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位美国总统看领导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25:15

从两位美国总统看领导力
  来源:资治文摘 类别:商业财经 | 人气:24 0分享
   艾森豪威尔:有大局观,方能成为好领导   敢于担当,凝聚力源于发自内心的平等意识   艾森豪威尔可谓大器晚成的典型,在为赴欧作战的美军选定统帅时,艾森豪威尔只是一名新晋升的少将,出人意料地被委以重任,超越了在他前面的366名高级将领,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后第二任远征欧洲的统帅。  对于选择艾森豪威尔,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里解释说: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节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  应该说,最为马歇尔看重的,是艾森豪威尔的凝聚力,因为他的任务不是带兵打仗,而是领导带兵打仗的将军。艾森豪威尔在团结由邱吉尔、蒙哥马利、戴高乐、达尔朗上将、布莱德雷、巴顿等领袖和名将组成的盟军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而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的使用被视为仅次于林肯重用格兰特将军的用人经典。  如后来的政治学家们所言,艾森豪威尔在完成盟军团结上所取得的成功是他的人格与能力的结果,由于他十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也使得他的成功看上去从容不追。历史学家们感叹,艾森豪威尔动人的风度,热情的微笑,谦逊的态度,诚实与坦率,再加上他的力量与坚强信念,消除了最冷漠的英国人的疑虑。温斯顿-丘吉尔称他“可能是世界上最乐观的人”,而乐观主义也确实是艾森豪威尔最难能可贵的气质,对于安抚重压下的英国和受伤的法国,极为重要。让许多国家的将军和领导人感到欣慰的是,即便是在面对那些被占领国家的人,艾森豪威尔也表现出十分的敬意。  艾森豪威尔也确实知道怎样做才能带好兵并建立有凝聚力的团队。在生活中,他为人随和,没有将军架子,喜欢和士兵们在一起,对繁文缛节不以为然。在战事的间隙,艾森豪威尔常到前沿阵地看望部下,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士兵们说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上司”,记者们称颂他为“平民将军”,而盟军士兵则亲切地称他为“好心的老艾克”。  令下属佩服的是,艾森豪威尔坚持的原则是,“领导只不过是对一切错误承担责任,而把一切好事归功于部属。”而正是他的敢负责任,善于授权,使得下属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持了较强的团队凝聚力。  即便是后面当上总统,艾森豪威尔仍坚持平等对待他人,善于发挥他人特长的作风。经常打电话向在工业领域和经济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专家们咨询意见。并始终做到“在人性的基础上解决人的问题”。这一点,对后世的领导者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   抓大放小,要有从整体利益考虑的大局意识   艾森豪威尔还是一个有大局观的领导者。美国参战后,由于珍珠港袭击给美国人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与日军也是难解难分,举国上下多数人都认为应该以太平洋地区为战略重点,先打败日本人,再对付希特勒。但罗斯福和马歇尔却不这样想。从二战的整体战略上考考,他们认为必须实行“先欧后亚”战略。  按理说,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服役6年之久,对日本人可谓深怀仇恨,应该是极力主张坚持“先亚后欧”战略的人。然而,艾森豪威尔却在并不知道罗斯福和马歇尔想法情况下,坚决主张“先欧后亚”战略,并且还制定出了一份完备的美军赴欧作战统一指挥问题的报告,这使得马歇尔相信,艾森豪威尔可堪重用。有意思的是,艾森豪威尔在选择主将时,也比较倾向于任用有大局观的人,这也给后世的管理学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在一个组织中,如果最高领导人具有大局观,那么其他高级领导者和中层干部有大局观,能够为整体利益考虑的可能性就会大许多,其中,不仅有人事任命的缘故,也有上行下效的因素。   胡佛:性格弱点加剧国家危机   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导致危机加剧   1929年胡佛上台后,美国股市暴跌,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国会通过了法案建议对进口商品实行前所未有的高关税。  当时,有1028名经济学家上书反对,但固执的胡佛还是签署了法案。遗憾的是,胡佛所期待的保护本国企业的效果并没有达成,反而引发了美国贸易伙伴的疯狂报复,不仅美国经济正式进入寒冬,世界经济状况也进一步恶化。  直到今天,该法案仍被认为是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犯下的“最大错误”,它不仅催化了美国以及世界历史上最有名的经济大萧条,也留下了病根——只要美国经济出现问题,就会有人自觉不自觉地祭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  鲜为人知的是,胡佛年轻时候曾来中国(清朝)打工。