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我们的奶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31:28

《谁杀了我的牛?》:一个睿智的寓言故事

  来源:中国教育报

  《谁杀了我的牛?》是本有趣的书,它从一个睿智的寓言故事开始:一位教授带一个学生来到一个偏远地区的穷人家里,杀死了这个家庭唯一的贵重财产——一头奶牛。出人意料的是,这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劫难,反而使这家人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牛”在这本书中是一个隐喻,它代表阻碍人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借口、恐惧与错误观念,以及随遇而安、凡事不尽力却爱找借口的做人与处事态度。书中对“杰出”的倡导是对中国人“知足常乐”、“平平淡淡才是真”等一些传统观念的挑战!

 

 

〔美〕卡米洛·克鲁斯著,商佳音译,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头奶牛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经验丰富而睿智的老师想要向他的一个学生传授获得成功并且快乐生活的秘诀。

 

  为了教授这门重要的课程,他决定带着他的学生长途跋涉,去一个最贫穷的山村看一看。最后他们到达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小村子,在这里两个人看到了一个最为矮小、最为破旧的房子。

 

  这个随时都可能坍塌的小窝棚,坐落在整个村落的最边缘。毫无疑问,它的主人肯定是村里最贫困的人了。当师生二人走进屋里,立即被眼前狭小的空间震呆了——不足14平方米的地方,竟然住了一个8口之家。在如此局促的条件下,父亲、母亲、4个孩子,还有祖父母,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彼此多腾出哪怕是一点点的空间。

 

  可当他们走出这间房子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错了。这个家庭拥有一件最不寻常的财产——在这样的境况下显得尤为不寻常的财产——一头奶牛。而且,这头奶牛似乎还有一个更为重大的价值:它是使这一家人不至陷入赤贫的唯一理由。在这样一个荒凉贫瘠的地方,拥有如此高价值的资产,足以博得全村人的尊重。

 

  这位年轻学生并不清楚导致这个家庭落入此凄惨现状的原因。他们为何落魄到这个地步?是什么使他们忍受一切却不思进取呢?

  老师慢慢地朝那头奶牛走去,缓缓地从随身携带的刀鞘中拔出一把匕首。当老师举起胳膊时,学生看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一幕:老师迅速将手里的匕首刺入那头母牛的喉咙。这致命的一击,让那只可怜的牲口瘫倒在地。 

 

  一年以后的某个下午,他的老师突然提议再次回到那个小村子,去看看那户人家过得怎样。即使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学生还是不明白老师的寓意何在。

 

  经过多天的跋涉,两个人终于又到达了原先那个村庄,可是却找不到以前那座破旧的房子了。周围的景象仍旧和原来一样,但是一年前他们曾经借宿过一晚的那座窝棚却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一座崭新而且漂亮的新房子。他们停下来,仔细观察周围的景象,才确信这正是他们要找的地方。

 

  学生轻轻叩响了大门。一会儿工夫,一个看上去很快乐的男子打开了门。起初,学生并没有认出他来。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一年前留宿他们的那个人!他穿着干净的衣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眼里闪烁着青春的活力。

 

  学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怎么可能呢?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这个人想了想说道:“当悲剧发生后不久,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除非我们做点别的事,否则处境只会越来越糟。失去那头牛使我们的人生跌到了谷底。于是,我们只好在房子后面开辟了一小块空地,撒下一些种子,种起了蔬菜。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个小花园里收获的蔬菜,竟然比我们自己需要的还要多。我们考虑,如果我们能够把剩余的部分卖给邻居们,我们就有钱购买更多的种子。当然我们这样做了。不久以后,我们不仅有了足够的食物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把多余的菜拿到城镇的市场上去卖。”

 

  学生被男主人所讲的故事惊呆了。最后,他终于明白了他所敬爱的老师想要传授的课程。这一切突然变得很明朗,那头奶牛的死,实际上,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是那一家人生活的终结,反而恰恰是他们充满了机遇的新生活的开始。

 

  名叫“平庸”的敌人

 

