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分化重组的开始前沿县区 (接上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4:39
发展模式——中国城市分化重组的开始前沿县区  bsp; 通过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嘉兴市先后涌现出了皮革、木业、服装、化纤、丝织、光机电、小家电、电声电子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大竞争优势的产业群,这些特色产业群的形成,被许多经济界人士称作嘉兴的“蒲公英现象”,即若干母体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特别是人才、技术要素得到优化组合,裂变、繁衍成许多新的充满活力的企业群体,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产业,如原嘉善县二轻系统的嘉善电声总厂,其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均属国内同行前列,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该厂虽遭到了无情的淘汰,但企业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等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就象蒲公英的种子,撒遍全县各地,为当地电声电子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该县已有大小电子企业120余家,形成了扬声器、受话器、电脑多煤体音箱、多层印刷线路板四大类重点产品,全县电子产业以年均40%的速度递增,成为该县发展最快的一大特色产业。

    “杂交”经济

     嘉兴位于上海浦东、江苏苏州和浙江温州三个经济圈的交叠之处,三种经济模式的交汇,使嘉兴经济具有“杂交”优势。从发展模式看,嘉兴经济既承受了苏南发展乡镇集体经济的引力,又受温台等地发展个私经济的影响,同时又受上海浦东开放型经济的高强度辐射,从而在嘉兴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国有、集体、个私、外资经济同台竞技、共生共荣,具有显著“杂交”特点的发展模式。从经济结构看,嘉兴的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改制纷纷转向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而私营企业也自发地进行股份制改革,形成了国资与民资、国资与外资、民资与外资合资合作等产权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目前,嘉兴原先以国有和集体为主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已明显转入产权多元化的“杂交”状态,民营经济已占嘉兴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这种多元经济模式和成分的交融,优化了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促成了互补,催生了竞争,从而使嘉兴经济迸发出强大的活力。

    配角经济

    嘉兴距上海约100公里,位于沪杭苏“金三角”的中心。铁路提速和便捷的高速公路,使嘉兴到上海仅需个把小时。该市充分利用与上海等大城市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优势,始终把接轨上海作为经济发展的首先战略,与上海建立了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配角产业群。嘉兴有个独特的“一二三四五”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即全市区域范围内有一成多农副产品销往上海市场,二成多工业产品为上海支柱产业配套,三成多产品通过上海口岸出口,四成多游客来自上海,五成多外资项目受上海辐射影响而引入。

    杠杆经济

    嘉兴城市快速发展是近五六年的事,原先每年4000万元左右的城市建设维护费,使得城市建设欠债太多,制约了嘉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本级对各县(市、区)的辐射能力也日益减弱。从1996年开始,嘉兴实行负债经营,以路权、政府信用融资,再加上土地收益,将城市资产当作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运作的资本,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使城市这块巨型资产得到盘活、升值,实现了城市的自我增值、自我发展。

    近3年间,嘉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多亿元,建设了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实施了外河整治工程和一系列城市形象工程,完善了城市防洪体系,启动了全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使嘉兴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利用融资实行负债经营,拉动了嘉兴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促进了嘉兴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了城市资源的升值空间。1996年前,市区土地每亩四五十万元还不好出手,如今100万元还灸手可热。嘉兴城市规模扩大后,市区熟地面积约增加了60平方公里,这已成为嘉兴城市发展的一笔巨大资本;城市空间扩大后,路、桥、广告经营的空间也相应增大,嘉兴城市价值总量也大大增加。同时,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增强了嘉兴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后花园经济

    嘉兴市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现代化的交通格局,加快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都市,具有一切现代化的设施和场所,但恰恰少了现代人向往返璞归真的乡村田野风光。嘉兴的“湖(南湖)、河(京杭大运河)、海(九龙山滨海)、潮(海宁钱塘江大潮)、水(水乡古镇西塘、乌镇的小桥流水)”等自然景色,对上海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将嘉兴建设成都市的“后花园”,使嘉兴融入上海旅游圈,近几年,该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江南水乡文化名城”的发展思路,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切实加快景区、景点建设,从而将嘉兴建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辉映的水乡城市。去年,该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和71%。

     温州模式是20世纪浙江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经典之作,苏南模式则是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加工工业为主要特征,而成为在当时的中国经济舞台上引人瞩目的“样板”之一。在这二者之间,随着温台、苏南的不断调整和创新,嘉兴对两者的融合与贯通,或许标志着中国区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新一轮分化与重组的开始,如果那样,促进社会经济整合的新因素将会很快形成。至少,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幕幕复制与创新交替演进的情景。

[1][2][3][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