这就是热辣新鲜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而易见,这一政策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其中,有些国家当然是无条件地支持。任何实用主义的短期行为都是有后果的。“量化宽松”也不能例外。廉价通货泛滥将迅速演化为特定国家结构性通货膨胀。对特定国家的高附加值产业形成绝杀。这几乎是美国恢复制造业的前提条件。我们正在经历这一过程。    中国的股市和楼市当然是政策市。不过,笔者提醒亲爱的投资者,“政策”一词的含义已经不再单纯是指中国的国内政策。影响更大的可能是美国的政策。所以,我们也必须为“量化宽松”做好必要的准备。    最后,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深刻体会,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奥巴马同志提供的“好政策”。充分享受“量化宽松”的美好时光。  剧烈通胀下的财政应对策略
(2009-04-29 15:10:22)卢麒元    看到专家学者们兴高采烈地讨论复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V、W、L。直观的线性美景,纯朴的逻辑梦想。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然而,现实很可能是残酷的。
    有人在没有挂上离合器的汽车上,拼命地踩油门。围观的人们并不知道真相。他们普遍认为,汽车不动,那一定是油给的不够。需要继续加油;要将油门一踩到底。此刻,没有人担心剎车,也没有人注意方向盘。    离合器总有挂上的那一刻。当离合器被“偶然”挂上的时候,汽车会突然窜出,直奔人行横道,直奔路牙,直奔沟渠。    现在,讨论金融策略已经没有意义了。大家一直在加油和拼命地踩油门。现在,我们需要认真讨论一下财政策略了。一旦,剧烈的通胀突然成为现实,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应对从未经历过的经济危机。当然,我们也必须知道如何应对严重的社会危机。    对于一个制造业大国而言,通货膨胀主要是输入型的。笔者相当确定,通货膨胀将集中反映在石油价格上。当石油价格直逼200美元的那一刻,所有商品的价格将陷入失控状态。届时,将考验各国政府的真实的管治能力。这种能力,根本的依据就是财政能力。要知道,在极度混乱的经济体系中,税收将会锐减,而安抚各方的财政支出却必然激增。我们不可能开动印钞机去应付财政危机。一个有智慧的政府,必须要清楚自己的财政状况。我们应该学习李嘉诚先生。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有足够的资金储备。足够的意思,不仅仅是可以渡过时艰,而是必须足以“渡过两个来回”。这两个来回并未考虑经济以外的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    中国拥有应对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问题是,物质基础并不自然等同于政府配置资源的财政能力。中国可以直接动用的财政资源是极为有限的。我们直接的财政资源其实就是外汇储备;我们间接的财政资源就是国有资产(土地和股权)。非常遗憾,我们的专家将外汇储备视同为政府负债,这些资源主体处于海外债券的形式,已经排除在财政资源之外了。更为令人惊愕的是,竟然有人建议政府分光外汇储备!竟然有人建议政府分光国有股权!竟然有人此时提出土地流转!在国家即将面临财政危机的前夜,有人公然提出对财政的核心资源实施“三光政策”!的确厉害,未及开战,先自焚粮草,不战而被屈人之兵。当今世界,除了戈尔巴乔夫,还罕见有人敢拿财政开玩笑!    中央应高度重视财政工作。中国政府必须强化管理财政资源的能力。    第一,必须迅速减持外币债券,尽可能积累政府直接持有的,可实现日常支付或抵押的强大物质储备。例如,建立黄金、食品、药品、石油、核原料等战略物资的储备。应尽快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委员会。尽快建立国家战略储备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办法。    第二,建立针对私人财产课税的预备方案。必须解决在非常时期强制性国家税收的税源问题。笔者无法理解,一个土地资源极其短缺的国家,何以竟然没有针对城市土地占用的课税呢(例如香港的差饷)?为什么不向拥有豪宅者收取级差地租呢?为什么死死盯住劳动所得呢?    第三,建立非常时期战略资源的政府采购以及价格干预机制。尽快进行相关的立法工作。建立完整的工作预案和详细的工作流程。笔者已经数次谈及均输平准问题。政府要对特殊时期价格管制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尽快建立和完善国民社会保障卡制度。尽快建立与社会保障卡对应的配给系统。让中国国民在任何情况之下,均能获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未来中国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依据将是社会保障卡。有关部门应有足够的紧迫感。    第五,严厉禁止违反预算法的行为。特别是严厉禁止各级政府以刺激经济的名义,擅自挪用财政资金的行为。特别是严厉禁止地方政府扩大赤字预算的变通做法。坚决压缩各级财政的支出。特别是坚决压缩各级财政的行政费用支出。    第六,在必要的时候,冻结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严格禁止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竞相提高工资和变相增加福利开支的做法。中国物价的上涨与公务员工资调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政府应将财政纪律的执行情况上升到干部考核的首要指标。    《素书》云: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笔者认为,无论经济危机是否如笔者预计的那样严重,政府都应该采取足够的预防性措施。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笔者再一次强烈建议,中央应建立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经济信息中心。我国缺乏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经济信息的处理系统。