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诗人的转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41:35
#footLeft .rss{ display:none; } 新闻订阅

FT中文网专栏

  • 《第一时间解读》
  • 《朝九晚五》
  • 《2009:中国纪事》
  • 《中国公司观察》
  • 《媒体日记》
  • 《重读近代史》
  • 《钱体育》
  • 《第三眼》
  • 《丁学良回望30年》
  • 《职言不讳》
  • 《杂志PK》
  • 《琐碎的冲突》
  • 《股经》

FT专栏作家

  • 马丁·沃尔夫
  • 露西•凯拉韦
  • 斯特凡•斯特恩
  • 约翰•加普
  • 居伊•德•容凯尔
  • 钱眼太太
中国>其他

设为首页|新手指南

免费注册

一个诗人的转变(上)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 2008-06-19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加入收藏 电邮给朋友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这一年的春天太快了,

不祥的签诗也抵不住它的速度;

光景饱满的催促,一刻都不愿挽留,

一件大事正期待着冬天。

——柏桦 《水绘仙侣》

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象和光芒的宇宙中,人看起来是异邦的,是陌生人。他的流亡无法治愈,因为他被剥夺了一个失去的故乡或一片应许之地的记忆。这种人和生活之间的离异,演员和背景之间的离异,正是荒谬感。

——阿尔贝·加缪 《西西弗斯的神话》

柏桦的电话打来时,是5月13日的下午。他的新书出版了,经过漫长的停顿之后,确切而言是15年,他又写出了诗篇。

我感觉得到电话那端的兴奋,声调依旧轻低柔,语速却急促欢快。“书设计得很漂亮”,他说,“我马上寄给你”。若不是我主动提及,他可能都没兴趣告诉我,昨天的地震将他两架书震倒在地板上,他们全家在露天过了一夜,我记得他那个眼睛清亮的儿子,有个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名字——柏慢,在这个沉醉于速度的年代,他希望自己生命的延续者,缓缓前行。

我记得去年的8月,我旅行经过成都。在那个微热的下午,我们坐在府南河旁喝茶谈天。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柏桦。

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则是五年前。“我经常心怀感激,因为和中国最好的诗人住在同一个城市”,一个成都朋友对我说,他提到了这个名字。

但是,我对此缺乏感觉。除去几句流传一时的名句,以及北岛、顾城、舒婷这几个名字,我对于当代诗歌一无所知。我成长的90年代的大学校园,早已不适合诗歌容身,电脑屏幕上显示出的“Borland C++”和商业计划书里市场分析,才是这个时代的密码。

所以,说来惭愧,对于一个诗人,我对他接近却是从他的散文开始的——它不像是诗歌那样过分节俭,更容易理解。

“一九八二年初春的一个夜晚,至今仍记得我曾惊惧于我悬而未决的诗歌命运。一九八三年初春的另一个夜晚,我惊喜地得到一本由钟鸣编辑的《外国现代诗选》汉译打印稿。一九八四年夏日的一个黄昏,我在欧阳江河家中读到荀红军译的帕斯捷尔纳克的《二月》,深为震动。一九八五年,又是一个初春的夜晚,在重庆北碚温泉的一间竹楼里,室内如此明亮,而楼道外却一片黑暗,对面是可怖的群山,下面是嘉陵江深夜的流水,夜雾迷漫、新鲜而湿润,一切似乎都伸手可及。北岛在为我们谈论‘今天’的旧事,人、岁月、生活,一个诗人的旅程……而此时洗手间的水龙头未拧紧,水滴落入白色脸盆发出的声音让我既惊叹又迷离,那声音犹如一九八一年十月《表达》的声音:‘水流动发出一种声音/树断裂发出一种声音/蛇缠住青蛙发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预示着什么呢?……’”

这是柏桦为北岛的《时间的玫瑰》所作序言的开头,题为《回忆:一个时代的翻译和写作》。我整段的引用了它,是因为我忘不了它给我带来了阅读快感——既紧张、动情、富有韵律,又充满了节制。以至如今我竟忘了书中内容,只记得序中这个段落。

 

相关新闻

潮州的午后(2008-12-26)
对话江丙坤(2008-12-18)
寻找自己的故事(2008-12-11)

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发表评论

注意: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
但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输入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免费注册
tysic2008-08-27 05:45:17
淡淡的言辞,平静地流淌出思想。
anonymity2008-07-30 16:27:00
可怜的孩子,我喜欢你的文笔,别总是带着这种忧伤和灰心的笔调.
44768892008-07-30 16:26:56
杨怜的孩子,我喜欢你的文笔,但为何总是带着这种忧伤和灰心的笔调呢
sjg19652008-06-25 11:37:01
我们民族再不能回到被外族动暨屠杀几百万、上千万的时代,我们这三十年在拼命逃离这个疑似时代,虽然我们繁殖了十几亿人口,我们放弃了传统,换了服装和道具,可谁能保证我们已逃离了那个可怕的时代,就让诗人放歌吟唱吧,让道士、武士隐居吧,让我们继续在逃离的路上。记者在真实地纪录吗?
licfyx2008-06-24 00:59:19
可怜的孩子,加入黑社会,把学校和家庭的批的一无是处,你已变成黑社会的喉舌了,西方给你旅行的钱,你就诋毁你的祖国,实在令人痛心.
max-wang2008-06-22 10:23:26
总觉得您的文章有点消沉,批判的眼光固然必要,但是为何总是带着这种忧伤和灰心的笔调呢
linfeng1111112008-06-20 13:52:52
许如云,何许人也?生活中少不了这类人,就象苍蝇。最大的好处,你得学会保护好的伤口。
maplestorm2008-06-19 15:43:18
发黄的照片上,一个看不清面目的孩子,试图用镊子夹住螳螂纤细的腿脚。 若干年后,另一个孩子,用镊子把这张照片轻轻夹起。
ljf8820062008-06-19 12:09:46
"20世纪后半页的中国是一个加速断裂、自我封闭的岁月”!20世纪前半叶,中国经历了八国联军、日俄在东北争夺中国领土、日本占领东三省、国内军阀混战、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国共大战。那个时候的中国不如现在断裂,不如现在封闭(对外国侵略者来说,到确实如此),现在你可以全世界乱跑了,可以不怕中国人向你吐唾沫了,不知道凭什么说今日的中国更加封闭而不是更加开放?加速断裂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全中国由军阀混战、日本人占领大部分领土断裂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了吗?还是因为你与中国人民的感情断裂了呢?还是因为奥运会被断裂到中国来了你觉得无比的痛心呢?或者,在你那里,断裂这个词有全体中国人所无法理解的含义?你只不过是在说给外国人听的吧?对了,在西方列强的眼里,今天的中国确实断裂成他们无法继续让他们为所欲为的土地了。但是好像也觉得这么用词太过别扭了。你能解释一下在你眼中的断裂是怎么一个形象吗?
[查看所有评论]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十大热门文章

  • FT社评:敬爱的金某某
  • 美国是否走向财政大灾难?
  • 看洛克如何为邓玉娇断案
  • 神秘的朝鲜皇储
  • 华为反驳“威胁印度”说
  • 中国的油价之谜
  • Lex专栏:盖特纳访华硕果
  • 北京天安门广场昨日对公众关闭
  • 成功人士很没趣?
  • 上海,欢场与坟场
© Copyright The Financial Times Limited 2008.关于我们 |  问题回馈 |  联系方式 |  合作伙伴 |  服务条款 |  广告业务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