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突然毁约 铁矿石谈判痛失大筹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0:45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北京时间4日晚,力拓董事会在伦敦关门商讨与中铝的交易,最终的结果是“终止交易”。中铝总经理熊维平5日在公告中表示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失望”。

  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方面昨日确认,195亿美元注资力拓的方案“流产”,力拓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后,转而与另一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展开合作。

  业内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力拓的表现有些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感觉,而“两拓”的合作对中国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事发:抛弃中铝力拓突然毁约

  “从开会到宣布结果,前后不到两个小时,”一直在跟踪该交易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北京时间4日晚,力拓董事会在伦敦关门商讨与中铝的交易,最终的结果是“终止交易”。其实,力拓方面早在会前就已达成共识,所谓的会议不过是走过场。而此时,中铝总经理熊维平正在澳大利亚就入资问题进行最后的斡旋。

  “力拓突然单方面宣布终止协议,将使中铝陷入被动,这看起来有些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感觉。”有业内专家表示。

  但力拓并不认可专家的这些评论。4日晚,力拓官方网站发布简短声明:“力拓正在寻求一系列选择,其中一些选择正处于高级阶段,这些选择的目的是最大化股东价值和改良集团资金结构。”

  “力拓和中铝的合作意向不是为了简单的股价炒作,双方最初的合作还是具有诚意的。”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周城雄博士认为。

  据了解,因为收购阿尔坎铝业,力拓在未来两年内将背负大约190亿美元债务,而在今年10月前,力拓将偿还约89亿美元债务。

  “力拓最初试图向现有股东发股融资90亿美元,以期完成今年的偿债计划。”接近力拓的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考虑到2010年力拓又将面临二次选择,力拓最终选择了中铝的方案,原因只有一个——“中铝不差钱”。

  在给媒体的新闻通稿中,中铝总经理熊维平也表示:“中铝已经就本交易完成了210亿美元的融资安排。”

  中铝和力拓曾多次为双方的合作造势。时任中铝董事长的肖亚庆表示:“中铝长期看好力拓集团的资产质量、增长前景和其管理实现股东价值的能力。”力拓集团主席斯金纳则表示,力拓与中铝的合作将使力拓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双方一系列的高姿态,让力拓取得了丰硕回报:披露了与中铝的合作计划后,力拓的股票持续走高,现在较年初已上涨50%;同时,汇丰银行125亿英镑的增资扩股也已施行……有媒体评论说,中铝为力拓股价大涨50%起到了“担保”作用。 

 

 原因:力拓找到融资新路
  “力拓当初选择中铝是为了‘最大化股东价值’,现在财务状况好转了,铁矿石的预期也看涨,‘最大化股东价值’的方式就是抛弃中铝。”周城雄说。

  事实上,上任之初曾说“中铝入资力拓让人兴奋”的力拓董事局主席斯金纳,在力拓“有钱”之后也不再对中铝“兴奋”,近期他在回答关于双方合资进展的问题时表现得模棱两可。

  “年初,力拓答应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协议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年内89亿美元的财务危机。现在力拓基本摆脱了财务危机,加之中铝的出资现在看来也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合资告吹也就不足为奇了。”周城雄博士告诉记者。

  “很明显,现在力拓有了一个解决资金问题的出路。”东方高圣董事长陈明键表示,现在“不差钱”的力拓自然开始轻视中铝,更何况这项合作本来就被力拓的股东们反对。

  “中铝的失败在于因为拖沓而失去了时间。”周城雄认为,2月份正是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中铝开出的条件对力拓很有诱惑力。但4个月后,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力拓也从危机状态下“咸鱼翻身”,这表明中铝自己对入资准备不足,因此没有把握住机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负责人何曼青博士表示,包括中铝在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总体表现是不成熟,像小学生。国内企业现在海外扩张的规模确实比引进来的多,但企业仍面临国际经验不足、风险评估不足等问题,政府总体规划、指导企业控制风险、跨国并购人才等多方面都远远不够。

  教训:中铝应“多留几手”

  “如果一开始的入资额再高一点,分手费的比例也多一些,估计跟力拓的协议也不就会轻易‘黄’了。”有业内专家表示。

  东方高圣董事长陈明键也对1%的分手费颇有微词:“1.95亿美元的分手费对力拓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力拓诚意原本就不大,就算是再多赔一些钱他们也会毁约的。”在他看来,那点分手费对力拓根本没有约束力。

  实际上,在入资力拓的消息宣布之后,中铝在力拓股东、澳大利亚政府以及国外舆论的压力下,一直处于让步状态。

  5月中旬,澳大利亚方面传出消息,中铝正准备放弃原计划中的若干权利,其中包括“放弃部分销售条款及获得力拓30%铁矿石产量的合同”、“删除部分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减少在新合资企业任命人员的权利”等。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熊维平也承认“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正在调整原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