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店之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1:46
 小书店之殇     ■彼得·艾坡博姆[美]  向丁丁(译)
    我们镇上的书店宣布即将关张。
    如今,店铺关门大吉早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新闻。开车随便去哪里的郊区小镇转转,眼前总能见到门窗洞开、空无一物的店铺——就像美好昔日留下的鬼魂。至于二楼书店,惹人注意的倒不是它就快停业,而是它的历史——在同一个老板娘的操持下撑了足足37年。琼·里普利太太在致老顾客们的告别信里说,开业那会儿,阿波罗17号刚完成最后一次探月任务归来,而人们花3853美元就能买到一辆崭新的轿车。
    此类传奇的发生,唯有在仓储式商店和超级连锁店还没崭露头角,亚马逊网站和电子书下载尚未大行其道,脸谱网站和电子邮件还没将人们日日夜夜牢牢吸引在电脑屏幕前的年代,也唯有经济正值暖春,在本地开一家书店也还不像在州际公路上走错道一样可怕的时候。
    书店关门不是新鲜事儿,问题是究竟有没有过这么一段金色时光——在热忱满怀的爱书人手中,一家家独立书店给打理得有声有色、熠熠生辉?在大都市或者大学城,说不定真有过。而在大多数郊区和小镇,从未如此。假如你是一位作家,想让自己的书一炮打响乃至永葆青春,亚马逊网站是史上最伟大的所在。假如你是一名读者,就很难找得到比疆界书店或者巴恩斯·诺布书店更好的地方——尽管沃尔玛、好市多和亚马逊已然开始蚕食其所占有的领域——它们就像是个前沿阵地,只不过与你短兵相接的是书本罢了。
    独立书店像是时光倒流才能看到的物事,古韵十足,可事实上这其中蕴含的绝不仅仅是怀旧的气息。美国书商协会目前拥有1500家书店,分布在2500多处地方。而二十年前,这个数据是4700家书店,5500多处地方。
    “我们的顾客越来越少,我觉得大半是给亚马逊抢走了,再加上又沾了经济危机的晦气,”75岁的里普利太太说。当年她在一家鞋店的楼上开起这家书店(店名“二楼”也就源于此),后来又搬到离查巴克镇主街道稍远的地方。书店的店员个个忠心耿耿、知识渊博,店门外摆了一尊古怪的雕像,像根图腾柱一样,是一个侏儒似的男人怀里抱了一大摞书。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买书就像玩游戏。他们上上网,就能找到某处卖10.39美元的东西在另一处只要10.29美元。我们哪能竞争得过那些个玩意?可是像我们这样的店一旦关门,人们失去的东西根本不是可以拿钱算的啊。”她说。
    二楼书店徘徊在悬崖边缘已经好久了,也许它还能变身为一家没有店面的读书俱乐部,或是并入当地的一家古董铺。若不是克林顿一家2000年搬来,书店可能还撑不了这么久。比尔·克林顿2004年还在这里签名售书,卖出了3500册,那一天的进账抵得上平时三个月的。
    如果里普利太太年纪再轻些,说不定她还会找一间小一点的店面重新开张。
    业绩成功的独立书店,比如新泽西州里奇伍德的书岸书店、康涅狄格州的R.J.茱莉亚书店,都在花大力气组织书界活动、拓展社会人脉,他们在这方面投入的心血一点不比花在图书零售上的少。除了还弥漫着电子时代之前的风味,他们跟其他商家毫无二致:改变、适应,或者消亡。
    非但如此,大多数成功的独立书店还向民众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不管是清晰成文的,还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的确需要你,然而你也离不开我们。如果某地的居民希望自己的街区生机盎然、拥有一家能带来图书、也能带来其他许多的书店,那么他们就得给予它关爱和支持。譬如说在康涅狄格州的新卡纳,榆树街书店能够得以长存,就是因为当地的七户人家乐意出资维持它的经营。这笔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他们作为本地人所乐意付出的。
    美国生活里充斥的噪音实在太多,我们听得见的往往是那些闹得最大声的:奥巴马!AIG!疯狂的三月!
    从本地商店购买货品的倡议得沿着分贝刻度表往下才能找得到,他们正拼尽全力想让愈多的人听见。在互联网上,小商铺联盟——哪怕是只以独立书店为主的联盟——发出了这样的讯号:如果大家希望本地的商店能够存活下去,希望自己的街区永远保持活力,就应该去那里消费,即使在靶心网站上买到的泰诺药片能便宜一点,在亚马逊购得的约翰·格里逊小说能少付些钱。
    万物皆不能永恒,独立书店自然也不例外。扼死我们小书店的手有许多双,包括糟糕的经济形势、没完没了的信息爆炸……在这种背景下,读书简直变成了老掉牙的古怪仪式。然而,倘若因为冷漠,或是因为想在亚马逊网上省一两块钱而失去了那些小书店,省来的东西都远远抵偿不了我们所失去的那许多。
文汇报20090607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