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锋:河南开封杞县钴60事件7·17离家“避难”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31:02

河南开封杞县钴60事件7·17离家“避难”记

类别:深度调查 作者:张东锋  浏览量:880  发布时间:2009-07-22 00:00
版次:AA16 版名:深度 稿源:南方都市报  

    赶往通许县的杞县人们。“守望者”摄

    杞县县城,空荡荡的大街。

    杞县县城西关利民辐照厂门口,群众在围观“守望者”摄

    已经到达兰考县城的杞县民众。

    睢县的公路上滞留着许多杞县百姓。

    逃!不管逃往哪里,都先离开家里!

    7月17日中午,一个辐照厂可能发生爆炸的传言让河南开封杞县的万千群众开始离家出走。县城在极短时间里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华”与喧嚣,每条街道都挤满要离开县城的车辆。然后,喧嚣就戛然而止,马路上不见了车,马路边不见了开门的商铺。县城一片静谧。

    城外。短短两三个小时内,成千上万的车辆汇集在路上,多条道路发生严重的交通阻塞。106国道、310国道以及坑坑洼洼的乡村公路上,各种车辆拥挤在一起,每辆车上都坐满了人,携子带女,有些人甚至还不及给孩子穿戴整齐,就拎起包袱上路了。

    突突的农用车声,小孩子的哭嚷声,还有对着手机的喊声,交织在一起。

    空气中的热浪无法阻止惊慌者的脚步。虽然交警在部分路段设置了路障,不停地劝说着,但这一切似乎都无法掩盖人们心中的恐慌,很多人心中的想法只有一个,逃离危险之地,并且越快越远越好。

    向南去太康,向北奔兰考,向西至通许、尉氏,向东到睢县、民权乃至商丘……如果你在高空,就可以看到大量的人流从杞县县城和各个乡村出发,沿着乡村公路、省道、国道四面八方逃散。几个小时后,这些人流又陆续从四面八方返回家园。

    7月17日,杞人忧钴,逃离家乡“避难”。那一天,杞县的人们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怎么度过的。

    本报记者张东锋

    7月20日14时,杞县县城。

    三十几摄氏度的太阳烤着这个总人口105万的开封第一大县。

    位于杞县县城建设路大同博文中学对面的一排十几家临街店铺中,包括“东方育才屋”和“高科电脑维修中心”等在内的几家店铺依然没有恢复营业,挂着铁锁的大门上用白色粉笔写着“有事打手机”。

    “走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俺回家了,这些店铺的老板全没回,都没开门,”说起当时的情形,29岁的士多老板宋成(化名)哈哈大笑。

    “今天的人还算多的,前两天基本上没啥人,这不是今天补课的开学了嘛,”他指着面前有些冷清的街道介绍说。

    7月17日下午,随着“辐射源晚上爆炸”的消息开始在杞县县城及周边镇村传播扩散,惊慌的人们从下午开始四散转移。这也使得6月7日凌晨发生的杞县城西利民辐照厂“卡源”故障,在经历了一个多月之后,以一种爆炸性的方式终于成为当地人所共知的事情。

    就在几个小时前,一辆后车窗上写有“公益宣传”字样的小面包车还巡回在路上,车顶上的喇叭中传出的正是《杞县人民政府关于利民辐照厂卡源故障处理情况的公告》,劝告市民“要相信党和政府”。

    “那天你是不在,要是你在,你也慌,”宋成回忆说。

    谣言传出“逃难开始”

    7月17日下午1点多“逃难”开始。

    7月17日前,宋成就或多或少听到过有关辐照厂出问题的各种消息,不过并不担心。“逃难”当天上午,他的士多还在正常营业。到了下午1点多,看到路上有越来越多的车辆拥向城外,宋成才终于坐不住了,吃过饭后便和几个朋友一起开车去了开封。

