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雄:论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产生现象的实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2:48

论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产生现象的实体



赵汉雄



  物质是唯物论第一和最根本的范畴。确定什么是物质,关系到一部唯物论最终会“唯”到哪儿去。


  常被引用的物质的定义是列宁绐出的:“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複写、摄影、反映。”(《唯物论和经验批判论》128页)


  列宁定义是站在“反映论”角度思考的。這一角度不适合思考“第一范畴”的问题。首先,可考察“客观实在”有什么?那里有两类事物:一实体,二实体间的相互关系。用常识举例:我们看到太阳和地球(实体);也能感知维系两者关系的万有引力定律(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它们都符合“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複写、摄影、反映”,那末是不是把两者都称之为物质?這又是不可以的。因为列宁说:“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谁是第一性?”。既然客观世界中有两类事物,就得决出谁第一?谁第二?


  想继续成为“唯物论”,只能选“实体第一”,因为选了“相互关系第一”就成“客观唯心论”(如黑格尔)。在定义阶段没有将此中岐路分辨清楚,由此建立的体系就是“二元论”,即這个体系中有时候唯物,有时候不唯物。


  “反映论”是阐述意识来源的学说;“唯物论”是探究世界来源的学说。相对于“唯物论”,“反映论”仅是其局部,因为意识本身就是某种特定物质发生的现象。下面一段引文容易领悟,在现代科学中,人们是怎样理解意识、感觉和实体的关系的:



  1965年,匈牙利出生的神经化学家安加用大白鼠做实验。 他把大白鼠放在由暗室和亮室组成的间隔箱内,通常大白鼠都从亮室跑到暗室。可是,当暗室的电击装置使它们经受电击恐怖训练之后,大白鼠便不再到暗室去了。安加抽取大白鼠脑室内含有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脑脊液,注射到未经训练的大白鼠脑室内,后者也同受过训练的大白鼠一样“弃暗投明”了。后来,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从4000只经过上述训练的大白鼠脑内分离到一种多肽物质。这是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称之为恐暗素。把这种恐暗素注射到未经训练的3000只小白鼠的脑内,结果大多数小白鼠产生了逃避黑暗的反应。据此他们认为,恐暗素把大白鼠害怕黑暗的信息带给了小白鼠。


  用意识或(感觉)界定物质的一页应该翻过去了。因为“唯物论”讨论的是整个客观世界的问题,在這个运动场里,意识(或感觉)也是一名运动员。要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它的裁决势必“宽严皆失”。列宁定义“欠严”是指它将“原生的”和“派生的”事物混为一谈;列宁定义“欠宽”是指研究感觉现象将被此定义排斥(此因感觉之现象不能“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唯物论的物质定义应该以物质世界的全体为对象,所构作的物质定义应既适用于意识外的世界,也适用于意识世界。方法是将物质世界分为实体部份和现象部份,决出“谁是第一性”。于是就有本文的物质定义:物质是产生现象的实体。


  在此应将实体和现象作出区分:先用常识喻解:我们可以从大海掬起一捧水,但不能从大海捧出一朵浪花。此因水是实体,浪花是水的现象。我们可以从恐暗老鼠的脑中提取恐暗素,恐暗素能使不恐暗的老鼠恐暗;但恐暗老鼠不能用“言传身教”的方式使不恐暗老鼠获得恐暗素。此因,输入的“经验”不会转化恐暗素物质。通过以上枚举,我们可以确定:实体有三个特性:①独立存在性;②可分离性;③可实验重复性。


  现象不具备独立存在性,它只能依附在某项实体上存在。为什么实体可以脱离现象而存在,现象卻不能脫离实体而存在?這是因为从实体产生现象有一个过程,且与具体场景有关。比如恐暗素,注射到鼠脑会出现恐暗现象,注射到鼠肺就未必。依据如上思辨,能判定“实体第一、现象第二”。


  科学的一个功能是确切地解释现象。19世纪提出过许多解释某类现象的“科学假设”,它们在20世纪,有的被确认(分子论、原子论、电子论、遗传因子论…);有的被否证(燃素论、活力论…),决定它们命运的就在:拿不拿得出实体来。现象的本源在实体的论断也同样为科学史所证实。


  沏底的唯物主义者永远对准产生现象的实体,决不会被浮光掠影、花言巧语所动摇。                     (赵汉雄) 


  出处:老顽童网站 作者:赵汉雄 时间:2006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