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急速王 SANDISK杜卡迪版CF卡狂飙测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1:04:57

真正急速王 SANDISK杜卡迪版CF卡狂飙测试


作者:姜军 责任编辑:陈亮 【转载】 中国影像器材网 08年05月05日 [评论2条]  

  真正的急速是怎样的?用什么可以形容对于速度狂热的追求?人们创造了无数用于此类的文字去叙述。最后,又选出其中的佼佼者予以桂冠。在摩托赛车领域,这一殊荣属于杜卡迪车队。而在闪存卡行业,它属于SANDISK。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推出的名叫“杜卡迪”的CF卡新品,敢直接在包装上标出45MB/秒的极限速率。在这之前还没有哪家的产品能这样做。

  一直以来,数字产品的革新引诱出人们对器材更替的欲望。影音效果的进步迫使容量成为所有厂商最先解决的重点。同时,对速度的要求也日趋强烈。现在,当千万像素以上数字相机越来越多的时候,谁的存储设备速度最快,显然就会成为更多人的最终选择。但是,这些速度不断飙升的产品中,有多少水分,你能分清么?笔者今天所做的测试,正是要实地看一看,SANDISK称之为顶级产品的“杜卡迪”,有没有水分。  

高速CF卡的进化之路(PIO、DMA、UDMA规格简介)

  最早的CF存储设备规范就是由SANDISK公司在1994年起草的。从外形上CF卡可以分为两种:CF I型卡以及稍厚一些的CF II型卡。从速度上它可以分为CF卡、高速CF卡(CF+/CF 2.0/CF3.0/CF4.0/CF4.1规范)。CF II型卡槽主要用于微型硬盘等一些其它的设备。但是目前受USB接口规格的限制,还无法实现CF3.0的读取速度。

  而CF走进普通消费者的视野,还是在2000年之后,那时采用PIO(Programmed I/O)接口模式的CF卡开始批量投入市场。而对它产生消费能力的是那些开始使用DSLR的职业媒体人。从时间上,这也是数码单反开始全面走向市场的一年。这时的CF卡最高读取速率标称为40X,换算极限值在6MB/秒。不过从实际的使用中看,那时的产品普遍远低于这个极限值。

  到了2002年前后,CF卡的存储速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标称速率由过去最高的40X翻倍变成了80X,当然极限值也变成了12MB/秒。不过这时后大多数厂商即便最好的产品也就能够达到10MB/秒的使用表现。从使用上看,这时的极速卡还是可以满足600万像素DSLR的高速连续拍摄需要的。不过相比微硬盘,这时的极速卡仍然在容量上略逊一筹。

  直到04年,急速CF卡的使用进入到一个真正的爆发式增长期。因为已经有标称133X的产品开始销售了。在接口结构上,这时的急速卡开始采用DMA接口,并且CF3.0规范也在同期发布,为未来进一步提速提供了支持。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对CF规格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可有趣的是,这时能够使用133X的卡的人基本上无法体会达到20MB/秒甚至以上的速度。一方面由于使用CF卡的相机普遍达不到这样的速度;另一方面,市场上还基本看不到高速读卡器。受限于读取设备的限制,那些率先为急速掏钱的人,只能无奈的等待。除非你有钱购买D2H、1DMarkII甚至1DsMarkII。还有,体育记者除外。

  在这里笔者要加上一句:在之前介绍的几个时期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一方面是人们缺乏高速的读取设备来体验CF提速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不少厂商的高规格产品在使用中有很难达到标称的极限速度。标称与实际使用的差距,为什么要由消费者来埋单呢?人们开始发出抱怨的声音。

  到了06年末,CF卡又有了一次大跨度的性能提升。而促成这一进化的,就是UDMA模式在CF卡上的使用。什么是UDMA?为什么它可以大幅提升CF卡产品的传输速率?

