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鲁迅”吃饭的尴尬情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0:27
摩罗/陪“鲁迅”吃饭的尴尬情景 2009-06-22 09:53,原文来源于http://moluokj.blog.163.com/blog/static/121270629200962111154268/ 陪“鲁迅”吃饭的尴尬情景

摩罗

 

周末跑了一趟上海,应一位中年艺术家的邀请,去跟一位扮作鲁迅的青年艺术家共进晚餐。餐毕未作寒暄、交流之类,仅仅睡了一觉,又匆匆赶回北京了。

这顿晚餐值得我们专跑一趟上海?果然如此重要乎?似乎是。

“鲁迅宴请知识界”,不去岂不是不识抬举?跟我一起赴宴的还有另九位读书人。另外,还有五桌酒席安排在同一个宴会厅中,五桌的客人都是上海艺术界的朋友,他们应邀前来见证今天的对话。所有的客人都是由那位中年艺术家邀请来的,邀请者名叫金锋,他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和艺术策划人。
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晚宴没有起到生活中常见的主人与客人之间在餐桌上实现交流与沟通的现象。“鲁迅”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调动十位客人对于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关注,但是在长达两小时的晚宴中,十位“知识界”都不知道如何与“鲁迅”对话,只好埋头吃饭、喝酒。
在宴会刚开始时,我举杯给“鲁迅”敬酒,说:“多谢大先生的宴请,不过,我们真的有一个‘知识界’吗?”“鲁迅”回答说:“你们就代表了知识界呀。”
我马上感到说话者并非鲁迅,以下不知道说什么好。过了好一阵,当“鲁迅”仰着脖子喝啤酒时,我轻轻嘀咕了一句:“鲁迅喝错酒了。”我的意思是要是“鲁迅”陪我们喝点绍兴黄酒,那就更像鲁迅了。这是我说的第三句话。我所说的第二句话是,在此之前,当一位“知识界”建议我率先说点什么的时候,我说:“我不知道怎么说,你说吧。”
跑一趟上海就说了这么三句话。
归结起来,席间十位“知识界”有两种反应,一部分人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干脆一言不发,一心吃饭。另一部分人尽管为难,可总想找点什么言辞说说,帮助这场对话获得成功。后一部分人的努力在我看来基本无效。

“鲁迅”先生在一直得不到呼应的表演中,越来越感到寂寞、无奈,最后他干脆放下端庄的架子,油腔滑调起来。因为他比十位“知识界”都年轻得多,他经常冒出一些让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感到陌生的时尚词语和相关表情,还主动要求邻桌的一位小伙子来亲吻一下脸颊。

两小时后,宴会结束。

有人说这次活动很成功,餐桌上的失语和隔膜说明当代人已经不需要鲁迅,既不知道怎么跟鲁迅对话,也不觉得需要跟鲁迅对话。所以,我们应邀赴宴陪鲁迅吃饭,却没有跟他沟通的愿望和能力。可见鲁迅对于当下已经没有现实意义。

我比较同意后一种意见。就我本人而言,我不知所措、无从言说,主要就因为不知道如何跟一位表演中的人讨论严肃的问题,还因为我不知道这位化装的鲁迅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和学术背景。我曾经想过也以表演的心态跟这位表演者聊天,可是根本无法进入那种状态。

鲁迅缺乏当下意义的说法,未必准确。这十位读书人大多是书斋里的学者,也未必能代表当下的中国社会。他们面对鲁迅的失语,不足以证明鲁迅跟当下的中国失去了精神联系。鲁迅作为一个经历过满清时代和北洋政府时代的小吏和文化人,他的写作始终关注着压在国人身上的两重权力关系。一种是西方殖民势力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权力关系,另一种是中国权贵压在普通国民头上的权力关系。他一生都在劝说国人拒绝这两重权力威压,反抗这两重权力对于我们的奴役。他把这两重权力都比做“狼”,他一生的写作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激励我们在狼面前千万不要做羊?做什么?也做狼,这样才能摆脱狼的追猎和奴役。

鲁迅一直怀有为两重权力关系中的弱者说话的主观意愿——虽然效果如何尚需研究。

或许这就是鲁迅的当下意义。

但是需要鲁迅的肯定不是我们这些从书斋里走出来的读书人。读书人要么需要唐太宗或光绪帝,要么需要读者和观众,当然,也还可以需要洛克菲勒和比尔盖茨,唯独不怎么需要鲁迅。

举行这场宴会的咸亨酒店坐落在上海多伦路,多伦路是当年上海左翼人士经常汇聚的地方。鲁迅经常在那里的内山书店里接待朋友并讨论问题。如果我们不是在咸亨酒店的餐桌上遇到一位扮演的鲁迅,而是在当年的内山书店见到那位正在写作《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真实的鲁迅,我们对鲁迅感受是不是会更加复杂一些?   评论:  ximengwuwenlong 鲁迅作为一个经历过满清时代和北洋政府时代的小吏和文化人,他的写作始终关注着压在国人身上的两重权力关系。一种是西方殖民势力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权力关系,另一种是中国权贵压在普通国民头上的权力关系。他一生都在劝说国人拒绝这两重权力威压,反抗这两重权力对于我们的奴役。他把这两重权力都比做“狼”,他一生的写作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激励我们在狼面前千万不要做羊?做什么?也做狼,这样才能摆脱狼的追猎和奴役。
 
赞成这一说法。 

回复 7-09 14:02 大山无言 他把这两重权力都比做“狼”,他一生的写作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激励我们在狼面前千万不要做羊?做什么?也做狼,这样才能摆脱狼的追猎和奴役。
============
在思考 回复 7-03 17:14 大山无言 鲁迅缺乏当下意义的说法,未必准确。这十位读书人大多是书斋里的学者,也未必能代表当下的中国社会。他们面对鲁迅的失语,不足以证明鲁迅跟当下的中国失去了精神联系。鲁迅作为一个经历过满清时代和北洋政府时代的小吏和文化人,他的写作始终关注着压在国人身上的两重权力关系。一种是西方殖民势力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权力关系,另一种是中国权贵压在普通国民头上的权力关系。他一生都在劝说国人拒绝这两重权力威压,反抗这两重权力对于我们的奴役。
==========================================

支持 回复 7-03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