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具有强烈的利益导向,敌对势力和利益集团必然利用经济信息影响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走向。行政体系本身很难超越利益导向而提供客观的信息。一个如此巨大的经济体系不能准确判断经济发展趋势是非常危险的。任何仓促和剧烈的政策行为都会留下长期的不良后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中央急需建立独立而强大的经济状态感知能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笔者认为,中美之间的经济博弈,越来越接近摊牌的阶段。美国白宫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沃尔克(Paul Volcker)最近的言论值得高度关注。美国高层已经在为美元贬值制造舆论了。他们出奇一致地美化滥发美元的短视行为。他们开始公开质疑中国外汇政策的政治动机。耶鲁大学教授席勒表示,历史上美国政府曾经对其债务有过违约的记录,当年罗斯福总统取消金本位的货币政策,并单方面让美元贬值,此举消灭了约75%的美元债务。席勒开玩笑地说:“也许我不该说明这个情况。”这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是暗示了。总体上看,美国学界和政界在美元贬值问题上已经形成共识。事实上,通货膨胀几乎是美国解决过度消费的唯一出路。同时,通货膨胀也几乎是恢复美国制造业的唯一出路。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可能仅仅是时间和方式了。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了。    笔者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经成为事实。但是,远远未到讨论复苏的时刻。中国需要高度警觉的是,衰退进一步恶化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甚至也必须关注由此引发的全球性政治危机。我们不要被局部经济体系的技术性反弹所欺骗。我们必须留足子弹,应对最残酷的挑战。    当然,我们坚信,世界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前提条件是,我们那时还活着。      经济衰退的同时,滥发货币以刺激经济,必然导入滞胀。在有限的存货耗尽的时候,通货紧缩就会结束。全球即将陷入滞胀。全球性滞胀,将使财富非理性流动。毋庸置疑,这将使普通国民陷入严重困境。当然,这也将使政府面临极其严峻的考验。
如何面对滞胀卢麒元    此文为那些孤苦无助的普通投资者而作。
    无论是经验的归纳,还是数据的事实,都可以得出结论了。全球经济将于2009年陷入严重的滞胀。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中国无法幸免于滞胀。中国经济强烈依附于国际需求,将因国际需求锐减而陷入实质性衰退。同时,错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将引发剧烈的通货膨胀。中国的滞胀问题,会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严重性将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显而易见,中国政府不具备全球匹配通货的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人民币的信用基础已经遭到系统性的破坏(详见《人民币的信用基础》)。在特定时期,滞胀完全有可能失去控制,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人没有经历过滞胀。通俗一点概括滞胀的形态,就是失业迅速增加,收入急剧减少,而物价猛烈上升。中国的普通人将真实感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的痛苦。    笔者对即将到来的滞胀充满了忧虑。所有的政策建议均未被充分采纳,政府已经错过了阻止滞胀发生的最后时机。现在,政府依旧没有落实对抗滞胀的系统方案。    笔者必须指出:所谓刺激经济方案,是割臂饲鹰的悲壮举措。一方面,将耗尽宝贵的政府资源;另一方面,将耗尽宝贵的民间资源。现行政策将使中国经济陷入系统的、严重的、长期的经济危机。    基于对形势的判断,我们只能为普通国民,特别是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些建议:    第一、坚决持有现金。    第二、适度储备生活必需品。    第三、适度减持权益性资产。    第四、适度增加对抗通胀型投资。    笔者必须提醒大家,不要存有任何侥幸,不要听信任何花言巧语,守住自己的老本,耐心地作长期打算。    笔者最后提醒管理层。滞胀,意味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生产力调整,就是朝阳产业崛起,而夕阳产业衰落;生产关系调整,就是社会再分配格局重新整合,价值重心将迅速转移到朝阳产业。    这是大变的前夜。美国和欧洲正在悲观的气氛中努力地寻找出路。    这是迷人的夜晚。中国正沉浸在改革三十年和建国六十年的庆典之中。    我们必须重视生产力转型,我们更应该重视生产关系的转型。    起码,最起码的,我们要重视滞胀带来的严酷现实。    还要怎样说呢?还能再说什么呢?    此刻,深切地理解了那句千年老话:肉食者鄙,不足与谋!    注:此文不能算圣诞礼物。祝大家节日快乐!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及我国的应对策略卢麒元     二零零八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我国面临外部需求萎缩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世界各国开始受到经济衰退的严重威胁。
