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鹿为马”看中国领导犯错之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10:22
从“指鹿为马”看中国领导犯错之后…… - 凤凰锐评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这就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指鹿为马”的故事,字典上的解释是“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胆大妄为的赵高身上了,把政治悲剧、闹剧当成了笑话听,为权力的巨大力量所折服和倾倒,却忽略了众多“阿顺”(迎合,实为附逆)他的人。正是聪明的、没有骨气的他们,使这出中国版的“皇帝的新装”可以顺利上演!
其实,抛开这个极端的例子不谈,就今天现实生活中,中国作为下属的官员和体制内的学者,为领导拍马屁、接话儿、圆谎儿、狗尾续貂的事情不是每天都在发生吗?
每当领导出个什么“思想”后,下面的人就去跟风,领会领导的精神和意图,把领导的一两个词儿,变成一篇10万字的讲话,一本100万字的书,从理论上不断使之丰满,直至真正能够称之为“思想”而推出,在所属范围内组织轰轰烈烈地学习。于是,学习的范围成倍扩大,官方杂志上一波一波雷同的逢迎之作就如雨后春笋般,成几何级数爆炸增长。
打个比方,如果领导说:鸡蛋是树上结的,就会有人论证鸡蛋是带把的。关键是去论证,正确与否根本不重要―跟着领导走,即使错了,也是政治正确、立场坚定!如果是个小领导,就有秘书帮忙圆话儿,如果是个大领导就有专门的写作班子来圆话儿。说白了也就一堆互相抄袭、阿谀的东东,于已可以赚稿费、评职称,于国家没有一点好处,还白白浪费很多纸张,又毒化了党风和学风。
类似的故事在我们周围每天都在发生,人们早已麻木,只是把背景搬到了秦朝就成了笑话了!只要“赵高”们不下台,有谁敢说他的东西错了?!这不是找死么?在古代就叫做忤逆、犯颜,大逆不道要失宠、被贬、放逐直至凌迟;在今天就叫“唱反调”、“不听话”、“土鳖”,至少也要被“穿小鞋”,还可能被“公安”逮捕。
在北京政治学习时,有位领导感叹:中国的领导人特别累――又要治国又要出“思想”啊!
的确,美国有数千家智库,公开提出各式的研究成果,包括治国和外交方略,可供白宫、五角大楼采纳、参考。中国与美国一样,也有很多的智库,并且数量增长很快。但是,你几时听到中国的智库提出什么好建议?不是因为保密不公开,而是不可能有。因为中国在政治上是完全的“金字塔”结构,体制森严,组织严密,历来强调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这方面,学者和下属官员一样,向来只能附和、逢迎和服从领导。
毕竟,思想在中国是“武器”、是“阵地”,好像核按钮,只能由领导掌握“制高点”,不能代替领导人出思想。别说指出领导的错误了,就是跟领导的看法不一致,或者显示出自己比领导还高明也不行啊(中国的官员要像女人,要显得比领导笨一些)!如果还胆敢批评领导,那就不是“唱反调”了,而是“唱对台戏”,是“造反”。自古老虎屁股摸不得,伴君如伴虎,什么“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什么“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劝您可千万别相信!
苏东坡诗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中国的体制也就只能容养一堆小跟班儿……
人非圣贤,领导也不能绝对不出错,如果没有制度保障人们可以秉公依法指出和纠正领导的错误,这个国家是危险的,因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我们至少已占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