    整个下午,“忧钴”的杞县人向周边市县逃离,导致这一“大量外出”现象的,是县城西郊辐照厂将要发生爆炸的消息。

    当天上午,由国家环保部指派的核安全核技术管理处处长带领的专家小组,带领机器人出现在利民辐照厂,使用遥控机器人进入辐照室内。

    对于17日上午的工作,开封市环保局局长李凤刚称,专家组到来的“目的是利用机器人进一步摸清放射室内的详细情况,为制订完善‘机器人降源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不过,当遥控机器人出现时,还是引来周围好奇者的围观,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猜测。其中一个说法是,此前不清楚此事的人听说机器人出现在辐照厂时,立刻就慌了,“人都没办法了,所以才要用机器人啊”。

    另一种流传更广的升级版本是,当时机器人进入放射室后没有出来,随后,“机器人烧在里面,下午4点会发生爆炸”的说法便开始传播。

    对此,县委宣传部的臧振峰科长21日向南都记者解释说,由于此前辐照厂发生火灾,有关部门采取了注水冷却措施,当机器人准备进入源室,打开密道门的过程中,此前注入的混着辣椒粉的水流了出来,这样就改变了操作环境,导致机器人未能顺利完成探测任务。

    但在17日,杞县的人们还不知道这一切,他们无法通过任何渠道知道当天辐照厂发生了什么事,而传到他们耳中的只有“传言”,也就是后来被证明为是谣言的那些信息———

    “辐照厂要爆炸了!”“下午4点炸!”“辐射范围20公里!必须跑出20公里才安全!”“对小孩发育影响特别大,叫孩子都走!”……

    “具体是谁传的不知道,但是都说,下午4点会炸了,所以都跑了。”宋成说。

    这些“谣言”来自他们的亲朋好友,大家都在用各种方式传递这些看起来很惊人也很吓人的消息。人们未必相信这些话,但他们不敢拿家人、特别是孩子的健康冒险,很多人都选择了先躲了再说。

    21日,杞县县委宣传部提供给本报的一份汇报材料称:“由于机器人未能顺利完成探测任务,一些不实传言在杞县社会上传播,部分不明真相群众听信谣言,产生恐慌心理,一些群众担心辐射源泄漏造成人身伤害,纷纷离开杞县,部分商店也关门停业。”

    移动通信一度瘫痪

    消息不翼而飞。从街头巷尾的口口相传,到互联网,再到手机上的转发信息,现代通信技术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时空界限,各种各样的演绎版本也逐渐出现。

    一个在当地颇为流传的说法是,此前部分领导干部早已将子女送到周边县城。加上很多人因不了解相关知识产生的核恐惧心理,消息短时间内传遍了县城。在传言中,一个局机关人员全部跑光。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证实,不过杞县县委、县政府在后来出台的措施中严厉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必须在岗,必须“24小时吃住在县城”。

    在杞县临近县市工作的刘大庆(化名)当天开车“夺命狂奔”回杞县县城接父亲出来,在别人都往外冲时,他冲进了杞县,接上父亲就跑,直到午夜才在郑州安顿下来。刘大庆说,他的父亲在某机关任职,当天得知消息时发现单位里的车全不见了,只好叫儿子回来。

    得知消息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求证。有人向政府咨询,更多的人则是向亲戚朋友求证———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

    大量移动电话的打进打出,导致通信网络超出了负荷能力。很快,杞县多个区域的移动电话开始出现了“时通时不通”、“信号非常弱”的现象。

    在当地移动通信部门做市场推广工作的梁达(化名)证实了这一说法,当天下午他从杞县县城赶回兰考老家的路上,同样发现了这一点。

    “很可能是基站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基站能同时容纳2000人通话,但如果这个时候有2500人,就不行了,”他以一种略带专业性的口吻向记者分析说。