    当前,首要的问题,是正确评估形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    此次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结构性金融支付危机。不同于1929年整体性金融支付危机。结构性的含义:问题产生于与虚拟商品交易相关的金融范畴。实体经济本身并不存在严重问题,而是被动遭受严重冲击。同时,极其吊诡的是,美国大量的通货被特殊机构和一些个人冻结,出现形式上的通货紧缩,并迫使各国政府联手采取减息行动。目前,除黄金以外,各类资产和商品价格均开始大幅度下跌。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政府冷战思维下,长达六十余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美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开始回落。而与此同时,冷战和热战(越战)正进入高峰期,正规税收无法支持财政的扩张,美国开始依赖依托于美元的铸币税。七十年代,美元脱离金本位后,美国变本加厉地增加铸币收入。截至2008年6月,美国全部债务总和达到53。2万亿美元,超过了全世界GDP总和。世界已经没有能力继续承担美国政府的财政扩张政策。    依托于美元的铸币税,是美国向全球征收的通货膨胀税。这是经典的"世界税"。巧妙的是,他并不是以普通税费的方式出现。这是一种卖权的贴现。它主要地通过各种债券回笼美元,实现卖权套现,形成真实的现金收入。    这一经典的卖空行为之所以可以成立,有三个必要条件:    1、美国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国家信用;    2、经济学家和金融家系统的理论创新(主要是金融创新)。    3、联邦储备局提供足够的通货。    至于金融机构,不过是将卖权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分取其中部分的利益而已。    布什总统很聪明,他说金融机构“喝醉”了。真是笑话!如此庞大的金融体系,能全部“喝醉”吗?能“一醉”三十年吗?布什总统是在推卸美国政府的信托责任。对于美国的金融风暴,美国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金融机构只是协从而已。格林斯潘先生背上了一口并不属于联邦储备局的“黑锅”。    美国人征收“世界税”,谁是纳税人呢?当然有很多国家。不过,第一纳税大户的名字很响亮:中国!    请注意,笔者认为,当前的通货紧缩是一种真实的假象。大量的通货在囤积和累聚。真正的威胁仍将是剧烈的通货膨胀。有些人,正端坐在“山顶上”,等待着金融海啸的退去。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可以解决问题吗?面对数以百万亿美元计的金融衍生品,这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保尔森先生当然明白这一点。他不会去救市的。7000亿美元是用来修建“防火墙”的。    笔者反复强调,与虚拟商品交易相关的金融创新,可能历史性的完结了。任何与之相关的资产和商品均属于危险品。不存在救市的问题。当然,更不存在对此类金融资产抄底的可能性。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善后,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美国两位候选总统有能力解决危机吗?笔者深表怀疑。这两位候选人的救市方案,与布什总统并无本质区别。他们依然着眼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笔者认为,这差不多是火上浇油!    美国唯一的出路在于实现制度变革,改变扩张性财政政策,并迅速提高美国创造价值的能力。然而,这可能吗?    因此,笔者认为,短期之内,美国金融危机将会深化,转变成为全面的经济危机。并且,会迅速升级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由于,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制造了天量的通货,这些通货最终会回流实体经济,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    这意味着,美元的贬值将不可避免。    这意味着,剧烈的通货膨胀即将到来。    这同时意味着,全球所有资产和商品的价格将被迫开始重置。    这当然也意味着,国际贸易将陷入一定程度的混乱。    结论是,全球经济的剧烈波动不可避免。全球性经济衰退将不可避免。    三、我国的应对策略。     1、关于外汇的部分,应积极善后,坚决持有现金。    关于中国是否救美国的问题,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中国根本没有这种能力。仅余的外汇存底,必须用于应对可能发生的外汇挤提。同时,中国也必须考虑,战略性资源的储备问题。    中国首先应该考虑建立国家储备局。    笔者反复强调,中美经济关系短期具有正相关性,而长期是负相关的。美国将在危机中,部分地释放出战略资源的控制权和市场控制权,那才是中国需要的东西。政府持有现金,意味着持有机会,持有选择权。机构和个人,可以投机性抄底。但是,政府的着眼点不在于此,应该放眼长远和未来。    当然,此时应该是中投最紧张和最兴奋的时刻。    对于那些迫不及待,以各种方式逼迫中国参与美国救援计划的人,我们应该报以和蔼的微笑。    我们当然应该,也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我们当然需要争取双赢。不过,合作的内容是多元的。合作不等于出钱。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其中,核心问题就是国际贸易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2、建立人民币汇率防线。    笔者已经多次建议,在汇率剧烈波动时期,对于汇兑行为预提汇兑保证金,进行严格的风险对冲。再一次强调,要高筑堤,防大浪。    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的黑市汇兑行为。    在适当时机,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弱化美元对人民币的直接影响。    3、稳定人民币购买力。    加速要素价格市场化进程。时机一旦成熟,在特殊时期及适当范围内,锁定人民币购买力,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    稳定人民的购买力,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赋予人民币坚实的信用基础。    4、实施国民经济保全计划。    在2009年、2010年两个财政年度,启动5万亿国民经济保全计划。    第一、以外汇资产为依据,动用准备金冻结的4万亿元人民币,建立国家平准基金。