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报:撤"驻京办"难绝地方官员"进京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22:14
世界日报:撤"驻京办"难绝地方官员"进京路"2009年04月24日 14:44中国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0条

中新网4月24日电 菲律宾《世界日报》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地方政府如今的“驻京办”功能变化、堕落,几乎成了“腐败办”的代名词,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要让“驻京办”退出历史舞台。有些地方顺应机构改革方向、顺应民意呼吁而取消了“驻京办”,但撤掉了“驻京办”停不了进京路,“驻京办”其实在以虚化或其它形式继续履行着使命。

文章摘录如下: 

小偷能反腐,小姐能肃贪,没想到假酒背后还有这么多折腾。据《京华时报》报道,二月初,河南许昌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和漯河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共同购买了七百七十七瓶、价值六十六万余元的“贵州茅台酒”,但客人饮用该批“茅台”时,发现这批酒的口味不对,随后将销售假酒的人员举报到工商部门。经初步调查,这批茅台酒被确认为假酒,三名涉嫌销售假茅台酒的人员也被逮捕。

这年头,买到假茅台不是新闻,但是一下子买了七百七十七瓶、价值六十六万余元的“贵州茅台酒”,且冤大头是“驻京办”,就有点意思了。

有人迅速盘算一下,每瓶价值八百五十元,够奢侈啊。按说这许昌、漯河也不算多大城市,买酒如此豪爽,难道更大城市要用卡车买茅台?“驻京办”出手阔绰、茅台一买几百瓶,是不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作为战斗在投机钻营第一线的“驻京办”们,当然深谙此中“潜规则”。“驻京办”买的酒都是假的,更不值得奇怪这年头,假货多了去了。

看了这个新闻,惟一让我有点好奇的是:喝出茅台口味不对的“客人”是何方神圣?到底是谁喝了“驻京办”假酒?

能喝出茅台的真假来,肯定喝过真茅台,并且经常喝茅台。茅台这东西尽管被某些官员称为“节约酒”,但其高昂的价格还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基本上难得一尝,有很多人,甚至一辈子连茅台的味儿都没闻过。

如今的“驻京办”转变成了什么角色呢?是地方官员游玩的落脚点;地方官员巴结上级官员、找靠山、找关系的联络处;用“钱”公关上级部门实现“跑部钱进”的作用场……其功能的变化、堕落,几乎成了“腐败办”的代名词,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

一些官员抱着“公共财政,钱给谁都是给”的态度,因此,没有“驻京办”的活动,大多数时候就是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找不到渠道、跑不了计划、上不了项目、争不到资金…… 。有的“驻京办”冠冕堂皇地说是在京“农民工”的“乐园”,这样的自我美化也太有点假了吧。前有“躲猫猫”,后有“被恶梦吓死”,官场式解释经常自说自话,太拿老百姓的智商不当一回事了。

“驻京办”之所以为中国人诟病,主要因其打着政府的旗号,亦官亦商,易滋生腐败。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腐败案件,就有不少“驻京办”官员卷入其中。河北省李真案中,河北省驻京办主任王福友因贪污、挪用公款、受贿三罪被判无期徒刑;成克杰案中,广西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李一洪犯贿赂罪被查办;沈阳“慕马案”中,沈阳驻京办主任崔力贪污公款而惩处。畅销小说《驻京办主任》的评价比较深刻:“以驻京办这个鲜为人知的政治平台,讲述了改革精英蜕变为腐败分子的罪恶过程。”

目前,在北京的各种驻京机构有上万家,有关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一百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一百亿以上。而此次曝光的假酒案中,漯河与许昌两个地级市的“驻京办”仅买茅台酒便要花费六十六万元,即可见一些办事处之财大气粗。再算上全国各地星罗棋布、交叉纵横的驻外办,合起来的公共开支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要让“驻京办”退出历史舞台,不仅需要基层转变认识,更需要高层转变作风,可喜的是,已经有基层开始行动了。据媒体报道,山东省潍坊市不久前作出了一项改革决议,就是将包括驻京办事处在内的所有驻外办事处全部撤销,但愿山东省潍坊能够拉开撤销“驻京办”的序幕。

当然,潍坊撤销驻京办是事实,也是大好事,但舆论对“驻京办”的诟病并非这个机构本身,而是它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只要决策不透明、不科学,只要有弹性空间存在,只要地方有“跑部进京”的动力,那“驻京办”仍有存在余地。

或许,有些地方顺应机构改革方向、顺应民意呼吁而取消了“驻京办”,但撤掉了“驻京办”停不了进京路,“驻京办”其实在以虚化或其它形式继续履行着使命。(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