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招惹”河南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42:57
6月13日,《南方都市报》刊载了深圳岗贝村集体不租房给河南人的报道。这一报道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个网站上的评论铺天盖地。6月16日,《南方都市报》又跟踪报道了这一事件,结果是本来在岗贝村租房居住的100多名河南人至今还没有租到房子,无处搬家。报道中还提到了一名60多岁的河南老人,因为无家可归的彷徨和迎头浇下的雨水,老人病倒了。万般无奈,老人只好找了块避雨的地方躺在三轮车下度过夜。
“河南人招谁惹谁了”,这句话已经成为河南人面对歧视无奈的回击。在此,笔者就借河南人这一问答,做出回答:河南人既没招谁也没惹谁,恰恰相反的是,是我们当中很多人在招惹河南人。
河南人真的就像传言中的那样刁蛮、圆滑、令人厌恶吗?在笔者看来,其实并非所然。我们之所以对河南人产生偏见甚至歧视,那是因为我们陷入了合成谬误的误区。合成谬误是指把局部是对的认识,仅仅因为对局部来说是对的,便推断对总体也是对的。无庸置疑,河南人当中肯定有些给河南人脸上抹黑、行为不检点的人,但是这仅仅是个别人,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有谁敢保证自己省份的人都是安分守纪?我们却因为一小部分人而否定了一个整体。难道我们不应该扪心自问吗?
占有的信息不完全,导致了我们非理性的预期,这也是我们在招惹河南人的原因之一。我们不能够掌握每个河南人详细的信息,于是,对河南人的评价仅陷于道听途说,再加上传播扭曲效应的影响下,我们毫无意识的就产生了刻板心理。刻板心理完全抛弃了理性,对未来做出的预期也就不合理了。深圳村庄集体拒绝将房子出租给河南人就是非理性预期是典型。
由于合成谬误误区和非理性预期从中作梗,不管什么地方的河南人被迫进入了非统计性歧视。统计性歧视是指个人因为所属的群体的一般性行为,而不是他自己的特点,被排除在某项活动之外。截然相反的是,非统计性歧视是以为个人的行为将群体排除在外。那位60多岁的河南老人就是因为被深圳人罩上了非统计性歧视才找不到房子的,于是就出现了露宿街头令人心寒的一幕。
将房子出租给河南人不仅可以解决河南人的住房问题,也可以给村里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双方都能够受益,何乐而不为呢?仅凭一时的冲动设计出的制度安排往往会造成与初衷相悖的后果,深圳岗贝村的村委会应该反省反省。
市面上有一本《河南人惹谁了》,只要稍微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河南人谁也没惹,而我们却在接二连三的招惹河南人。河南人背负道德的十字架太沉重了,为什么我们还要“招惹”河南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