    面对着涉及安危的信息,类似手机打不通这样的不正常现象,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

    由于无法得到权威性的消息,人们只能选择以周围人的说法和行动作为指南和参照,而这又反过来将恐慌蔓延给更多的人。

    城里人坐车跑,农村人开车跑

    即便在县城,有车的也是少数。打算出城的人很快就发现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难找,杞县发往周边各县市的客车、出租车价格疯狂地飙升。

    多位出租车、电动三轮车司机证实了这一说法。以杞县到开封为例,“平时坐汽车也就10元钱左右,(17日)那天一开始涨到四五十,后来要到一百,大人一百,小孩子照样一百”;至于从杞县到郑州,从平常的20元票价涨到150、200、300元,“到后来,给五百也没人去了,车都跑光了”。

    很快,周边村镇的人们注意到了县城里的人群动向,包括那些正在田里干活的农民。

    “下午3点时分,我睡得正酣,忽然电话大作,我睡意矇眬地接过电话,乡下表弟打来的”,一位网民介绍说,原来表弟正在田里锄草,看到兰考到杞县的公路上车辆排成了长龙,车上的人们都惊慌失措地掂着包袱一副逃难的样子。

    县城里的人们主要乘坐汽车离开,农村的人们则主要乘坐奔马农用三轮车等。一辆辆奔马车从村子里开出,通过土路开上柏油路,再开上大公路,汇入逃亡大军。

    奔马车上,儿童占据了多数,在传言中,辐射对孩子影响最大。很多村子老人都留了下来,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因为子女在外打工,无力离开;有的是选择让家里的年轻人和小孩子离开,自己留守。在城寨村经营小卖部的一位老人介绍说,当天下午2时,儿媳妇离开家里去了郑州,“(最早)在上午11点的时候,就听说了(要爆炸),是我儿媳妇在县城里的朋友打来的,那个时候他们都到了菏泽。”而他则继续看店。

    村子里老人留下了,城里也有人没离开。“老屈家驴肉鲜汤馆第一分店”的老板就没有离开,尽管自己的两个员工当天也去了郑州。但在他看来,要是真出了大事,政府的人不会现在还守在城里。

    多条道路堵塞

    相比之下,更多的人甚至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上路了。杞县沙沃乡沙沃北村的农民李栓柱就是其中一位。

    当“辐射源将要爆炸”的消息传到这个县城西南18公里外的村子时,已经接近下午4时,而李栓柱还在午休之中。

    “亲戚喊我,让我一起出去躲两天,”李栓柱回忆说。由于当时“坏消息”已经传遍村子,周围的一些邻里也已经上路,所以顾不得多想,李拴柱就赶紧发动自家的农用三轮车,带上孩子和亲戚,加入到106国道的车流之中,奔向50公里外的周口市太康县。

    这是人们很少见到的场面。以杞县县城及周围的十几个乡镇为中心,惊慌的人们如同绽放的礼花一般四散开去,目的地是至少数十公里之外的兰考、睢县、民权、太康、开封、商丘乃至郑州以及邻省的山东菏泽地区。

    到了当日下午4时,向外转移的人流达到高峰。

    “天呀,路上的人、车多得无法形容,一车车的杞县(人)往外跑,”网民“庆大霉素”在博客上这样描述。

    短短两三个小时内,成千上万的车辆汇集在路上,多条道路发生严重的交通阻塞。

    106国道、310国道以及坑坑洼洼的乡村公路上,各种车辆拥挤在一起,每辆车上都坐满了人,携子带女,有些人甚至还不及给孩子穿戴整齐,就拎起包袱上路了。

    突突的农用车声,小孩子的哭嚷声,还有对着手机的喊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的热浪无法阻止惊慌者的脚步。虽然交警在部分路段设置了路障,不停地劝说着,但这一切似乎都无法掩盖人们心中的恐慌,很多人心中的想法只有一个,逃离危险之地,并且越快越远越好。