  UDMA(Ultra Direct Memory Access)是一种存储器高速直接访问技术,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DMA的一种增强型。而DMA(存储器直接访问)则是PC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技术。通过它,存储设备(最早是在硬盘上)可以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沟通,而无需消耗CPU过多的资源。这对PC整体性能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而UDMA则是进一步提升了这种速度。

  在CF2.0规范之前(包括CF2.0),CF卡一直使用PIO传输模式。而PIO Model 5/6的理论极限速率也就是16MB/秒。所以这一模式就成为了CF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不过对于当时的产品来说,这已经够用了。

  但是CF联盟不会这么想,所以在SANDISK的主导下,CF3.0规范中明确规定了使用DMA/UDMA接口模式。按照当时UDMA Model 4的标准,其理论极限可以达到66MB/秒。再用速度值简化称呼这个标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UDMA/66的由来。

  标准虽然在04年就有了,但是真正的高速产品是在06年下半年才登场的。200X、266X、300X,一个又一个标称惊人的产品接连不断的发布。所有生产CF卡的厂商开始了全面而疯狂的速度之战。而1DsMark II、1DMark II N,5D,D2X等顶级DSLR的以及使用CF卡作为存储设备的数字后背也为消费者“创造”了对急速CF卡的又一波旺盛需求。

  好了,300X了,甚至333X的也面世了。可是我仍要问,它们的真实速率又是多少呢?前面笔者提到了,要想体验急速,一方面要求存储设备具有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CF卡也不能够“虚标”。如果仅仅是把理论速度标在包装上,而实际使用起来却完全达不到,那这样的卡又怎么能够成为用户的选择呢? 

什么是“杜卡迪”



附赠的CF卡包

  开篇笔者已经说过,杜卡迪(Ducati)是摩托赛车界的王牌车队。对于它的历史,笔者不想多谈。随便“百度”一下,你就能了解它。而SANDISK选择这个名字的意义,就在于——“速度”!

  SANDISK的产品线中,最知名的当属早期的ULTRA以及后来的Extreme系列。SANDISK的存储卡产品,从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就被国内的用户高度追捧。为什么?因为它有极稳定的速度表现和令人称赞的耐用性。虽然那时我们只能买到“水货”产品,根本不存在质保。但是仍有大批消费者去购买。应当说,SANDISK产品的良好口碑从那时起就已经竖立起来了。现在讲到这个虽然有些可笑,但却是事实。

  之后的03年,SANDISK开始在国内进行试探性产品销售。那时它的产品在一般消费者眼中还是高价品。不过随着Ultra II系列CF、SD存储卡的上市,国内一批高端数码用户开始认识到这个系列的“高速”和“耐用”。

  而从这个系列的第三代产品开始,Extreme开始成为正式用名。厂商的解释是:如果Ultra是增强,那么Extreme就是急速。这一甚至带有“极度”与“极端”意义的字眼成为了SANDISK给顶级产品性能的最新定义。


厂商在产品中还附赠了SANDISK的图像恢复软件

  从三代到四代,Extreme系列在速度上上升到了40MB/秒,并且可以在各钟严酷的环境中使用,例如高温低温、潮湿、干燥。不过这并不是SANDISK真正最快的产品。由于在产品定位上,Extreme IV并不是追求业界最快,而是定位于能够在最严酷的环境中发挥最好的综合性能。


正面


背面 

  不过“最快”总要有人去争夺。面对目前市场中各种品牌的300X产品(理论速度45MB/秒),SANDISK的牌就是——“杜卡迪”。


对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做明确标示

  与其他品牌不同,SANDISK并没有给Ducati版的CF存储卡标注300X或者多少多少倍速的字样。它的做法是实实在在的把45MB/秒的速度印在包装上。其实笔者也早就不太相信现在266X、300X之类的速度标称了。因为多数拿回来测试一下,都达不到换算后的速度值(1倍速=150KB/秒)。有些厂商甚至拿这钟标称做起了“猫腻”。

  就像几年前电源市场掀起的“实标”行动,SANDISK也给了消费者一个实际的速度值——45MB/秒。OK,既然有了数值,那我们就用实际的测试来验证,它是否能够达到这一速度。  

测试之前要知道的

  测试前,我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的测试环境。目前不少媒体在进行存储卡测试的过程中,显得极为简单和大意。一搬是从市场中选择一款或者几款USB接口的高速读卡器来进行测试。实际上,这种测试存在诸多问题:

  1、目前的高速读卡器由于使用了不同厂商的不同芯片组解决方案,在应对各种存储卡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兼容性或者性能匹配上的问题,这如何避免?

  2、虽然都是标称USB2.0或Hispeed USB,但是却存在速度差异。如何体现?

  3、即便是使用了目前最高速的USB接口,但是受限于USB接口速率的限制,如何进行更高速度的测试?

  4、目前很多USB接口的设备存在不稳定性,读卡器也一样。另外很多电脑机箱前置和外置接口往往性能极差。这多半是由于USB供电问题造成的。如何解决?