后来的他也许忘了,遥远的中国,在他年轻时,并没有对他说不。一个人,一个国家,只有敞开自己,阳光才会进来,希望才会愿意亲近你。   性格脆弱,易从盲目乐观到极度悲观   胡佛一开始对形势是很乐观的。即便是在危机到来之际,胡佛还是坚信,“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  胡佛的盲目乐观以及与此相关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始恶果毕现。尽管一些有识之士多次提议政府要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主动干预,但胡佛对潜在危机却置若罔闻。很快,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与此同时,那些在投机行为中获得了高额利润的金融巨头,却并没有将大量资金投入再生产过程,而是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结果是泡沫越来越大,最终吹破。  在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人们盼望着政府能采取断然措施,但信奉自由放任的胡佛却还是没有转过弯来,导致民众对未来彻底绝望,社会动荡加剧,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反政府力量在不断聚集。  人们将怒气撒向了胡佛。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种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  渐渐地,胡佛自己也对形势开始绝望,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国民重整旗鼓的信心,加剧了危机。   矫枉过正,对困难缺乏清醒认识   股市和楼市的泡沫,是导致美国经济崩溃的罪魁祸首。但胡佛政府在金融政策上矫枉过正。由于和美国股市、楼市一样心虚,一旦发现形势不妙,胡佛政府便采取了严厉的紧缩政策。1929年8月9日,美联储根据宏观经济过热情况,将利息提高到6%,将证券交易商的利率由5%提高到20%,使当时投机商们顷刻间陷入了资金短缺状态,只好逃出股市。由于此举也引领其他投资机构跟随股市流动性顿时陷入紧缺状态,失去了支撑。随着市场信心的不断走低,股民对股市升值预期也发生180度转变,出现了股市抛售风潮,加剧了危机的深化。  多年之后,当人们总结1929年经济危机的教训时,都会将胡佛的货币信用紧缩政策视为导致货币信用危机的直接诱因。  而从根本上说,这反映了胡佛在领导能力上的不足。一个好的领导,不能是惊慌失措的,要对困难有清醒认识,也要有所预案,这样才会在危机面前泰然自若,而不会做雪上加霜的蠢事。   傲慢偏见,高高在上漠视民生   胡佛的失败,还有着深刻的个性根源。在1932年大选期间,美国媒体曾经特别探讨过“胡佛与傲慢”的问题,回顾了他用铁链封锁白宫,以隔绝上访的退伍军人,并用武装力量对付的“故事”。  而最令胡佛总统生涯蒙羞的,是1932年7月28日,他发出的镇压全国各地要求补偿金的退伍军人的命令。这项极不光彩的指令使胡佛一夜之间成为了最不受欢迎的总统,并被美国人视为耻辱——此事既表现出胡佛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上的无能,更折射出他的高高在上。  让美国人不能接受的是,当美国经济低迷到极点,民不聊生之际,胡佛总统却对记者们说:“并没有谁真正挨饿。拿那些流浪汉来说,他们吃的就比过去什么时候都好。纽约有一个流浪汉,一天吃了十顿饭。”这引起了媒体和民众的愤怒。  有着很多富人朋友,内阁中也充斥着富翁的胡佛,当然不会注意到,富人脑满肠肥,大众却饥肠辘辘,当农场主把“过剩”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时,无数穷人饿死街头……就这样,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胡佛,在大选到来之际已众叛亲离。  链接:艾森豪威尔的抉择 汪 书  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亦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那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途中‘有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  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让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艾森豪威尔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他们可能早就冻死了!后来,艾森豪威尔特地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儿子家里,然后才赶回总部。有意思的是,事后得到的情报让人震撼不已——  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手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希特勒认为盟军最高统帅死定了,但狙击却流产了。事后他们怀疑情报不准确,但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为救那对老夫妇于危难之中而改变了行车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