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刊:中国经济最大弱势在于分配不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9:17:53
参考消息(非官网)-由参考消息爱好者主办 > 参考消息 > 正文

日刊:中国经济最大弱势在于分配不公

2009-6-30 19:28:08   来源:《参考消息》   阅读:990   【大 中 小】 评论:1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优势在于稳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人力物力的合理配置,中国经济的弱势则在于财富分配不合理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利率自由化滞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头脑”(人)和“身体”(物)都取得了相应的增长,但“血液”(财富)循环却仍旧不畅
    【日本《金融财政商贸》周双刊6月18日一期文章】题:中国经济的强与弱(作者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柯隆)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30年间,中国取得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金融危机令美国经济出现萎缩,中国则作为最受期待的市场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经济究竟强在哪里?
    主要优势在工业基础稳固
    在说明中国经济的优势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在遭受了1997年的通货危机后亚洲经济何以实现V字形反弹。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完全否定的东亚发展模式的确存在投资过剩的缺点。但是比起拉美国家,东亚地区拥有的高储蓄率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制造业基础稳固,所以在通货危机发生两三年之后就恢复过来了。总体来说,通货危机并没有给东亚各国的制造业基础带来毁灭性打击,所以才会出现V字形反弹。
    中国经济的优势也主要表现在以制业为中心的稳固的工业基础上。中国过去的工业基础主要是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下建立起来的以机械制造为主的重工业。其后从60年代到70年代,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但是31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批轻工业和电子工业领域的外国企业进军中国。现在,中国的工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了。
    中国经济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巨大的潜在市场。不过,由于政府的政策中心放在了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上,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严重滞后,造成家庭开支中总有很大一部分用作储蓄,从而抑制了消费。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美国是70%,日本是60%多,而中国只有35%(2008年数据)。
    此外,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中国政府首先放松了对物价的统一管理,谋求物资分配的合理化。随后又改革了终身雇用和论资排辈的工资体系,开始更加重视员工的实际能力。物价指的是物的价格,那工资指的就是人的价格。这两个价格上的自由化使得价格机制在合理分配人力和物力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人力和物力的合理分配就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财富“血液”循环仍旧不畅
    中国经济的弱势又存在于哪些方面呢?最主要的是财富的分配还不合理。我们用人体打个比方,对于经济来说,人就是“头脑”,物就是“身体”,财富就是“血液”。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头脑”和“身体”都取得了相应的增长,但“血液”循环却仍旧不畅。
    财富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就是利率自由化的滞后。1998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推动利率自由化,但是由于国有银行民营化进程的缓慢,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由于实施利率的统一管理,人民币汇率也受此限制而缺乏灵活性,在财富分配的过程中价格机制无法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利率和汇率分别形成了对内对外的两个价格。
    如果实现利率自由化,金融机构将可以审查贷款企业的收益,并根据风险提供适度的融资。盈利能力低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果不努力改善经营状况就只能接受高利率的融资,从而被迫退出市场。同时,商业银行如果对作为借款方的国有企业的收益能力判断失误,导致贷款无法收回形成不良债权,也会被迫退出市场。
    然而,政府为了保护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迟迟不肯放松利率管制,而是通过政策手段扩大存贷款利率间的差额以增加国有银行的收益。银行方面则通过由此获得的经营收益消化不良债权。
    2005年7月以后,中国政府似乎是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上调了人民币汇率。但是从人民币升值的过程来看,这并非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而是外部压力所致。不过中国政府并不承认人民币升值是来自于美国的压力。为了促进出口,中国政府千方百计避免人民币升值,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要竭尽全力避免与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国产生贸易摩擦。但限制汇率拥有更大灵活性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利率自由化的迟滞。
    就业与社保应成首要课题
    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没必要为短期内经济增长率的大幅下挫而担忧。的确,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放缓令人不安,但弥补这一损失的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中国政府提出了“保八”的目标,势必为此动用一切金融和财政手段。从单纯的计算来看,仅凭一年数万亿元的财政支出就可以把GDP拉高2到3个百分点,以此弥补外需的损失。
    不过,详细查看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就会发现,对于中国来说,当前最重要的课题与其说是提高经济增长率,不如说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原因在于即使经济增长率回升也不见得就能制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与过去30年间投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系。投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了工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由此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创造单位附加值所需要的劳动量是在递减的。所以为了实现中国社会的稳定,不是要一门心思地提高GDP,而是振兴有利于增加就业的服务业。
    在中国GDP总量中占11%的农业吸收了40%的劳动人口,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由于制造业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吸引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盐分有限,未来的重点将是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此外,在劳动力流动性强的背景下,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当务之急是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过去由于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保机能正在转由公共的社保基金负责。但是相比于巨大的需求,社保基金的保障能力还十分有限。
    恐怕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是由于太过追求经济的增长,因此健全社保制度的问题迟迟没有行动。对于是人均GDP已经登上3000美元这一台阶的中国来说,再没有理由忽视完善社保制度这项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