在适当时机,依照清晰的准则进入资本市场,持有优质中国企业股权。    其意义在于,解放中产阶级权益性资产,让宝贵的流动性回到中产阶级手中,刺激中国最核心的消费需求。使经济活动因需求增长而转动起来。    此举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平准的含义。它是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将流动性间接转化为需求。避免投资冲动和投资扩张。同时,延迟注入流动性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二、以国有企业分红和行政费用节约为依据,动用1万亿元人民币,实施实物性社会保障补贴。以实物方式补贴,实际是一种强制性消费,切实拉动底层国民的消费需求。同时,有效对冲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    笔者再次强调,防范经济下滑,不要轻易使用货币政策。任何通过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的行为,都极有可能转化为投资行为,加剧供给过剩,继续扭曲国民经济结构。并且,会迅速转化为通货膨胀。    中国处于非常时期,一定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不能因为少数人利益(特别是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轻易开启货币政策之门。否则,短痛将变成长痛;危险将转化成危机。    5、大规模启动廉租房建设,保护基础产业和保障充分就业。    6、再次大规模精兵简政。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全社会的制度成本。争取压缩20%的行政费用。    7、启动特别财政收入计划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别会议立法批准,在2008年12月31日前,全国公务员申报财产。对来源不明财产一次性征收50%财产认定费。全部收入转入社会保障基金。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别会议立法批准,在2009年12月31日前,全国城市居民申报财产。对来源不明财产一次性征收30%财产认定费。全部收入转入社会保障基金。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批准,自2010年1月1日起,开征城市居民遗产税和财产赠予税。对于未认定资产和未完税资产将强制性没收并追究法律责任。    上述建议,意义不亚于一次和平的“土改”。是中国经济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人民银行应该制订《中国国民信用管理原则》。没有财产认定、或没有税务记录、或没有农用土地使用权的中国公民,信用等级为零,将没有资格参与任何金融业务,并不能享有任何形式的金融服务。    公安部对信用等级为零的公民,应当限制出境。    财政特别收入计划,将为社会保障基金提供数额可观的一次性来源。对于强化公共财政能力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国民财富管理。为《物权法》等制度提供前提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这将极大地促进资本的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    8、有针对性地,对特殊行业实施减税和免税。调整个别不合理税种和税率。    笔者认为,中国在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处于有利地位。我们毕竟是创造价值的大国。我们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具有不断提高的空间。我们拥有充裕的金融储备(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准备金)以应对通货紧缩;同时,我们拥有强大的财政资源以应对通货膨胀。只要方法得当,中国应该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并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四、美国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教训。    1、经济学的贫困。    当代西方经济学在金融风暴中终于陷入了困境。事实上,很多中国人信奉、接受、模仿、复制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有相当大的部分,就是美国征收“世界税”的理论解释。这也是中国大量缴纳“世界税”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幌子下,弱化中国经济的自主性,强化中国经济的依附性,始终是西方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在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中,西方意识形态发挥了主导性作用。中国当代主流经济学家们,主动与西方意识形态相结合,在经济管理中与西方自觉或不自觉地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进行了有选择地变革,使得中国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出现严重扭曲,达到了令人费解的程度。我们对此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一个13亿人口的独立主权国家,一旦丧失经济管理主权,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历史再一次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我们需要清理盲目的西方经济学崇拜,清理与之相关联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回到群众中去,回到实践中去,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归纳、总结和提高。