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讲述中国外交60年:韬光养晦仍要管10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6:53:49
2009年06月01日 01:1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上世纪80年代末,党和国家面临严峻国际形势。邓小平正确提出,应当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他特别强调: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在莫斯科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资料图)

    195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作为新中国的首任外长,周恩来以其儒雅的形象登上世界外交舞台。 (资料图)

    “外交生涯五十年,我的最深感受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世界上发言权在不断增大,中国外交目前已进入黄金时间”,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近日在华盛顿访问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外交六十年的三大变化、三大发展。

    吴建民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前领导人担任过翻译,担任过中国驻荷兰、瑞士、法国大使,其传奇经历可说是中国外交六十年的权威见证。

  三大变化折射政策大调整

    分析中国外交六十年的变化,吴建民认为可用三个变化来概括外交政策的大调整:

    ——外交目标从求生存转向求发展。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生存而斗争;改革开放之后,目标由求生存转向求发展,需要同世界合作,同所有国家搞好关系。

    ——外交的主导思想从立异转向了求同。“共和国成立初期出去的外交官,非常强调‘立场坚定’,就是我跟西方世界不一样。现在我们转向了求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求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求同,这是很大的变化。”

    ——外交的主导面从斗争转向合作。“在我外交生涯早期,经常讲跟美国人吵架,跟苏联人吵架,把苏修打痛了就开心”,吴建民说:“但今天外交的主导面是合作,虽也有斗争,但强调‘斗而不破’,斗争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不是为了破裂。”

    三大发展见证大国崛起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概而言之,吴建民认为也有三大变化:

    其一,由外交小舞台走向大舞台。今天中国领导人足迹遍及全世界,中国公民的外交舞台也大了。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 ,二十九年中国累计出国人数才二十八万,去年一年中国累计出国人数已达四千多万。

    其二,由小外交走向大外交。“在很长时间,外交在中国就是领导人、外交官的事,但今天,已出现了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教育外交、科技外交、军事外交、公众外交……中国外交已经进入黄金时期。”

    其三,由小合作走向大合作。中国一九七八年刚开放时,跟世界的贸易才二百零六亿美元,去年这一数字达二点六万亿美元,中国同各国合作的规模、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形成一种“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的局面。

    “韬光养晦”仍要管一百年

    “在这次金融危机尘埃落定时,二十一世纪新世界格局的雏形会出现在人们眼前。”吴建民说:“无疑中国在世界发挥的作用将会增大,但我们作用的发挥,是同世界积极合作而不是要反对世界。”

    “有人经常问我,你们外交太软了,现在我们有这个实力了,该发脾气要发脾气,该拍桌子要拍桌子。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人家会想,你人均三千美元就这么凶了,将来人均两万美元会怎么样啊?”

    吴建民说:“不少西方人喜欢用前苏联和大国崛起来套中国,认为苏联强大了就扩张侵略,大国崛起了总是要欺负人家。中国非常明确,不能走这一条绝路。中国的崛起道路很长,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刚刚开始,邓小平留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至少还要管一百年。”

    吴建民认为,韬光养晦不意味着中国不再开放,不同世界合作,这个国策不会变。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多,世界期待中国这样做,中国利益和世界利益的融合也需要中国这样做。(记者 吴庆才 李静)


   美国侨报文章:中国没有理由放弃"韬光养晦"

    《孙子兵法》中除了说“兵者﹐诡道也”,要“以奇胜”外,更提倡“以正合”。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德服人。霸道追求国家权力最大化,对外扩张。王道追求天下大同,对外协和。如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人者王,王不待大。”(孟子-公孙丑上)。追求霸道的列强,可以建显赫帝国﹐无边功业,但“城头变换大王旗”,当年霸主今安在﹖而追求王道的中国,历时几千年,依然屹立在东方。因此,王道是内敛的,而不是外张的。是宽容的,而不是排它的,这也是“韬光养晦”的应有之意。

    因此,回到今天现实,中国没有放弃韬光养晦的理由。其一,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社会阶层的潜在冲突,都使中国没有放弃“韬光养晦”的本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对外界沸沸扬扬的“中国热”,一定要头脑冷静。其二,在对外关系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积极主动和明确的对策,并不一定是放弃“韬光养晦”。其判断的底线是,对外出击时不强出头,在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谋求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一厢情愿要建立自己的“新秩序”。在对日美关系中,应有理有节,斗而不破,留有余地。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吴建民 [资料图片]

 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寻求责任与能力的平衡

    “中国已经被推到一定地位上,被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趋势目前正在出现。”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1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力量”电视论坛上表示。

    金融危机下,坐拥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再度被全球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们寄予厚望,甚至被称为拯救世界的“骑士”。不久前召开的伦敦G20峰会上,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西方有人感叹,“G20实际上已经成为了G2”。 >>>阅读全文

     西媒:中国"经济外交"展现信心和责任 是他国榜样

    中国政府确确实实已经通过国际合作把遏制危机的蔓延落到了实处。从去年11月到今年初,中国领导人展开了多次外交之旅。在他们的所到之处,北京都传达出一种准备好与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以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信息。中国用具体的行动证明了它作为国际合作推动者和执行者的作用。 >>>阅读全文

     英外交大臣:中国将成为21世纪"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与中国的关系上,欧洲并没有进行充分的战略考虑,"米利班德称,"我认为很大程度这是制度上的原因。中欧关系是里斯本条约(所存在问题)的例证。在目前的状况下,每届中欧峰会,欧盟都会由一名不同的主席牵头;而每年欧洲方面都有一系列不同的侧重。"  >>>阅读全文

     共和国组建外交部纪实:总理夜点名 将军当大使

    1949年11月,在当年段祺瑞执政府外交部旧址院前(北京东单外交部街31号)挂起了新中国外交部的牌子。8日入夜后,周恩来来到了他在二楼的办公室。周恩来问道:“没有我在西花厅的办公室大,却比那边还阔气。我说要因陋就简的,为什么要搞得这么豪华?”李克农笑了:“总理,这是旧物利用,这些红木古董都是北洋政府外交部的。” 周恩来说:“我今天告诉你们,在我当外交部长的任内不得建造新的外交部大楼,也不许增添更多的房子和办公用具,这些就很好嘛!一定要勤俭办外交。”  >>>阅读全文