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从批判的一代到垮掉的一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2:32

书评:从批判的一代到垮掉的一代

作者:低调挂牌

  《编译参考》2003年第二期译载了香港《远东经济评论》上的一篇关于中国都市精英的调查报告,其中有一节叫《45—54岁人的困惑》写道:“我们发现,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45岁-54岁的群体在各方面都落后于年轻和年长的群体。由于错过时机,他们就像乘飞机没买到前排座位的旅客,只好一直坐在最后。”

  
  这末了一句话的描述甚是有趣。用徐友渔先生在《八二届毕业生》这本书序言里说的话则是:“他们沉湎于过去的‘高尚’与‘纯洁’,把苦难当风流,他们时常处于上下两代人的夹击之中而处境尴尬:上一代人指责他们心怀异志,下一代人嘲笑他们冥顽不灵”。

  当然,从一本书认识一代人,哪怕仅仅是一代人中的一部分,也是无论如何都会有失偏颇的,但用这样两个词来形容“八二届毕业生”这一群体,我想大抵也是不会离谱到哪里去的:批判和激情。

  无庸置疑,“八二届毕业生”是批判的一代和激情的一代,或干脆称这一群体的典型特征是具有“批判的激情”。突出体现这一特征的当属鄢烈山先生。

  问题也正好出在这里:一个一贯坚持“批判的激情”的群体是不可能不“处境尴尬”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处境一方面是这一群体保持“批判的激情”所必须凭借的“有利区位”;另一方面,在我看来,这也是此一群体因共同的“文革痛苦”而在社会发展的时间轴上被架空的必然结果,即是说,他们动辄“反思”的思维惯性决定了他们“向前看”时态度上的迟疑和立场上的摇摆。

  但过不了几年,“八二届”就将以退休的方式集体性地退出历史舞台,届时,这一最具有实际意义的以年代命名的一代将正式功成身退。

  与“八二届”相比,“七零后”的小日子才刚刚开始。作为一个虚弱无力、死拼硬凑起来的概念,丝毫没有“文革记忆”的“七零后”们本来应该与“八二届”们没有任何关系:“八二届”们身上弥漫着计划式的死板,“七零后”们身上充盈着市场式的散漫;“八二届”们看问题习惯于批判,“七零后”们看问题习惯于顺其自然;“八二届”们在向前看时立场摇摆,“七零后”们在向前看时根本就没有立场。

  在“八二届”看来,“七零后”是垮掉的一代。在“七零后”看来,“八二届”是无趣的一代。也许,在彼此眼中,对方都是足够奇怪的一代。

  有意思的是,看上去冰火不容的两代人,通过《八二届毕业生》这本书有了一种更奇怪的连接:这本书的主编拉家渡早在“七零后”的概念诞生之前,就已经是“卡通一代”的代表人物。通过这本书,“七零后”、“卡通一代”、“八二届”这三个奇怪的语词竟然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天方夜谭般地拥抱了一次。

  这次拥抱到底是礼节性的,还是发自内心的?它预示着“七零后”态度向“八二届”精神的回归,还是预示着“八二届”精神向“七零后”态度的投诚?它意味着“八二届”和“七零后”的互表歉意,还是意味着“八二届”和“七零后”的相互理解?

  这也许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显然并不是值得深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