  5、对类似测试的顶级产品来说,即便采用火线接口的读卡器也未必能够表现出存储卡的极限速率,这样得出的结果能向消费者证明什么?

  依照以上疑问去回忆之前众多媒体进行的存储卡测试,你觉得还有多少是有参考价值的呢?

  所以,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此次测试我们所选择的测试方案。  

测试进行中

  既然采用USB或者火线设备来进行测试有着诸多的问题,那么我们不妨绕开它,选择另一个方式:利用CF转IDE。

  实际上,这是一个应用非常广的小设备,不过不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的。大家对现在的楼宇视频广告应当十分熟悉,另外,在一些公共场合播放循环节目的屏幕也十分常见。他们中很多其实就是个非常简化的PC,很多都是采用了CF卡作为存储设备的。而连接卡与设备的,就是类似这样的转接口。


  另外在一些对存储容量需求不是很大,但是需要方便更换存储设备的工业电脑来说,CF卡也是一种很方便和廉价的存储解决方案。使用这种转接卡,可以直接将CF卡连接至主板上,当作硬盘使用。

  大家可以看到,使用这种转接卡,中间不再需要其他芯片进行控制处理,仅仅是相对应的引脚进行连接,所以就避免了由于芯片性能造成的差异和性能下降。此时的CF卡就是一块硬盘,那么测试结果的好坏也就完全看它自己了。

  注意,笔者要再强调另一点:既然是当作一块硬盘来测试,那么它工作在什么模式下,你可曾注意过?

  笔者曾经将它插在家中一台电脑中,却发现速度很慢。经过检查,原来是系统将它默认工作在UDMA Model 3下。经过手工调整,再次检查已经是UDMA Model 5。此时便可发挥出这块卡的全速性能了。这与硬盘偶尔不能工作在最高速率下的情况很相似,只要简单调整系统设定便可解决。

  测试软件,笔者选择了3款最为常见的软件:ATTO DISK Benchmark、FDBENCH、HD TACH。之所以同时选择三款软件,一方面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误差的出现;另一方面,三款软件在测试上各有特点。有的更能突出极限成绩,有的则更能表现平均水准。

  所有测试软件均进行了3次测试、截图,并将其中最接近平均成绩的一次截图附上。从客观上尽量避免了误差的影响。 ATTO DISK Benchmark

 

版本:V2.41 汉化版

特点:测试可选项目较多,动态显示测试过程,柱状图对比,清晰明了。
   测试结果更接近极限成绩。
   V2.41版较成熟稳定。


FDBENCH

版本:V1.01 免费版

特点:体积小巧、数字显示结果、测试过程不够直观,时间较长。
   结果比较接近实际平均成绩。
   目前V1.01比较常见。

HD TACH

版本:V3.0.4 汉化版

特点:测试图表直观、易懂,突发速度与连续速度均有独立图表。可与其它类型驱动器直观对比,有测试时间记录,利于数据统计整理,有全面测试和快速测试两种模式。
   测试结果比较接近实际平均成绩。
   V3.0.4版较常见。


请点击放大


  经过三款软件的测试,“杜卡迪”确实展现了自己的极限性能。尤其是在突发读取测试中,已经明显超过了45MB/秒。在目前笔者测试过的300X(含等效300X)存储卡中,这是最好的成绩。也兑现了SANDISK在产品宣传上的标示。

  完成这个测试,笔者仍想多说几句:目前,在存储卡市场中,由于相关媒体的测试并不算多见,而且多半较为马虎,所以对于存储卡的性能体现并不都一样。这也是同样产品测试成绩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从应用层面上看,目前对于高速存储卡来说,可谓黄金发展期。一是应用面更广,不仅限于高端数码相机;一是随着存储芯片的革新以及成本的进一步控制,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对于高速产品已经开始表现出浓厚兴趣。

  再者,目前的CF卡品牌众多,良莠不齐。不少标称266X、300X的产品实际上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性能。即便那些牌子大,性能较好的产品,也不一定都能达到今天笔者测试的这个成绩。所以,笔者建议他们不妨学学SANDISK,直接将产品可实现的速率标在包装上。直观,而且更有说服力。

  从这次测试成绩来看,杜卡迪称得上目前市场中同类产品的急速之王。笔者也建议有条件的读者按照笔者提供的环境条件,进行同类测试,看一看自己的那些高速卡,究竟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