    到处都是杞县“避难”群众

    而此时,注意到群众动向的政府部门正在紧急会议之中。杞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臧振峰介绍说,当天14时许,政府便召开了全县负责干部会议,部署相关工作。

    开会的地方在一品酒店,酒店外面是急着离开县城的群众,里面是全县干部在开会应对。

    当天17时,开封市环保局联合杞县人民政府率先发布辟谣公告:“杞县钴60辐射源处于控制状态,没有危险,请大家不要相信谣言,保持安定。”随后,当地通信公司也被要求以开封市政府的名义发布安民公告,“讲明真相,击穿谣言,号召群众安心生产、生活”。电视里也开始不断滚屏发布消息。

    这时,到达了开封的“避险”群众已经占据了开封市区的大型公共场所。“金明广场、禹王台公园……到处都是人,”一位姓陈的出租车司机事后向记者介绍说。

    类似的情形也在睢县、兰考县城等各个地方出现。

    “受杞县辐射事件的影响,只见来自杞县及睢县西部四个乡镇不明真相的数万名群众开着三轮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潮水般涌向睢县,”睢县的记者描述称,当天下午6时,在睢县城内,到处可见来自杞县等地的群众,在北湖四周,男女老幼因出来时匆忙,连起码的生活用具都没带。

    睢县县长走上街头慰问杞县群众。睢县有关部门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对杞县人民的所有过往车辆大开绿灯,不准查处”。

    杞县北部约40公里外的兰考县城,大批杞县人的进入,导致当地交警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车辆进城。

    近17时,兰考全县的干部都接到一封短信,内容是“兰考所有机关干部立即上街做好杞县群众劝返工作,宣传内容如下:接开封市委、市政府通知,杞县钴60辐射纯属谣传,情况完全在环保部专家掌握控制之中,请大家不要惊慌,天气炎热,回家生活,不必外出”。

    当晚基本返回

    与周围县城的热闹相比,杞县城里这时显得异常冷清,大多数沿街店铺都已关门。至今,当地政府尚未通报到底有多少群众外出,但当时给很多当地人的感觉是,“县城空了”。开封市市长周以忠提出要稳定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要求公安部门备足警力,“对群众出走较多的社区加强治安巡逻”。

    这个时候,所有的行政机构都开足了马力,展开了故障发生以来从未有过的铺天盖地式的宣传。

    就在杞县人民政府辟谣后不久,当日17时30分,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也发出公告称,据中国原子能科学院辐射安全部主任陈凌在现场发布的情况,不存在辐射源泄漏,没有对周边造成污染,肯定没有危险。到了21时,开封市人民政府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澄清谣言。

    杞县电视台则利用4个频道播放县领导的电视讲话,滚动字幕发布县政府公告;村室广播站连续播放政府公告;广播宣传车也开始在主要街道和杞县外出道路上巡回宣传。

    政府部门和村委工作人员也走上街头,张贴传单,劝说群众。同时,“市县两级宣传部门人员积极在网上发布真实情况的帖子,引导网上舆论”。

    到了18日凌晨,河南省副省长秦玉海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委托,赶到杞县。不久,开封网发布消息称,从杞县辐照厂卡源故障处理指挥部获悉,截至18日凌晨3时,卡源故障引发周围居民恐慌事态已经平息。

    大多数外出“避难”的群众,在获得政府发布的权威消息后,17日当晚就陆续回家。18日,开封网发布消息称绝大多数群众已经返回。

    “你这边生意咋样?”

    “前两天都不行,今天还好些。”

    “只能等熬过8月底了。”

    20日下午,宋成与进来买东西的附近眼镜店店员一搭一句地聊着。

    两天前,开封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生称,“预计8月底前可在加快机器人改造进度的前提下完成处置工作。”当地媒体的连天播报,让这个表态为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所知晓。

    “一天没解决,总是不放心,”宋成说。

    制图/李勇

http://gcontent.nddaily.com/6/9a/69a5b5995110b36a/Blog/4fb/82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