经济学更需要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需要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家和属于中国的经济学。我们应该请走那些征收世界税的“专业专管员”和“义务专管员”们。我们应该改变意识形态领域的西方教条主义,我们应该清理中国教育和学术系统中的机械“唯美”主义,我们应当改变媒体在经济问题上低俗的崇美风尚。    中国应该、也可以、而且必须走出经济学贫困。中国不能建立经济学的自信,中国就无法建立经济管理的自信。没有经济管理的自信,我们的制度和政策就会被误导和操纵。我们永远不应该放弃实事求是这个法宝。中国从来就不缺乏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善于解决问题的学者。    德国经济学家西梅尔先生,在《货币哲学》中说过:金融学更接近美学。笔者非常认同。一般而言,经济学也更接近美学。经济学就是追求动态平衡的学问。在复杂的各种经济变量中,寻找平衡点,维持平衡过程,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这的确是一种高超的艺术。中国一定可以产生对此“艺术”有深刻理解的大师。中国已经不太需要,能够背诵些许西方经济学概念、逻辑和公式的,各类型财经演员;中国绝不欢迎,含有“三氯氰胺”的金融产品,以及那些道貌岸然的金融产品推销员(金融机构经济学家和分析师)。难道不是吗?    笔者再次建议,建立国家主导的独立的、高效率的经济信息处理系统和强大的思想库。    历史证明,只要能够坚持实事求是,中国是战无不胜的。当然,历史也一再证明,只要搞教条主义,一定会摔跟头的。    2、创造价值是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的根本保障。    美国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创造价值是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的根本保障。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不应该成为国家行为。任何投机取巧的思想,都不应该成为制度和政策安排的依据。历史是公正的,上帝是公平的,投机取巧的结果反而会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红楼梦》里有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的故事,算是一个新的证明。    在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保护创造价值者的劳动,并赋予劳动者应有的社会地位。一方面,要通过规范市场,给予他们充分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和政策措施,给予他们必要的保护。    作为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是不可能依赖所谓的金融服务业强国富民的。    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永远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3、约束政府的规模,降低制度性成本,控制财政扩张的边界。    美国人的帝国主义心态过度膨胀了。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赋予了美国政府不恰当的角色,这一角色超越了美国固有的国力。正是美国政府角色定位出了问题,美国国家机器的成本(制度性成本),超越了美国自身经济的承受能力,成为美国经济体系的负担,并导致美国经济效率下降,也就是使产力发展水平的相对下降。美国长达六十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美国金融危机,乃至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    前苏联曾为此付出惨重代价。今天,美国也将为此在此付出沉重代价。    中国人,中国政府,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    我们必须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们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对外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仅仅需要一个认真为本国人民服务的有限责任政府。    我国政府的有限责任,决定了政府财政扩张的边界。    中国政府应该严格限制法外财政收入的扩张:    第一、我们严格限制以铸币税方式形成的财政收入。    第二、我们严格限制各种权力租金形成的对财政收入的法外补偿。    笔者反复强调,一部《资治通鉴》,就是一部最好的中国《政治经济学》。而其核心内容,无不关乎财政。财政状况,是国家兴亡的晴雨表。中国要高度重视财政的建设和管理问题。    4、必须严格限制和严厉监管金融机构和金融寡头的发展。    美国的政府机会主义者与金融寡头结合,以所谓的金融创新方式,对全世界进行剥夺。他们联手创造了长期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奇迹”。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长期弱化了美国创造价值的能力,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外移,导致了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并形成了庞大的食利者阶层。这最终极大地弱化美国未来的国家竞争能力。中国人要深刻理解产业升级的内涵和外延。    金融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金融服务业超越实体经济边界,金融资本必然成为嗜血的怪兽,反噬实体经济。美国经济不仅出现了空心化,而且已经具有了强烈的赌场化特征。    深刻的教训在于,不能赋予金融业和金融从业人员过高的地位和权力,并必须对他们的商业行为进行严厉的监管。    现在来总结美国金融风暴,当然为时过早。但是,考虑到中国所面临的,改革开放路径选择问题,这些思考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总之,笔者十分认同胡锦涛主席的看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是的,我们首先要迎接挑战。