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正在消失的潍坊方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37:00
寻找正在消失的潍坊方言2008年04月23日16:18 来源:人民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人民网潍坊4月23日电 据潍坊新闻网报道  方言是极具地域特征的一种标志,是一个地区自我展现的名片,推广普通话的真正目的绝对不是排斥方言。继1956年和1999年两次全国语言普查之后,国家语委拟在2008年初再次启动第三次全国语言普查,旨在全面了解国内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语言资源情况,并确定重点保护濒临灭绝的方言范围,着手进行抢救。在如此大的背景环境下,我们潍坊方言将何去何从呢?  潍坊方言极具特色  潍坊方言说到底就是潍坊话,俗称潍县话,也是起源于古代汉语,属山东语系,其本身还有更细的分支,例如潍坊中部地区方言、青州方言、安丘方言、临朐方言等等。受当地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及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原因影响,潍坊方言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已形成了自身统一、丰富、古朴、生动的特点。  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潍坊方言,记者查询了大量资料,但在市面上关于这一方面的书籍和材料少之又少,只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的一本《潍坊方言志》,这本书由潍坊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和钱曾怡、罗福腾等老师所著,市新闻出版局出版,书中对潍坊方言的区划、语音、词汇、语法等都做出了详细介绍。从书中记者可以看到,在语音方面,潍坊方言鼻辅音韵尾比较少,除去高密以外,一般没有舌尖中鼻辅音韵尾N,声调的一致性较强,远远超过声母和韵母。另外,我市方言词库中存在着大量同义词,例如“连襟”一词,就有多种说法,临朐称为“一担挑儿”寿光称为“一条绳儿”。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的用语中,还保存着一些古汉语言词,这些词与现在汉语和普通话存在一定距离,往往被认为比较俗的,例如“夜来(昨天)”、“待”等词。除此之外,潍坊方言中还有一批十分形象生动的词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例如“地蛋(土豆)”、“扁嘴(鸭子)”等等。  正宗方言正在消失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智慧,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潍坊方言也是如此,对我市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潍坊方言也是市民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普通话的普及,很多正宗的潍坊方言正在渐渐消失。  记者从市语言文字办公室了解到,我市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目前,城区各中小学校的普通话普及情况几乎达到100%,全市共有400多所中小学校通过普通话测试。各大院校每年也进行普通话测试。而潍坊方言在这方面却没有类似测试措施。我市2009年底也将迎来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说起潍坊方言,今年76岁的退休小学老师谭承亮直言不讳的告诉记者,现在说潍坊方言的语言环境和他年轻时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不少正宗的潍坊方言词汇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前段时间,他和老伴外出散步,听见一老潍县人说起“悖悔”(不讲理、胡搅蛮缠)一词,他琢磨了好半天才想起这个词的意思,这个词多少年都没有听过了。类似这种已经不再使用的老词还有很多很多。  在城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潍坊方言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操一口浓重的鲁西南口音,他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转业来到潍坊,那时候他非常希望学会潍坊话,好融入当时的社会中去,但受历史和社会等原因的影响,到现在也没学会潍坊话。但到他的下一辈就不同了,儿子从会说话起就是一口流利的潍坊话,然而20年后的今天,儿子参加工作后,已经能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人交流了,照此发展下去,到了孙辈潍坊话在他们家就差不多消失了。李先生还说,现在单位里说潍坊话都是一些40岁以上的老同志,40岁以下的人在孩子的影响下也在慢慢转变,特别是一些说潍坊方言长大的铁杆支持者也时不时用“潍普”与孩子交流。  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赵晖老师认为,现在我国几乎每个城市都面临着方言逐渐消失的问题,而且北方城市要比南方城市严重的多,方言渐渐消失主要体现语音和词汇上,语法是消失最慢的。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多方面的原因,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市民意识的改变、各地方言的融合等等。  发展方言仍有市场  提起潍坊方言,相信很多市民都会想起一首名叫《潍坊一号》的歌曲,这首歌是我市著名音乐人綦斌和他的朋友所创。綦斌告诉记者,大约2001年,几个朋友在酒桌上闲聊时,一个朋友说,听说人家外地有用本地方言唱歌的。随后他们几个人就萌生了用方言唱歌的想法。綦斌说,《潍坊一号》上传到互联网上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据他了解,南到新加坡,北到俄罗斯,都有潍坊老乡在网上收听这首歌,在歌声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在歌声中感受家乡的温情。《潍坊一号》走红以后,他们几个人又先后推出了《潍坊二号》等潍坊话歌曲。现在他们正准备把潍坊方言运用到电视剧当中去,继续把潍坊方言做大做强。如果潍坊本地的青年有志于从事潍坊方言歌曲创作的话,他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使潍坊方言歌曲发扬光大。  在綦斌和他的朋友看来,潍坊方言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普通话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不会消亡,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和传播载体,它只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新陈代谢,能够体现出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不复存在了,但是很多通过方言这种载体得以传承下去,为后人所了解和熟知。  2007年年底,本报组织的“爱上潍坊N个理由”活动征集中,共收到短信2000多条,其中涉及到潍坊方言的短信就有500多条,可见方言在广大市民心中还是不可代替的。  “在2008年初启动第三次全国方言普查中,有关专家将采用现代化最新仪器进行录音、录像,必要时甚至会将喉部如何发音、面部肌肉如何变化进行录像拍摄和生理分析,最终是要将这些数据汇总制作成“方言和地方普通话语言库”,数据的存储主要通过刻录光盘、制作成软件等手段对全国的语言进行整理汇总,有可能的话,还将最终作成电子语言。”赵晖老师说,方言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步缩小,这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客观法则的,除此之外,保留方言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电视、广播等媒体可以采用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来进行传播,山东齐鲁电视台的“拉呱”的节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文,被广为流传。而诗中所言的“乡音”指的就是方言,可见方言音韵在社会生活中被赋予了多么温馨的意义。著名作家莫言虽然身在北京,但是据了解,他经常听茂腔,不为别的,就为听一听地道的高密话。  方言普通话两者可并存  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赵晖老师说,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二者有其相同点:第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汉语方言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方言研究不但可以为推广普通话提供可资比较的语言材料和为汉语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充分的语料依据,而且因为方言是语言与文化互动的结果,是文化的接触与扩散,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关系史、民族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也有着重要的论证价值。因此,方言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价值,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民族共同语这种既植根于方言,又高于方言的特性决定了它为全民族服务的性质,而方言则是汉语的地域分支,为某一个地域的人群服务。正因为此,民族共同语必然对方言产生巨大影响,对方言起重要影响作用,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随着社会统一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发展,人们文明水准的日益提高和语言文字工作的日益法制化,更要求大力推行民族共同语,在正式场合和公众场合使用具全民性和较强规范性的普通话。然而,方言的地域性和亲情特点也决定了方言在局部地域存在的必要性和它自身的使用价值。  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一再表明,推广普通话的真正目的决不是排斥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国家民族的主体性语言―――普通话。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普通话是为全民服务的,方言是为一个地区的人民服务的,推行普通话并不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只是逐步地缩小方言的使用范围,而这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客观法则的。方言可以而且必然会同普通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曾庆建 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