  学生站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他被男主人的讲述震撼了,并开始明白了其中的真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奶牛”,我们背负着由自己的偏见、逃避和恐惧所构筑成的沉重负担到处行走。不幸的是,所有这些自欺欺人的借口都将我们与平庸的生活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当你拥有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这份工作甚至都无法满足你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更别提为你带来成就感或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这时要做出辞职和另谋他就的决定是很容易的。但是当这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可以帮助你偿还账单,维持生计,甚至还能让你享受一些小小的愉悦时,你就会很容易落入‘小富即安’的陷阱当中去。毕竟,假如你一时冲动辞职后,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待那份工作。”

  其实在生活当中,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发现自己正深受“奶牛”的羁绊。有些人虽然知道,却照样喂养这些“奶牛”。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奶牛让他们呆在安全区,安然接受这种平庸的状态。他们自愿地把这些“牛”照顾好,是因为这样做可以摆脱奋斗的责任,可以把自己的不幸归咎到其他地方。他们在每一年、每一周、每一天对每件事情都有一个借口。

 

  如果我们突然失去了为我们的平庸作辩解的所有借口,那么我们只会剩下两个简单的选择:为自己的惨淡境遇担起百分百的责任并开始改变,或者接受我们无法掌控人生的事实并且认输。

 

  不幸的是,喂养“奶牛”又作为第三种选择加入其中,它的破坏力比失败还要大:那就是平庸。平庸把我们转变成为“怀着美好意愿、却承担着悲惨的命运”的受害者角色。我们想要追求卓越却办不到,想要达到美好目标却无能为力,因为有“没时间、没天分、运气不好”作为理由,所以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第三个选择——平庸,比完全的失败更糟。如果当一个人跌入谷底、陷入人生最低潮时,那么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往上爬。全部的悲惨、彻底的失败或全面的崩溃会衍生出“要么变,要么死”的单纯环境,逼迫我们采取行动。平庸则不一样,平庸最大的危险在于它是可以容忍的,我们生活在其中,并且习惯成自然。

 

  保留一块没有“奶牛”的净土

 

  设想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奶牛”的环境中,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你能问问历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伽利略,他也许会回答:真实的生活。因为如果“奶牛”是谎言,活在它们的影响之下,就是任由谎言主宰我们的生活。

 

  正如我们中的很多人必须和别人送给我们的“奶牛”抗争一样,伽利略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也不得不同无知和愚昧斗争,那些斗争甚至给他带来了无故的迫害和牢狱之灾。在学校里,他与每个人辩论,包括同学、教授、受尊敬的教科书作者。最难以置信的是,他甚至和亚里士多德这个已经去世的伟大希腊哲学家争论。

 

  因为亚里士多德对于自然的观点仍是当时大家唯一接受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讲的一切似乎都是对的,从没有人怀疑过他的理论,也没有必要再去实验、挑战或是确认。

 

  1590年前后,当伽利略在比萨大学教授数学的时候,他决定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理论进行检验。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他决定要“杀死一头神圣的奶牛”。他喜欢对理论进行检验。更重要的是,他想向学生和同事们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并非绝对正确。

 

  他着手对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一个理论进行检验。亚里士多德曾经宣称,如果你从高空中将一个10磅重的物体和一个1磅重的物体同时抛下的话,10磅重的物体落到地面的速度会比1磅重的物体快10倍。这个理论当时被人们广泛承认,但是却从来没有被验证过。伽利略的想法却不同,他打算用实验来证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他向他的学生宣称:不论两个物体的重量如何,在相同时刻下落的两个物体也会在相同时间到达地面。所有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人,都被邀请去参加第二天早上的活动。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在第二天早上,伽利略的学生们以及一些好奇的比萨市民,跟随着伽利略来到了比萨斜塔。伽利略一手拎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拎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登上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这时整个世界都在塔下等候着他的实验。

 

  谁会是这场真理之战的胜利者呢?是希腊的远古圣人还是这位来自比萨年仅25岁的叛逆者?人群当中传来“他肯定会失败的”、“他一定是疯了”、“谁会比亚里士多德知道的还多呢?”等等小声的嘀咕。

 

  正当人们还在下面窃窃私语的时候,伽利略出现在塔顶边缘。拥挤的人群开始后退,等待着这个年轻人开始他的实验。只见他双臂伸开,两手各拿着一个铅球,让它们自由落下。两种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竟然是在同一时间,砰一声落到了地上。

 

  就在那一刻,人类两千年来有关自由落体的无知被事实打破了,一个科学思考的新纪元开始了。

 

  (本文摘自《谁杀了我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