必须战而胜之。因为,机遇永远是留给胜利者的。 股市终成中产阶级的万人坑(2008-09-08 20:25:49) 卢麒元    2007年4月,笔者撰文:《莫让股市成为中产阶级万人坑》。短短一年之后,竟然成为现实。    这不是偶然,这是必然。    中国的一亿股民恰好是中国新生的中产阶级。    中国的中产阶级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被埋葬的命运。    其实,中国在实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整体的制度安排,已经决定了中产阶级的命运。如果,仔细研究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剔除华丽的包装,几乎就是完整版的南美洲资本主义模式。这是由官僚买办阶级与平民无产者构成的哑铃模式。中间没有多少中产阶级的发展空间。所以,当中产阶级刚刚露出雏形,制度和政策之手,就必然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有趣的是,扼杀竟然是通过市场方式进行的。    笔者已经多次强调,金融从来就是财政的延伸。资本市场仍是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在制度和政策扭曲的状况下,股市与其说是配置资源的工具,不如说是财富再分配的手段。掌握终极分配权的人们,会站在谁的立场上呢?这几乎没有悬念!    笔者已经多次强调,中国股市的癫痫病,是制度和政策交替作用的结果。当大量流动性涌入市场(外汇结算释出人民币),就故意收紧资产投放,导致资产价格狂涨;当资产大量投放市场(大小非解禁),就故意收紧流动性,导致资产价格狂跌。用有形的政策加上无形的手,制造资产价格非理性剧烈波动。从而为特定人群制造天量的财富输送。    笔者已经多次强调,失去了道德追问,任何关于制度和政策的讨论,变得没有任何意义。笔者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甚感悲哀。看看他们的经济学杰作吧!中国的经济学,终于彻底地不讲政治了。中国知识分子制造了:奏折式经济学;学霸式经济学;新闻式经济学。中国知识分子终于自觉地完成了“自宫”,修成了“东方不败”。    中国的中产阶级,也就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集合。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地发展,中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数量急剧地膨胀,他们必然有政治和经济权利的要求。这种要求,理应形成对制度和政策变革的推动力量。遗憾的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弱点,注定了他们坎坷的命运。一百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什麽?仍然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四姨太”。“四姨太”们在被羞辱和压迫的时候,除了“偷情”式的反抗,就只会赤裸裸地背叛和出卖。    思想解放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年,林肯总统颁布废除奴隶的宣言,从肉体上解放了黑人。但是,经历了漫长的百年历程,黑人仍然无法彻底地完成思想的解放。任何真正的解放都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必须是也只能是“灵魂深处闹革命”。    中国没有经历宗教改革、没有经历文艺复兴、没有经历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真正实现自主意识的觉醒。没有觉醒,哪里会有觉悟!精神上无法站立起来的“四姨太”们,无法完成自我救赎,更无法完成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救赎。懦弱的中国知识分子,根本无法生长出精神的脊梁。没有脊梁,能期待他们直立行走吗?    看到中国中产阶级的现状,笔者有一种沉于冰窖底部的凄冷和悲凉。    必须看到,中国中产阶级的命运不仅仅是历史的宿命。这后面还隐含了国际政治的深刻背景。这从香港和台湾中产阶级的衰落当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08年9月7日香港立法会选举,代表中产阶级派别的政党大败,清楚地说明了问题。中产阶级消失了,代表中产阶级的政党哪里还有立锥之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对于中产阶级的灭绝,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征。这是近二十年来,国际政治历史性的反动。经济现象不过是政治现实的倒影。    中国的股市在流血,流淌着中国中产阶级的血。不知道这巨大的创痛,能否刺激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否带来一点点的觉醒?    注一:打压股市,足以完成“一控”,可谓是“周郎妙计安天下”。难道,都忘了下面还有一句吗?    注二:股市低迷可以进一步压抑国内消费需求,流血完成了另外“一保”:保证不输出通货膨胀。支持美国在低通胀环境下完成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多好的战略伙伴啊!    注三:“世界工厂”的市值只剩下两万亿美元,终于变成了甜美的“汇源果汁”,打算留给谁来吸呢?    注四:“通货膨胀有利于产业升级”。同理可证:“通货膨胀才是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真正动力”。当然,也就不用讨论制度创新了!    注五:“一保”等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说,将纳税人的钱,变成企业利润,以保障不纳税的人可以继续有工作。这算不算是很“油菜”呀?    注六:真的“一保一控”实现了,GDP和CPI都达到预定指标了,中国经济就真的完成转型了吗?结果能够变成原因吗?狗能咬到自己的尾巴吗?    注七: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经济学人,必然蜕变为经济人!经济人最好的职业就是经纪人!经纪人简称买办,买办贩卖的当然是买办经济学!    注八:还需要再注下去吗?
