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命中注定的诗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8:15

《顾城诗全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版,148.00元。

    □徐敬亚

  我的面前,是最新出版、由其姐顾乡编选的《顾城诗全集》。字刚刚印出,满纸墨香。

  煌煌两卷本,收录顾城自6岁到37岁31年间创作的两千余首诗。1800页———在我的阅读范围,凡古往今来,还没哪位中国诗人出版过如此巨量的诗全集——— 每一页里,顾城都活着,永远。诗人一去,已整整17年。

  1993年10月8日,在情感冲撞的激流岛,凄美的黄昏中,顾城亲手定格了自己的生命。对于诗人来说———他将永远年轻,因他用死固定了年龄。不管过去多少年代,这神奇的孩子都永远飞翔,因他用诗封存了灵魂的翅膀。

  顾城说:“生如蚁而美如神”。还说:“在灵魂安静之后/血液还要流过许多年代。”

  这些年,我总在想:一个人活着,寿终正寝一定更好吗?满脸老年斑、步履蹒跚一定更好吗?

  大自然,顾城一生的诗歌因子

  顾城人生的第一首诗,作为《全集》开卷之作首次出版。1962年,由6岁顾城“口授”,由顾乡记录在明信片寄给顾工:

  星星在闪耀/月亮在微笑/我和姐姐呵/等得爸爸回来了

  像所有孩子,顾城全心凝神地关注一切自然景物,总突发奇想。看到杨树干上的疤痕,8岁顾城写出了: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对大自然的观察,顾城到了痴情程度。他把汽车想成“甲虫”,把松枝的露珠想成“铃铛”。看到高耸的烟囱,12岁顾城写出: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顾城正式的诗歌写作,始于1968年。那一年某夜,站在窗前的顾城,出神地望着远树与星空:树枝想去撕裂天空/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这个神奇的、仿佛天外来客的观察角度,也许只有12岁孩子才写得出。

  天才,并不神秘。更多时刻,它混迹普通。惟有某些特殊瞬间,它奇妙地超越正常界限。最让人着迷的,恰是那美妙一瞬,它包含了人类基因变异中的珍稀特质。

  “爸爸,爸爸,我又写出了一首诗!”诗人顾工这样回忆儿时的顾城拿着诗向他跑来。是的,在最早期的稚嫩诗歌操练中,一个诗歌天才的迹象已经出现。

  如:凹面镜般的天宇/紧扣着大地/——— 这块不透明的玻璃

  如:太阳用光焰的扫帚/扫除着——— 冬天那冰雪的足迹

  如:村野之夜/浓厚的黑夜/把天地粘合在一起

  如:只有一颗新生的露珠/在把阳光,大胆地分析

  动物植物、日月星云,几乎成为顾城童少年诗歌中的全部构件。这些常人熟视无睹、枯躁自然现象,总奇迹般地冲撞着这惊心动魄的孩子。由此追溯诗人一生,可以说,星、月、花、虫——— 构成了顾城一生的诗歌因子。

  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这既是一首人类不停幻想的赞歌,也是一首理想不断破灭的悲歌——— 是少年诗人的妙手偶得。

  我们小小的茅屋/成了月宫的邻居/去喝一杯桂花茶吧/顺便问问户口问题

  地球上有无数的孩子。为什么惟有顾城从小就深深地进入了诗?仿佛沿着一条命中注定的小路?

  当年的中国,正在动乱灾难中翻滚。而顾城小小的诗歌王国却一派繁盛。他深深沉溺于诗,灶火旁,河滩上,睡醒后,课堂里……脑海里总环绕着一团团神奇、迷人的光———终于,1971年,15岁的顾城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这首诗是一个里程碑的标志———少年顾城,已经准确站在了中国彼时诗的最高峰!

  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车轮滚过/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蟋蟀欢迎我/抖动着琴弦/我把希望溶进花香/黑夜像山谷/白昼像峰巅/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

  1974年,顾城随父母从山东农村回到北京。18岁了,这个在心理上一生都停在少年的孩子,已经肉体地进入青年,心中揣着他全部的星月与昆虫。回到京城,刚起步诗人却遭遇了一生中最漫长的诗歌低迷期。

  此后的五年中,他的诗明显出现了徘徊与混杂……那几年的顾城,仿佛变成了另一个平庸诗人。一接触到城市、工地、政治,他立刻变得笨拙、生硬、理性……反复翻看《全集》,我完全看不到顾城往日的才华。这个勤奋的诗人,5年只写了38首诗,而工农兵文艺等杂诗却写了126首。

  是生存在威胁着诗,是那个被顾城一生诅咒的堕落肉体,在拖累着急欲起飞的灵魂。

  回城后,顾城开始学画,先后做过油漆工、木工、翻糖工、电影院美工、借调编辑等多种临时工作……这个生性聪颖、思维敏捷的青年,生存上格外笨拙,而生逢乱世的国家,只草草丢给他一种最下层的苦力生涯。对于冷漠、生硬的城市,他恨恨地写道:城市是无效的/一切都无效!

  1974-1978,一个行将崩溃的大国正在动荡、冲决、回转。同样,一个深陷生存泥淖的诗人,正心怀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