投资决策的两个重要原则 2009-5-19 卢麒元     投资决策中,应当遵循两个重要原则:第一,是价值判断;第二,是流动性判断。    在通货膨胀相对平稳的时期,价值判断是投资者遵循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原则。    在通货膨胀不稳定的时期,流动性判断就成为投资者需要优先考虑的原则。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各国金融当局通常会采取理性的货币政策,例如主要使用利率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幅度。但是,当经济形势突然发生逆转的时候,行政当局迫于政治考量,会采取非理性的货币政策,例如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制造新的通货(货币)。这几乎必然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格局下,资产定价理论将发生变化。保值的意义已经超过增殖的意义。这是投资者必须首先考虑的投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的趋向成为创造收益的原因。资产的内在价值往往会被夸大。甚至发生扭曲。    在国际金融投资中,通常会考虑汇兑收益。当汇兑收益远远超过资产收益时,资产收益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大陆上市公司可以享受较高市盈率的原因。    在现实的世界经济中,存在着种种的不均衡。不均衡就是投资或投机的机会。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必然因为货币的估值错误而出现资产估值的错误。高估值货币必然追逐低估值货币定价的资产。美元是高估值货币,人民币是低估值货币,人民币标价的资产被低估(可能是严重低估),美元必然涌向人民币资产。    一方面,中国出现价值洼地;另一方面,美国有一个流动性堰塞湖。结果可想而知。况且,笔者说过,这是个《危如累卵的流动性堰塞湖》。    必须首先提醒我国管理层注意:囤积美元而出售人民币资产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借出美元而出售人民币资产基本等同于犯罪。后者,是变相转赠国民财富。    英国和美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件事,就是囤积了全世界50%的可流通黄金。与此同时,他们都通过直接和非直接占领的方式,控制了全球30%以上的自然资源。日本没有囤积黄金,没有控制自然资源,在成为世界工厂之后,很快就被二次金融殖民。日本在军事崛起失败后,在经济崛起的数字游戏中又一次战败。中国的外汇储备可以换算成65000吨黄金,又或者可以控制全球10%的自然资源。遗憾的是,我们在经济战略上,并不比日本人聪明。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这样一个国际投机的大游戏当中,既有千载难逢的机遇,又有难以估量的风险。资产价格非理性狂涨制造了巨大的获利空间;同时,非理性也意味着随时出现剧烈的调整。因此,一定要极其冷静地分析判断,一定要有高超的技巧和严格的纪律。否则,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可能成为鳄鱼的点心。    笔者此文的目的在于提醒大家关注流动性。笔者曾经发表过两篇提示流动性的文章。第一篇是在2007年12月,题目是《流动性即将发生逆转》;第二篇是在2009年2月,题目是《危如累卵的流动性堰塞湖》。其实,这两次都是投资选择的关键节点。当然,如何操作在技术上有很多选择。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尽量不要使用杠杆,不要谋求暴利。当然,流动性最终溃堤之后,将出现残酷的通货紧缩。不过,这是后话。    在有了气象卫星之后,我们每天可以看到精确的卫星云图,气象预报可以做得相当准确。先进的管理和强大的科技可以支持各种预报工作。先进的政府机构和超级金融机构均具有侦测流动性的手段,他们有能力对流动性进行工程学的推导。所以,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提前知道不均衡,并利用不均衡谋取利益。笔者希望我国政府加强这方面工作。并为普通投资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否则,经济不均衡,信息不对称,受害的最终只能是我国的老百姓。    当然,我们最希望我国政府能够精确地判断流动性。希望管理层切实为即将发生的巨变作好预案。一定要将我国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如果,真有睿智的领导者,能够利用此次巨变,为中华民族谋取到巨大的战略利益,那必将永载史册。当然,最低限度,是希望政府在关键时刻勇敢地维护市场秩序,稳定资产价格,保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至少,我国不能重蹈日本的覆辙;至少,老百姓不能失掉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奥巴马的金融社会主义
发表于 2009-7-25卢麒元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在履行财政再分配的职能。美国政府和普通国民均为负债消费者。美国通过普通国民的消费者信贷,提供给消费者(资产类消费品和生活类消费品)消费补贴。美元债务价值的持续贬值,客观上实现了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政转移支付。这种以金融方式(非税方式)实现的全球范围的财政转移支付,无疑是美国管理者的伟大创举。这一创举和平实现了新时代殖民主义者的财富梦想。正是这种长期的财政转移支付维持着美国国民优越的生活品质。事实上,美国普通国民获得了远远超过其劳动所得的国民福利。美国更像是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    笔者所言金融社会主义(financial socialism),是指政府借助金融手段提高国民福利的制度和政策。之所以采取金融方式,是因为这是一种隐性的国际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就本质而言,金融社会主义仍然属于金融殖民主义(financial colonialism)。这一方式并没有得到被转移国家国民的认可。例如,中国人大从未授权国务院补贴美国国民。    历史很有趣。资本主义美国,自1932年罗斯福新政开始,不断尝试社会主义道路。前四十年,是财政社会主义;后四十年,是金融社会主义。近四十年,美国本土生产力增长缓慢,根本不足以支撑美国庞大的政府开支以及国民不断增加的福利需求。美国必须另辟蹊径。美国是一个思想的大国。他们创造了金融社会主义。他们将之美化为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其实,本质上是巧妙的金融殖民主义。必须提醒一下,我国的精英们,对美国金融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老百姓要记住这支超牛的“第五纵队”。    美国国民消费补贴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间接补贴。是隐藏于商品价格中的价格补贴。第二个方面,是直接补贴。通过债务价值缩水,实现债务人的特别收益。由于上述补贴是一个难于统计的动态过程,许多国家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中国无疑是美国消费补贴的主要提供者。中国正是在牺牲内需的情况下,持续增加对美国国民的消费补贴的。我们一直在领教“必须购买美国债券”的“专家解说”。中国政府和国民不能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美国搞金融社会主义绝非偶然。既有主观需要,又具备了客观条件。    从主观上讲,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了三个有利于:第一,有利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第二,有利于政府扩充财政来源。第三,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垄断。基于三个有利于,任何美国管理者,都无法拒绝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并不存在所谓的“失误”。这种“失误”仍然会持续。奥巴马当然会继续“失误”。    从客观上讲,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全球产能过剩,产出国愿意跨国提供消费补贴。第二,全球资本过剩,产出国愿意跨国提供消费信贷。第三,全球通货过剩,产出国愿意承担通货膨胀损失。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出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经济管理主权。产出国“很难”通过制度和政策的变革解决所谓的“过剩”问题。他们更大的可能,是顽强地追随奥巴马,继续支持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国的金融社会主义不是没有极限的。当产出国(金融殖民地)经济增长出现问题,跨国补贴不可持续,美国就必须要通过内部经济增长来实现财政平衡。否则,惯坏了的美国国民,可以成为最危险的暴民;否则,娇宠的美国各级政府,统统面临财政破产的命运。    在美国搞金融社会主义的时候,中国在搞金融资本主义(financial capitalism )。笔者所言金融资本主义,是指利用金融手段压缩国民福利,从而增加特殊资本收益。中国在持续压缩和转移国民福利。中国内需严重不足,绝非专家所言的“储蓄习惯”,而是内需被压缩和转移了。中国经济问题具有鲜明的外部性特征。中国的金融资本主义与美国的金融社会主义形成绝配!这是所谓G2的真正内涵。中国最高决策者对此应有高度警觉。    奥巴马的时间和空间十分局促。他会被迫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逼迫个别经济大国继续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国务卿希拉里提出了“智慧强权”的概念。笔者将“智慧强权”翻译为:以骗为主,间用暴力。美国的货币政策将不可避免地铤而走险。美国的内外矛盾未来会空前的尖锐。中国不仅仅要准备应付金融敲诈,中国还要准备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残酷的贸易战争。甚至,不能排除任何形式的军事威胁和军事挑衅。    美国的金融社会主义就要终结了。虽然中国并不愿意成为这一终结的终结者。但是,中国人民没有理由承受持续的压迫和剥夺。中国也没有责任履行抚养一个超级大国的国际主义义务。同时,中国也应该从金融资本主义中回头了。该来的东西一定要来的。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压力从来就不是坏事。人民一旦知道真相,会无比团结和坚定,他们能够克服任何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